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9
次編輯
變更
崔忠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p style="text-indent:2em;">'''崔忠献'''(朝鲜语:최충헌,1149年-1219年),高丽王朝权臣,武臣政权的独裁者,本贯牛峰,武人出…”
<p style="text-indent:2em;">'''崔忠献'''(朝鲜语:최충헌,1149年-1219年),高丽王朝权臣,武臣政权的独裁者,本贯牛峰,武人出身,原名鸾。<br>
* 在崔忠献的青年时期,高丽已开始了武臣专政的局面,而他本人则自1196年起,成功控制了高丽政权,一直至到去世,掌权长达二十多年。
* 他的子孙继承权力,展开了朝鲜半岛历史上长达六十余年的“崔氏政权”的统治。
* 崔忠献以专横作风进行管治,同时又以“封事十条”作为施政纲领,革除时弊,整顿秩序,对高丽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基本信息 ==
{|
[[File:P4YBAFnRpKyAZTJ2AAFCAVkRWCY553 n.jpg|缩略图|右|[http://www.kfzimg.com/G06/M00/0A/07/p4YBAFnRpKyAZTJ2AAFCAVkRWCY553_n.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kongfz.com/239987/767685584/ 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
| 姓名 崔忠献
---------------------------------------------------------------------------------
|-
| 外文名 최충헌
---------------------------------------------------------------------------------
|-
| 民族 朝鲜族
---------------------------------------------------------------------------------
|-
| 别名 崔鸾,尊称崔令公,又名王忠献
---------------------------------------------------------------------------------
|-
| 官职 武臣政权的独裁者
---------------------------------------------------------------------------------
|-
| 爵位 晋康侯→晋康公
---------------------------------------------------------------------------------
|-
| 出生地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
---------------------------------------------------------------------------------
|-
| 出生时间 皇统九年(1149年)
---------------------------------------------------------------------------------
|-
| 去世时间 贞祐七年(1219年)九月二十日
---------------------------------------------------------------------------------
