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File: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jpeg|有框|右|<big>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big>[https://kyy.faf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30/28/ef94f95f4da390d8bc4d619856eb/704aaab0-277a-4c61-b191-be8a2ba07f26.jpg 原图链接][https://kyy.fafu.edu.cn/6e/4a/c4681a159306/page.htm 来自 福建农林大学 的图片]]]
'''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山大学)依托 [[ 中山大学]]<ref>[https://www.sohu.com/a/233078928_503494 科技部数据:哪些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搜狐,2018-05-27</ref>,实验室于2004年更名,曾用名为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89年开始筹建,于1995年通过 [[ 国家 ]] 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林、卫生害虫的生物防治。
==简要概况==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山大学,是在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原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所系由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教授于1978年创建,多年来在他的领导和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科研硕果累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现任实验室主任庞义教授( 中山大学), ), 学术委员会主任苏德明教授(复旦大学)。现有固定人员36人,其中教授11人( [[ 博士生导 师9 师]]9 ) 、副教授和高级 [[ 工程 师12 师]]12 人,讲师5人,技术人员8人。此外聘任兼职教授9人、兼职副教授5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外籍教授2名。
==研究领域==
实验室原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林、卫生害虫的 [[ 生物 ]] 防治,1999年开始拓宽。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 [[ 热带 ]] [[ 亚热带 ]] 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为我国 [[ 国民经济 ]] 尤其是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 植物 ]] 病虫害生物防治;
(2)水产畜禽病害控制;
(3)海洋生物 [[ 基因 ]] 资源与功能;
(4) [[ 生物 ]] 适应性进化。
==项目成果==
自1991年以来,本实验室先后承担了 [[ 国家 ]] “八五”和“九五”攻关,“863”<ref>[https://www.sohu.com/a/281887732_120059254 “863计划”是怎样出台的 ],搜狐,2018-12-14 </ref>,“97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点基金,省部委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100多项,共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专著7部,发明 [[ 利5 利]]5 项,研究成果获省部委级以上的重大科研成果奖励10项。昆虫病毒杀虫剂的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产品,商品名为“虫瘟一号”系列;与 [[ 荷兰农业大学 ]] 合作,成功地构建了多株高效的甜菜夜蛾和粉纹夜蛾重组杆状病毒,将杀虫效能提高一倍以上。首次通过转座子Tn917把广谱溶细胞的cyt1A基因整合进苏云金杆菌Btk染色体中,分别构建出一株对蚊子特效和一株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高效的杀虫工程菌;同时,克隆了一个新的Bt蛋白伴侣(chaperone)基因,并用以构建出系列高产高效的杀虫工程菌株,使该领域的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对昆虫病毒亚单位的三级结构研究已进入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森林害虫寄生蜂的引种驯化和害虫管理模型等研究,均取得重要成果。首先提出农田 [[ 节肢动物 ]] 群落重建(Community re-esteblishment)的概念。大沙水稻综合防治试验基地自七十年代建立以来继续得到巩固与发展,作为实验室的一个重要基地,在贯彻害虫综合防治管理体系中已享有相当的知名度。在拓宽的研究方向中,水生经济动物病害(如虾病)及其防治研究、转 [[ 基因 ]] 抗病虫植物研究以及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研究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