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9
次編輯
變更
晋书·高光传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晋书20.jpg|缩略图|[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6%99%8B%E4%B9%A6&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pagenum=2&ajaxdata=1…”
[[File:晋书20.jpg|缩略图|[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6%99%8B%E4%B9%A6&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pagenum=2&ajaxdata=1 晋书]]]
[[File:晋书41.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222033634_100065687?_trans_=000014_bdss_dkbjyq 晋书]]]
[[File:晋书42.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222033634_100065687?_trans_=000014_bdss_dkbjyq 晋书]]]
'''晋书·高光传'''出自于《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ref>[https://www.gushiwen.com/dianji/81.html 古诗文网]</ref>
==原文==
高光,字宣茂,陈留圉城人,魏太尉柔之子也。光性敦厚,敏于学,而讷于言,少习家业,明练刑理,时人以为器材。初以太子舍人累迁尚书郎,出为幽州刺史、颍州太守。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狱,驯化囚者。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迁廷尉。
元康中,拜尚书,典三公曹。时赵王伦篡逆,迫上为太上,群臣莫敢言,唯命是从。光于其际,守道全贞,一时景仰,皆称其贤。及伦赐死,齐王冏辅政,复以光为廷尉,迁尚书,加奉车都尉。后从驾讨成都王颖有勋,帝悦之,封延陵县公,邑千八百户。
于时朝廷咸推光明于用法,故频典理官。惠帝为张方所逼,幸长安,朝臣恐惧,莫有从者,光独不去,侍帝而西。迁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
光兄诞为上官巳等所用,历徐、雍二州刺史。诞性任放无伦次,而决烈过人,与光异操。常谓光小节,恒轻侮之,光不以为意,事诞愈谨。帝既还洛阳,时太弟新立,重选傅训,以光为少傅,加光禄大夫,常侍如故。及怀帝即位,加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与傅祗并见推崇。寻为尚书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赠司空侍中属京洛倾覆竟未加谥 子韬字子远,放佚无检。光为廷尉时,韬受货赇,有司奏案之,而光不知。时人虽非光不能防闲其子,以其用心有素,不以为累。初,光诣长安留台,以韬兼右卫将军。韬与殿省小人交通,及光卒,仍于丧中往来不绝。时东海王越辅政,不朝观。韬知人心有望,密与太傅参军姜赜、京兆杜概等谋讨越,事泄伏诛。
(节选自《晋书•高光传》)
==译文==
高光子宣茂,陈留圉城人(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西南圉镇),是魏太尉高柔的儿子。高光性情敦厚,学习聪敏,但不善言语,他少时通晓家业,熟悉刑法理论,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人才。最初由太子舍人逐渐迁任尚书郎,出任幽川刺史、颍川太守。当时武帝设置黄沙狱【武帝太康五年(284 年)六月】,用法典诏谕监狱,来教育转变囚犯。因为高光明晓历代法律,就任命他为黄沙御史。傣禄与中丞相同。迁任廷尉。
元康年间,官拜尚书,主管三公曹。当时赵王司马伦篡权叛逆,逼迫皇帝做了太上皇,大臣们都服从他的命令,不敢反对。唯独高光在那段时间,坚守正道保全节操,当时的人们都景仰他,称赞他贤贞。等到司马伦被赐死,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因为高光忠贞,又任命高光为廷尉,迁任尚书。加任奉车都尉。后来高光跟从皇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有功,皇帝对他非常满意,封他为延陵县公,封邑一千八百户。
当时朝廷都推崇高光擅用法。因此多次出任法律官员。惠帝被张方逼迫,前往长安。朝廷大臣害怕恐惧,奔走离散,没有跟从的人,唯独高光没有离开,侍奉皇帝西行。迁任尚书左仆射,加任散骑常侍。
高光的兄长高诞被上官巳等人任用,历任徐、壅两州刺史。高诞生性放纵没有规矩,而果断刚烈超过常人,与高光的品行不一样。高诞常说高光拘于小节,总是欺侮他,高光从不放在心上,对待哥哥更加恭谨。皇帝回洛阳后,时值皇太弟刚刚确立,慎重地挑选辅佐人才,任用高光为少傅,加任光禄大夫,常侍的职位依旧。等到怀帝即位,加受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与傅祗一同受到推崇。不久任尚书令,原有官职依旧,因病去世,追赠司空、侍中。适逢京洛被颠覆,竟然没有给他谥号。
他的儿子高韬字子远,放纵不检点。高光任廷尉时,高韬收受贿赂,有关官吏奏报此事,而高光不知道。当时的人虽然批评高光不能防备自己的儿子,但因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这件事使高光受连累。起初,高光到长安留在官署,让高韬兼任右卫将军。高韬与宫廷与台省的小人勾结,等到高光去世时,仍在服丧中来往不断。当时东海王司马越辅佐朝政,不朝见皇帝。高韬知道人心埋怨,暗中与太傅参军姜赜、京兆杜概等人谋划讨伐司马越,事情泄露被杀。<ref>[http://wyw.5156edu.com/html/z8923m6284j4528.html 在线文言文]</ref>
==作者简介==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 [[齐州]]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在随李世民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龄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去世后,谥号“[[文昭]]”,后配享太宗庙廷。