|-
| 代表作品 《封事十条》
---------------------------------------------------------------------------------
|-
| 所处时代 韩国(高丽王朝)
---------------------------------------------------------------------------------
|-
| 主要成就 铲除[[李义旼]],建立崔氏政权、革除时弊,整顿秩序
---------------------------------------------------------------------------------
|}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 崔忠献初名鸾,牛峰人,家庭具有军事背景,父亲崔元浩(崔忠献及崔沆的墓志铭中作崔元)就担任上将军一职。而早年时候的崔忠献便凭藉父荫,补任“良酝令”一职。<ref name="MYT">郑麟趾《高丽史‧叛逆列传‧崔忠献列传》(收录于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2册),321页</ref>
* 崔忠献年轻时,高丽正出现武人夺权的动荡现象。在大定十四年(1174年),担任西京留守的赵位宠起兵,反抗当时操纵朝政的郑仲夫、李义方等武人。崔忠献参与了平定[[赵位宠]]的叛乱,获得元帅[[奇卓诚]]的赏识,后来迁任“摄将军”。<ref name=MYT/>
=== 夺取权力 ===
* 明昌七年(1196年),崔忠献把握机会,诛灭操控大权的武臣李义旼,并藉此一声威铲除一批廷臣,废立君主,确立了崔氏的统治地位。
=== 诛灭义旼 ===
* 明昌七年(1196年),崔忠粹所养的鹁鸽被李义旼的儿子李至荣所强夺,深感不满,并差点被李至荣所捕。崔忠粹便向崔忠献说李义旼父子数人“实为国贼”,必须铲除。经过弟弟的反复劝说后,崔忠献便决定行事。
* 四月九日,崔忠献纠合亲戚朴晋材、卢硕等,在李义旼出入的别墅埋伏,并成功将之击杀,继而在开京市集中枭首示众。高丽朝野人士发觉此一突如其来的事变,都不知所措,因而“观者惊噪,声振都下”。<ref name=MYT/>
=== 屠臣废君 ===
* 夺权初期的杀戮及废君:崔忠献诛杀李义旼不久,便进一步扩大打击对像,先是诛灭李义旼三族,继而大杀朝臣,李纯佑等数十人遇害。次年(承安二年,1197年),崔忠献废高丽明宗,擅自改立明宗弟晫(初名旼)为新王,是为高丽神宗。经过此轮君主废立,崔忠献权势就更为稳固,并获得“靖国功臣三韩大匡大中大夫上将军柱国”的头衔,成为高丽朝廷中的头号权臣。
* 掌权时期的诛锄异己及废立:泰和四年(1204年)神宗死后,由其子王韺继位,是为高丽熙宗,熙宗借鉴科举考试中门生对座主的称呼,称呼崔忠献为“恩门相国”。由于熙宗仍为崔忠献之傀儡,引起拥护王室的官员王濬明等的不满,他们联络僧兵企图伏击崔忠献,但计谋败露,被崔忠献所收拾。之后,崔忠献废熙宗,立明宗儿子王祦,是为高丽康宗,这是大安三年(1211年)的事。不久,康宗去世,便由其子高丽高宗继任。综观这一段时期,王室是任凭崔忠献摆布的。
* “三韩以来人臣之家所未有”的威势:透过一系列的夺权及废立行动后,崔忠献攫取了极高的权势。如泰和五年(1205年)崔忠献获封为晋康侯后,曾在一次在招呼宗室的夜宴中,“诸王因奏留使,副其帐具,花果、丝竹、声伎之盛,自三韩以来,人臣之家所未有也。”因而“自后忠献出入宫禁,便服张盖,侍从门客,殆三千人。”到贞祐七年(1219年)三月,高丽高宗更赐崔忠献姓王氏。<ref>郑麟趾《高丽史‧叛逆列传‧崔忠献列传》(收录于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2册),333页</ref>
=== 统治措施 ===
==== 独裁制度 ====
* 私人部队“都房”制度:除了透过接连不断的政变来稳定权势外,崔忠献又引入了新制度来巩固自身权益,这就是设置私人部队──“都房”。“都房”以“班”位单位组成,轮流守卫崔忠献的私宅及护卫他的出入,具有相当庞大的规模。崔忠献之所以成功地把权力留传四代之久,靠的就是“都房”,因为当时武人间的倾轧异常激烈,所以崔忠献有必要成立这支私人部队来自保。
* 设置教定都监:崔忠献控制朝政的另一手段是设立“教定都监”,最初是为了肃清反对者而临时设置,其后逐渐演变为常设的行政机关,由此朝廷官位形同虚设,一切政令出自教定都监。
* 封侯开府:泰和五年(1205年)即高丽熙宗即位后的次年,崔忠献就获封为晋康侯,擢门下侍中,并且开府称“兴宁府”,自行配置僚属,一年后升为中书令,又过一年后晋爵为“晋康公”。高丽朝政完全归于崔忠献所掌握,国王只能仅保虚位,成为傀儡君主。
==== 改革时弊 ====
* 崔忠献刚刚铲除权臣李义旼而夺得权力后,便与弟弟崔忠粹一同向高丽明宗上奏了“封事十条”,要求改革当时的一些时弊,其中可归纳成这样:
* 公允分配土地:崔忠献认为,朝廷应该对臣民“量宜除授先王制土田”,按照实际情况颁发土地;此外,由于有势力人士的贪婪而“夺公私田兼有之”,占有大片土地,造成“邦赋削而军士缺”,朝廷无法根据田丁数字来收税征兵,因而要求能把这些被占的田地交还原有者。
* 澄清吏治:崔忠献发现,一些官员“惟利之从”,甚至向人民“争征田租”。而地方官员又“应察不察”,并从中作出舞弊营私。有鉴于此,崔忠献意欲改变地方官制的现状,加强对官员的审核,“能者擢之,否者惩之”。
* 倡导节俭:崔忠献认为当时廷臣们的生活“并不节俭”,住所、衣裳都过多修饰,令风俗败坏。因此要求国王“具训于百僚,禁华侈,尚俭啬”。
* 整顿佛教徒:当时的“浮图”,都获国王准许随便出入王宫,“以事干秽圣德”,又擅自“营立佛宇”,在崔忠献眼中,这些行径都很不妥当,于是意图令他们“不迹于宫”,多余的佛宇“削去勿留”。
* 善选谏诤官员:崔忠献认为当时负责进谏的官员,都“以苟合为心”,未能指出国君施政的毛病。所以就要求国王选择合适人选,“使直言在庭。”
==== 大义灭亲 ====
* 诛杀弟弟[[崔忠粹]]:高丽神宗即位后不久,崔忠粹欲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并妄图先将当时的太子妃逐出,但崔忠献认为此举对王室及对太子妃都不太合适,劝谕崔忠粹:“以女配东宫(太子),得无讥乎?况夫妇之间,恩义有素,太子配偶有年,一朝离之,于人情何?”力陈崔忠粹的做法不合情理。但崔忠粹并不接受,甚而因不堪母亲的规劝而“以手推之仆地”。崔忠献对崔忠粹忍无可忍,在得到亲族们的支持后,预备迎战崔忠粹。崔忠粹的部下亦转投崔忠献阵营,而他本人在逃走时被崔忠献追兵杀害。最后,崔忠献将弟弟“收葬之”。
* 流放姨甥朴晋材:朴晋材手下有一批勇悍之士,但获授官职的却不多,晋材对此含恨在心,甚至图谋除去崔忠献,崔忠献亦感到晋材即将作乱,便在捉拿晋材后“断其脚筋”,然后流放。朴晋材不久病死,而他手下的“勇悍者”亦被流放远岛。此事发生在泰和七年(1207年)。
==== 平定动乱 ====
* 在崔忠献执政时,还有有两股势力随时起事,造成动乱,影响崔忠献的统治。
* 佛教寺院的势力:崔忠献执政期间,便有数次多达数千名的武装僧侣涌入开京,以图推翻崔忠献。崔忠献便迫令佛教住持──特别是那此已入佛门而没有合法身份的王子——离开京城,并使用武力粉碎武装僧侣。
* 奴隶、农民起义:崔忠献掌权后,爆发了不少奴隶、农民起义。面对奴隶、农民起义,崔忠献先采用武力平定,然后加以安抚政策。对于一些领袖人物,他授以官衔,把他们原本所属的“部曲”、“乡”或强制劳动区,合并入常规的县制。崔忠献的各种做法,把奴隶、农民的起义平息下去。
==== 失误政策 ====
<p style="text-indent:2em;">崔忠献的施政,亦曾有一些严重的失误:
* 对边防疏忽松懈:崔忠献曾形容自己治下的高丽“国富兵强”,所以当边境有急报,崔忠献就怒骂:“何以小事烦驿骑、惊朝廷?”对于崔忠献的轻率态度,边将只能采取“必待敌兵陷两三城,然后乃可飞报”的消极态度。贞祐四年(1216年),高丽边境就遭东辽国的契丹遗族入寇,造成“京城无备,人情汹惧”,高丽联合蒙古才消灭了契丹兵。
* “占夺公私民田”:崔忠献曾占夺公私的田地,到崔瑀(崔怡)掌权时才归还原主。
* “授人爵,视赂多少”:崔忠献对于授爵,即使有功,都是看对方向他行贿多少来决定。例如贞祐七年(1219年),赵冲及孙永等击退契丹兵有功,但崔忠献主持论功行赏时,却“有功者无赏,人多怨之”。孙永与一干人等因在酒后埋怨说:“顷与契丹战有功,以无赂不得官”,为崔忠献所知而被斩,跟他遭遇同一命运的竟达百余人。到崔瑀时代,才对这种失误进行整顿。
=== 权力过渡 ===
==== 死后哀荣 ====
* 贞祐七年(1219年)九月二十日,崔忠献去世于安兴里私第,享年七十一岁。去世前夕,崔忠献上表辞职,还赐姓。当时月犯荧惑,日官上奏将有贵人死去,崔忠献乃召集数十名乐工全日奏乐,“至夜三鼓,乐未阕,果死”。死后,谥景成,功臣号达138字之多。其丧礼亦极其盛大,“百官缟素会葬,秘器、羽葆、鼓吹、旗常拟于王者”。
==== 长子接权 ====
* 据《高丽史》的记载,崔忠献身患重疾,即将离世时预料身后可能有人生事,便叮嘱儿子崔瑀(崔怡)切勿前来看望。果然,崔忠献所宠信的将军崔俊文与池允深、柳松节、金德明密谋铲除崔瑀,并不断促请崔瑀到病重的崔忠献家中看望。崔瑀遵照父亲叮嘱,没有上当。后来金德明把阴谋告诉崔瑀,让崔瑀作好准备,而崔俊文、池允深仍不知就里,亲自上门找崔瑀,欺骗他“公(崔忠献)疾革,宜速往候”,崔瑀见势即捉拿二人,加以惩处,平息了这次危机。到崔忠献死后,崔瑀积极收买人心,革除崔忠献在世时的弊病,稳定了统治。
* 其后,[[崔瑀]]在自己的私宅里设立“政房”,令权力更加稳固,崔忠献所开创的“崔氏政权”便得以延绵下去。 <ref>朱立熙《韩国史:悲剧的循环与宿命》,80页</ref>
== 人物评价 ==
* 《高丽史·明宗世家》“史臣赞曰”:“崔忠献乘衅以起,而王反见放逐,子孙不保,自是权臣相继执命,王室之不亡,若缀旒者几百年,呜呼痛哉!” <ref>郑麟趾《高丽史‧明宗世家》(收录于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59册),428页</ref>
* 《熙宗世家》里又批评当时是主弱臣强的时代:“是时忠献执国命已有年矣,广植党与,专擅威福,熙宗虽欲有为,何以哉!”<ref>郑麟趾《高丽史‧明宗世家》(收录于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59册),441页</ref>
* 《东国通鉴》对他的评价是:“忠献起于微贱,专执国命,贪财好色,鬻爵卖狱,至于放逐二主,多杀朝臣,元恶大憝上通于天,而得保首领,死于牖下,天道之不可知,乃如此耶!” <ref>《东国通鉴》卷三〇。</ref>
* 现代韩国历史学家[[李丙焘]]认为崔忠献功大于过:“计忠献一生之中,凡立四王(神宗、熙宗、康宗、高宗)、废二主(明宗、熙宗),其威权世袭至其子(瑀),与孙(沆)与曾孙(竩),三代。不过,忠献还是一个富于义气,廉耻与有度量的英雄,曾因痛恶其弟(忠粹)之不义、不孝与不睦,而将其杀害。对于政治、经济的改善与正肃纲纪方面,亦有不少建树。”此外,李丙焘提到崔忠献以武人身份掌权,达到了另一种更重要的效果,就是“蒙古之入寇,即在崔氏执政时代中,其得以长期抵抗蒙古,实系有坚强武力政权存在之故。”<ref>李丙焘《韩国史大观》,中译本,206页</ref>
* 台湾学者[[简江作]]认为,崔忠献稳定了武人倾轧权力的乱象,“在武人政权树立之后由于相互争夺政权,加诸农民的反抗,终导致社会的混乱。崔忠献顺利地抚平这混乱的局面,而成功地建立了独裁政权。”<ref>简江作《韩国历史》,212页</ref>