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累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d68e09d1c76f.aspx 古诗文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840 中國文學別集 ]]
[[Category:843 晉及南北朝別集 ]]
[[File:晋书41.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222033634_100065687?_trans_=000014_bdss_dkbjyq 晋书]]]
[[File:晋书42.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222033634_100065687?_trans_=000014_bdss_dkbjyq 晋书]]]
'''晋书·高光传'''出自于《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ref>[https://www.gushiwen.com/dianji/81.html 古诗文网]</ref>
==原文==
高光,字宣茂,陈留圉城人,魏太尉柔之子也。光性敦厚,敏于学,而讷于言,少习家业,明练刑理,时人以为器材。初以太子舍人累迁尚书郎,出为幽州刺史、颍州太守。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狱,驯化囚者。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迁廷尉。
元康中,拜尚书,典三公曹。时赵王伦篡逆,迫上为太上,群臣莫敢言,唯命是从。光于其际,守道全贞,一时景仰,皆称其贤。及伦赐死,齐王冏辅政,复以光为廷尉,迁尚书,加奉车都尉。后从驾讨成都王颖有勋,帝悦之,封延陵县公,邑千八百户。
于时朝廷咸推光明于用法,故频典理官。惠帝为张方所逼,幸长安,朝臣恐惧,莫有从者,光独不去,侍帝而西。迁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
光兄诞为上官巳等所用,历徐、雍二州刺史。诞性任放无伦次,而决烈过人,与光异操。常谓光小节,恒轻侮之,光不以为意,事诞愈谨。帝既还洛阳,时太弟新立,重选傅训,以光为少傅,加光禄大夫,常侍如故。及怀帝即位,加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与傅祗并见推崇。寻为尚书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赠司空侍中属京洛倾覆竟未加谥 子韬字子远,放佚无检。光为廷尉时,韬受货赇,有司奏案之,而光不知。时人虽非光不能防闲其子,以其用心有素,不以为累。初,光诣长安留台,以韬兼右卫将军。韬与殿省小人交通,及光卒,仍于丧中往来不绝。时东海王越辅政,不朝观。韬知人心有望,密与太傅参军姜赜、京兆杜概等谋讨越,事泄伏诛。
(节选自《晋书•高光传》)
==译文==
高光子宣茂,陈留圉城人(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西南圉镇),是魏太尉高柔的儿子。高光性情敦厚,学习聪敏,但不善言语,他少时通晓家业,熟悉刑法理论,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人才。最初由太子舍人逐渐迁任尚书郎,出任幽川刺史、颍川太守。当时武帝设置黄沙狱【武帝太康五年(284 年)六月】,用法典诏谕监狱,来教育转变囚犯。因为高光明晓历代法律,就任命他为黄沙御史。傣禄与中丞相同。迁任廷尉。
元康年间,官拜尚书,主管三公曹。当时赵王司马伦篡权叛逆,逼迫皇帝做了太上皇,大臣们都服从他的命令,不敢反对。唯独高光在那段时间,坚守正道保全节操,当时的人们都景仰他,称赞他贤贞。等到司马伦被赐死,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因为高光忠贞,又任命高光为廷尉,迁任尚书。加任奉车都尉。后来高光跟从皇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有功,皇帝对他非常满意,封他为延陵县公,封邑一千八百户。
当时朝廷都推崇高光擅用法。因此多次出任法律官员。惠帝被张方逼迫,前往长安。朝廷大臣害怕恐惧,奔走离散,没有跟从的人,唯独高光没有离开,侍奉皇帝西行。迁任尚书左仆射,加任散骑常侍。
高光的兄长高诞被上官巳等人任用,历任徐、壅两州刺史。高诞生性放纵没有规矩,而果断刚烈超过常人,与高光的品行不一样。高诞常说高光拘于小节,总是欺侮他,高光从不放在心上,对待哥哥更加恭谨。皇帝回洛阳后,时值皇太弟刚刚确立,慎重地挑选辅佐人才,任用高光为少傅,加任光禄大夫,常侍的职位依旧。等到怀帝即位,加受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与傅祗一同受到推崇。不久任尚书令,原有官职依旧,因病去世,追赠司空、侍中。适逢京洛被颠覆,竟然没有给他谥号。
他的儿子高韬字子远,放纵不检点。高光任廷尉时,高韬收受贿赂,有关官吏奏报此事,而高光不知道。当时的人虽然批评高光不能防备自己的儿子,但因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这件事使高光受连累。起初,高光到长安留在官署,让高韬兼任右卫将军。高韬与宫廷与台省的小人勾结,等到高光去世时,仍在服丧中来往不断。当时东海王司马越辅佐朝政,不朝见皇帝。高韬知道人心埋怨,暗中与太傅参军姜赜、京兆杜概等人谋划讨伐司马越,事情泄露被杀。<ref>[http://wyw.5156edu.com/html/z8923m6284j4528.html 在线文言文]</ref>
==作者简介==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 [[齐州]]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在随李世民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龄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去世后,谥号“[[文昭]]”,后配享太宗庙廷。
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累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d68e09d1c76f.aspx 古诗文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840 中國文學別集 ]]
[[Category:843 晉及南北朝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