== 史料记载 ==
* [[郑麟趾]]《高丽史‧叛逆列传‧崔忠献列传》
* 《高丽史》卷一二九,列传第四二,《叛逆传·崔忠献》<b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在崔忠献的青年时期,高丽已开始了武臣专政的局面,而他本人则自1196年起,成功控制了高丽政权,一直至到去世,掌权长达二十多年。
* 他的子孙继承权力,展开了朝鲜半岛历史上长达六十余年的“崔氏政权”的统治。
* 崔忠献以专横作风进行管治,同时又以“封事十条”作为施政纲领,革除时弊,整顿秩序,对高丽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基本信息 ==
{|
[[File:P4YBAFnRpKyAZTJ2AAFCAVkRWCY553 n.jpg|缩略图|右|[http://www.kfzimg.com/G06/M00/0A/07/p4YBAFnRpKyAZTJ2AAFCAVkRWCY553_n.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kongfz.com/239987/767685584/ 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
| 姓名 崔忠献
---------------------------------------------------------------------------------
|-
| 外文名 최충헌
---------------------------------------------------------------------------------
|-
| 民族 朝鲜族
---------------------------------------------------------------------------------
|-
| 别名 崔鸾,尊称崔令公,又名王忠献
---------------------------------------------------------------------------------
|-
| 官职 武臣政权的独裁者
---------------------------------------------------------------------------------
|-
| 爵位 晋康侯→晋康公
---------------------------------------------------------------------------------
|-
| 出生地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
---------------------------------------------------------------------------------
|-
| 出生时间 皇统九年(1149年)
---------------------------------------------------------------------------------
|-
| 去世时间 贞祐七年(1219年)九月二十日
---------------------------------------------------------------------------------
|-
| 代表作品 《封事十条》
---------------------------------------------------------------------------------
|-
| 所处时代 韩国(高丽王朝)
---------------------------------------------------------------------------------
|-
| 主要成就 铲除[[李义旼]],建立崔氏政权、革除时弊,整顿秩序
---------------------------------------------------------------------------------
|}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 崔忠献初名鸾,牛峰人,家庭具有军事背景,父亲崔元浩(崔忠献及崔沆的墓志铭中作崔元)就担任上将军一职。而早年时候的崔忠献便凭藉父荫,补任“良酝令”一职。<ref name="MYT">郑麟趾《高丽史‧叛逆列传‧崔忠献列传》(收录于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2册),321页</ref>
* 崔忠献年轻时,高丽正出现武人夺权的动荡现象。在大定十四年(1174年),担任西京留守的赵位宠起兵,反抗当时操纵朝政的郑仲夫、李义方等武人。崔忠献参与了平定[[赵位宠]]的叛乱,获得元帅[[奇卓诚]]的赏识,后来迁任“摄将军”。<ref name=MYT/>
=== 夺取权力 ===
* 明昌七年(1196年),崔忠献把握机会,诛灭操控大权的武臣李义旼,并藉此一声威铲除一批廷臣,废立君主,确立了崔氏的统治地位。
=== 诛灭义旼 ===
* 明昌七年(1196年),崔忠粹所养的鹁鸽被李义旼的儿子李至荣所强夺,深感不满,并差点被李至荣所捕。崔忠粹便向崔忠献说李义旼父子数人“实为国贼”,必须铲除。经过弟弟的反复劝说后,崔忠献便决定行事。
* 四月九日,崔忠献纠合亲戚朴晋材、卢硕等,在李义旼出入的别墅埋伏,并成功将之击杀,继而在开京市集中枭首示众。高丽朝野人士发觉此一突如其来的事变,都不知所措,因而“观者惊噪,声振都下”。<ref name=MYT/>
=== 屠臣废君 ===
* 夺权初期的杀戮及废君:崔忠献诛杀李义旼不久,便进一步扩大打击对像,先是诛灭李义旼三族,继而大杀朝臣,李纯佑等数十人遇害。次年(承安二年,1197年),崔忠献废高丽明宗,擅自改立明宗弟晫(初名旼)为新王,是为高丽神宗。经过此轮君主废立,崔忠献权势就更为稳固,并获得“靖国功臣三韩大匡大中大夫上将军柱国”的头衔,成为高丽朝廷中的头号权臣。
* 掌权时期的诛锄异己及废立:泰和四年(1204年)神宗死后,由其子王韺继位,是为高丽熙宗,熙宗借鉴科举考试中门生对座主的称呼,称呼崔忠献为“恩门相国”。由于熙宗仍为崔忠献之傀儡,引起拥护王室的官员王濬明等的不满,他们联络僧兵企图伏击崔忠献,但计谋败露,被崔忠献所收拾。之后,崔忠献废熙宗,立明宗儿子王祦,是为高丽康宗,这是大安三年(1211年)的事。不久,康宗去世,便由其子高丽高宗继任。综观这一段时期,王室是任凭崔忠献摆布的。
* “三韩以来人臣之家所未有”的威势:透过一系列的夺权及废立行动后,崔忠献攫取了极高的权势。如泰和五年(1205年)崔忠献获封为晋康侯后,曾在一次在招呼宗室的夜宴中,“诸王因奏留使,副其帐具,花果、丝竹、声伎之盛,自三韩以来,人臣之家所未有也。”因而“自后忠献出入宫禁,便服张盖,侍从门客,殆三千人。”到贞祐七年(1219年)三月,高丽高宗更赐崔忠献姓王氏。<ref>郑麟趾《高丽史‧叛逆列传‧崔忠献列传》(收录于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2册),333页</ref>
=== 统治措施 ===
==== 独裁制度 ====
* 私人部队“都房”制度:除了透过接连不断的政变来稳定权势外,崔忠献又引入了新制度来巩固自身权益,这就是设置私人部队──“都房”。“都房”以“班”位单位组成,轮流守卫崔忠献的私宅及护卫他的出入,具有相当庞大的规模。崔忠献之所以成功地把权力留传四代之久,靠的就是“都房”,因为当时武人间的倾轧异常激烈,所以崔忠献有必要成立这支私人部队来自保。
* 设置教定都监:崔忠献控制朝政的另一手段是设立“教定都监”,最初是为了肃清反对者而临时设置,其后逐渐演变为常设的行政机关,由此朝廷官位形同虚设,一切政令出自教定都监。
* 封侯开府:泰和五年(1205年)即高丽熙宗即位后的次年,崔忠献就获封为晋康侯,擢门下侍中,并且开府称“兴宁府”,自行配置僚属,一年后升为中书令,又过一年后晋爵为“晋康公”。高丽朝政完全归于崔忠献所掌握,国王只能仅保虚位,成为傀儡君主。
==== 改革时弊 ====
* 崔忠献刚刚铲除权臣李义旼而夺得权力后,便与弟弟崔忠粹一同向高丽明宗上奏了“封事十条”,要求改革当时的一些时弊,其中可归纳成这样:
* 公允分配土地:崔忠献认为,朝廷应该对臣民“量宜除授先王制土田”,按照实际情况颁发土地;此外,由于有势力人士的贪婪而“夺公私田兼有之”,占有大片土地,造成“邦赋削而军士缺”,朝廷无法根据田丁数字来收税征兵,因而要求能把这些被占的田地交还原有者。
* 澄清吏治:崔忠献发现,一些官员“惟利之从”,甚至向人民“争征田租”。而地方官员又“应察不察”,并从中作出舞弊营私。有鉴于此,崔忠献意欲改变地方官制的现状,加强对官员的审核,“能者擢之,否者惩之”。
* 倡导节俭:崔忠献认为当时廷臣们的生活“并不节俭”,住所、衣裳都过多修饰,令风俗败坏。因此要求国王“具训于百僚,禁华侈,尚俭啬”。
* 整顿佛教徒:当时的“浮图”,都获国王准许随便出入王宫,“以事干秽圣德”,又擅自“营立佛宇”,在崔忠献眼中,这些行径都很不妥当,于是意图令他们“不迹于宫”,多余的佛宇“削去勿留”。
* 善选谏诤官员:崔忠献认为当时负责进谏的官员,都“以苟合为心”,未能指出国君施政的毛病。所以就要求国王选择合适人选,“使直言在庭。”
==== 大义灭亲 ====
* 诛杀弟弟[[崔忠粹]]:高丽神宗即位后不久,崔忠粹欲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并妄图先将当时的太子妃逐出,但崔忠献认为此举对王室及对太子妃都不太合适,劝谕崔忠粹:“以女配东宫(太子),得无讥乎?况夫妇之间,恩义有素,太子配偶有年,一朝离之,于人情何?”力陈崔忠粹的做法不合情理。但崔忠粹并不接受,甚而因不堪母亲的规劝而“以手推之仆地”。崔忠献对崔忠粹忍无可忍,在得到亲族们的支持后,预备迎战崔忠粹。崔忠粹的部下亦转投崔忠献阵营,而他本人在逃走时被崔忠献追兵杀害。最后,崔忠献将弟弟“收葬之”。
* 流放姨甥朴晋材:朴晋材手下有一批勇悍之士,但获授官职的却不多,晋材对此含恨在心,甚至图谋除去崔忠献,崔忠献亦感到晋材即将作乱,便在捉拿晋材后“断其脚筋”,然后流放。朴晋材不久病死,而他手下的“勇悍者”亦被流放远岛。此事发生在泰和七年(1207年)。
==== 平定动乱 ====
* 在崔忠献执政时,还有有两股势力随时起事,造成动乱,影响崔忠献的统治。
* 佛教寺院的势力:崔忠献执政期间,便有数次多达数千名的武装僧侣涌入开京,以图推翻崔忠献。崔忠献便迫令佛教住持──特别是那此已入佛门而没有合法身份的王子——离开京城,并使用武力粉碎武装僧侣。
* 奴隶、农民起义:崔忠献掌权后,爆发了不少奴隶、农民起义。面对奴隶、农民起义,崔忠献先采用武力平定,然后加以安抚政策。对于一些领袖人物,他授以官衔,把他们原本所属的“部曲”、“乡”或强制劳动区,合并入常规的县制。崔忠献的各种做法,把奴隶、农民的起义平息下去。
==== 失误政策 ====
<p style="text-indent:2em;">崔忠献的施政,亦曾有一些严重的失误:
* 对边防疏忽松懈:崔忠献曾形容自己治下的高丽“国富兵强”,所以当边境有急报,崔忠献就怒骂:“何以小事烦驿骑、惊朝廷?”对于崔忠献的轻率态度,边将只能采取“必待敌兵陷两三城,然后乃可飞报”的消极态度。贞祐四年(1216年),高丽边境就遭东辽国的契丹遗族入寇,造成“京城无备,人情汹惧”,高丽联合蒙古才消灭了契丹兵。
* “占夺公私民田”:崔忠献曾占夺公私的田地,到崔瑀(崔怡)掌权时才归还原主。
* “授人爵,视赂多少”:崔忠献对于授爵,即使有功,都是看对方向他行贿多少来决定。例如贞祐七年(1219年),赵冲及孙永等击退契丹兵有功,但崔忠献主持论功行赏时,却“有功者无赏,人多怨之”。孙永与一干人等因在酒后埋怨说:“顷与契丹战有功,以无赂不得官”,为崔忠献所知而被斩,跟他遭遇同一命运的竟达百余人。到崔瑀时代,才对这种失误进行整顿。
=== 权力过渡 ===
==== 死后哀荣 ====
* 贞祐七年(1219年)九月二十日,崔忠献去世于安兴里私第,享年七十一岁。去世前夕,崔忠献上表辞职,还赐姓。当时月犯荧惑,日官上奏将有贵人死去,崔忠献乃召集数十名乐工全日奏乐,“至夜三鼓,乐未阕,果死”。死后,谥景成,功臣号达138字之多。其丧礼亦极其盛大,“百官缟素会葬,秘器、羽葆、鼓吹、旗常拟于王者”。
==== 长子接权 ====
* 据《高丽史》的记载,崔忠献身患重疾,即将离世时预料身后可能有人生事,便叮嘱儿子崔瑀(崔怡)切勿前来看望。果然,崔忠献所宠信的将军崔俊文与池允深、柳松节、金德明密谋铲除崔瑀,并不断促请崔瑀到病重的崔忠献家中看望。崔瑀遵照父亲叮嘱,没有上当。后来金德明把阴谋告诉崔瑀,让崔瑀作好准备,而崔俊文、池允深仍不知就里,亲自上门找崔瑀,欺骗他“公(崔忠献)疾革,宜速往候”,崔瑀见势即捉拿二人,加以惩处,平息了这次危机。到崔忠献死后,崔瑀积极收买人心,革除崔忠献在世时的弊病,稳定了统治。
* 其后,[[崔瑀]]在自己的私宅里设立“政房”,令权力更加稳固,崔忠献所开创的“崔氏政权”便得以延绵下去。 <ref>朱立熙《韩国史:悲剧的循环与宿命》,80页</ref>
== 人物评价 ==
* 《高丽史·明宗世家》“史臣赞曰”:“崔忠献乘衅以起,而王反见放逐,子孙不保,自是权臣相继执命,王室之不亡,若缀旒者几百年,呜呼痛哉!” <ref>郑麟趾《高丽史‧明宗世家》(收录于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59册),428页</ref>
* 《熙宗世家》里又批评当时是主弱臣强的时代:“是时忠献执国命已有年矣,广植党与,专擅威福,熙宗虽欲有为,何以哉!”<ref>郑麟趾《高丽史‧明宗世家》(收录于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59册),441页</ref>
* 《东国通鉴》对他的评价是:“忠献起于微贱,专执国命,贪财好色,鬻爵卖狱,至于放逐二主,多杀朝臣,元恶大憝上通于天,而得保首领,死于牖下,天道之不可知,乃如此耶!” <ref>《东国通鉴》卷三〇。</ref>
* 现代韩国历史学家[[李丙焘]]认为崔忠献功大于过:“计忠献一生之中,凡立四王(神宗、熙宗、康宗、高宗)、废二主(明宗、熙宗),其威权世袭至其子(瑀),与孙(沆)与曾孙(竩),三代。不过,忠献还是一个富于义气,廉耻与有度量的英雄,曾因痛恶其弟(忠粹)之不义、不孝与不睦,而将其杀害。对于政治、经济的改善与正肃纲纪方面,亦有不少建树。”此外,李丙焘提到崔忠献以武人身份掌权,达到了另一种更重要的效果,就是“蒙古之入寇,即在崔氏执政时代中,其得以长期抵抗蒙古,实系有坚强武力政权存在之故。”<ref>李丙焘《韩国史大观》,中译本,206页</ref>
* 台湾学者[[简江作]]认为,崔忠献稳定了武人倾轧权力的乱象,“在武人政权树立之后由于相互争夺政权,加诸农民的反抗,终导致社会的混乱。崔忠献顺利地抚平这混乱的局面,而成功地建立了独裁政权。”<ref>简江作《韩国历史》,212页</ref>
== 史料记载 ==
* [[郑麟趾]]《高丽史‧叛逆列传‧崔忠献列传》
* 《高丽史》卷一二九,列传第四二,《叛逆传·崔忠献》<br>
== 参考资料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