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拉丁语

移除 8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拉丁语历史 ==
拉丁语原本是意大利[[意大利半岛|亚平宁半岛]]中西部、[[台伯河]]下游[[拉齐奥 (古代罗马)|拉提姆]] ({{Lang(Lang-la|Latium}}),一个称为拉丁人的部落的[[方言]]。
公元前8世纪,罗马 ({{Lang(Lang-la|Rōma}})成为拉提姆地区的中心,于是周围各部落也自称罗马人({{Lang-la|Romānus, 复数:Romānī}})。罗马建国后,经历了[[罗马王政时代|王政时期]](公元前7世纪 - 前510年)、[[罗马共和国|共和时期]](公元前510年 - 前27年)和[[罗马帝国|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大,拉丁语不仅在亚平宁半岛取得统治地位,淘汰了其他亲属语言,而且作为官方语言推广到罗马帝国的各个行省——西起[[伊比利亚半岛]],东抵[[黑海]]之滨,北自[[布列塔尼半岛]],南达[[非洲]][[地中海]]沿岸。
拉丁语的历史发展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 史前拉丁语 ===
史前拉丁语 ({{Lang(Lang-en| Pre-literary Latin}})(公元前250年以前),最古文献是公元前6世纪的「普雷内斯太金饰针」<!-- 因1871年发现于古城普雷内斯太(Praeneste)而得名。 -->上的4词铭文:<blockquote>MANIOS MED FHEFHAKED NUMASIOI</blockquote>相当于古典拉丁语的「Manius me fecit Numerio」,意味「此饰针乃马尼乌斯为努梅利乌所制」。<ref name="autogenerated1">《拉丁语和希腊语》(2007年1月第一版)信德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f>
=== 古体拉丁语 ===
古体拉丁语({{Lang-en| Archaic Latin}})(公元前250年 - 前90年),罗马自公元前4世纪开始向外扩张,至公元前1世纪已使整个意大利拉丁化。不过,在此期间拉丁语尚没有统一的规范。公元前3~2世纪,古拉丁语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恩纽斯]]以及深受[[希腊]]影响的喜剧作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 [[恩纽斯]]({{Lang-la| Quintus Ennius}})(前239年 - 大约前169年)。著有史诗《编年史》,被誉为罗马诗歌之父。* [[普劳图斯]]({{Lang-la| Titus Maccius Plautus}})(大约前254年 - 前184年)。著有《商人》、《凶宅》等21种诗体喜剧,是现存最早的拉丁语文学作品。* [[泰伦提乌斯]]({{Lang-la| Publius Terentius Afer}})(前185年 - 前161年)。著有《婆母》、《两兄弟》、《安德罗斯女子》等多部诗剧传世。<ref name="autogenerated1" />
=== 古典拉丁语 ===
罗马帝国的[[屋大维|奥古斯都]]皇帝时期使用的书面语称为「[[古典拉丁语]]」({{Lang-la|latina classica}})({{Lang-en| Classical Latin}})(前80年 ~ 公元2世纪,即共和晚期至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拉丁语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前90年~公元14年,即[[屋大维]]逝世时)和[[白银时代]](14年~117年,即[[图拉真]]逝世时;或者 180年,即[[奥勒留]]逝世时)。到[[黄金时代]],拉丁语已经形成有统一规范的标淮语,词汇丰富,句法完善,表现力强。<br />
[[黄金时代]]拉丁语的主要代表作者有:
* [[西塞罗]]({{Lang-la|Marcus Tullius Cicerō}})(前106年 - 前43年),曾任执政官,作家,演说家。著有《论演说家》、《[[论共和国]]》、《反肺力辞》(14篇演说)、长诗《[[我的执政]]》和《[[我的时代]]》,另遗下书信900多封。* [[凯撒]]({{Lang-la| Gaius Julius Caesar}})(前102年或100年 - 前44年),曾任执政官、军事家、演说家,散文作家。著有《[[高卢战记|高卢战记]]》({{Lang-la| Bellum Gallicum}})等,其著作和演说皆有文学价值。* [[康涅利乌斯·尼波斯|尼波斯]]({{Lang-la| Cornelius Nepōs}})(前99年 - 前24年),史学家,传记文学家。著有《名人传》、《年代学》、《轶事集》等。* [[卢克莱修]]({{Lang-la| Titus Lūcrētius Carus}},前96年 - 前55年),著有长诗《物性论》 ({{Lang(lng-la| Dē Rērum Nātūrā}})和许多哲学论文。* [[萨卢斯特]]({{Lang-la| Gaius Sallustius Crispus}},前86年 - 前35年或34年),政治家,历史学家。著有《喀提林战争》、《朱古达战争》、《历史》(仅存残篇)。* [[卡图卢斯]]({{Lang-la| Gaius Valerius Catullus}},大约前84年 - 大约前54年),抒情诗人。作品于2-13世纪失传,手稿在13世纪为人发现,流传下来的有116首诗。* [[维吉尔]]({{Lang-la| Publius Vergilius Maro}},前70年 - 前19年),诗人。著有民族史诗《[[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记]]》(12卷)和牧歌多首。* [[贺拉斯]]({{Lang-la| Quintus Horātius Flaccus}})(前70年 - 前19年),诗人。著有《讽刺诗集》、《长短句集》、《歌集》(4卷)、《书札》(多卷,其中第3卷通称《诗艺》)。
* [[李维]](Titus Livius)(前59年 - 公元17年),历史学家。著有《罗马史》(142卷)。
* [[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前43年 - 公元17年),诗人。著有《爱情诗》(5卷)、《变形记》(15卷)、《岁时记》(12卷)等。
[[白银时代]]拉丁语的代表作者有:
* [[塞内卡]]({{Lang-la|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年 - 公元65年)哲学家,雄辩家,悲剧作家。著有哲学论文《安慰》、《道德论》等,悲剧《特洛伊妇人》、《奥狄浦斯》以及政治讽刺文章。* [[昆提利安|昆提良]]({{Lang-la|Marcus Fabius Quīntiliānus}},35年 - 95年)修辞学家,教育家。有巨著《雄辩家的培训》以及《长篇雄辩术》、《短篇雄辩术》。* [[马提亚尔]]({{Lang-la|Marcus Valerius Mārtiālis}},38年或41年 - 104年)铭辞作家。写了1500多首铭辞,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许多诗句后来成为警句。* [[塔西佗|塔吉突士]]({{Lang-la|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名亦可能为Gaius,约55年 - 117年)历史学家,曾任执政官。著有《日耳曼尼亚》、《历史》(12卷)、《[[编年史]]》(18卷,今仍存若干残篇)。* [[尤维纳利斯]]({{Lang-la|Decimus Iunius Iuvenālis}},55年或60年 - 约127年)诗人。著有《讽刺诗》。* [[老普林尼]]({{Lang-la|Gaius Plīnius Secundus}},23年 - 79年)科学家,散文作家。曾写过7部作品,但现存的仅有《博物志》(37卷)。* [[小普林尼]]({{Lang-la|Gaius Plīnius Caecilius Secundus}},61年或62年 - 113年)老普林尼的养子,曾任执政官,遗有9卷信札选集,反映罗马全盛时期的状况,具有社会价值。* [[阿普列尤斯]]({{Lang-la|Lucius Apuleius}},约124年 - 170年以后)哲学家,散文作家。因小说《[[金驴记]]》(自称《变形记》)成名,另著有《佛罗里达》此外,写过数卷论述[[柏拉图]]的哲学著作(多已遗失)。<ref name=autogenerated1 />
=== 晚期拉丁语 ===
[[晚期拉丁语]](公元3世纪至6世纪,即罗马帝国后期至西罗马帝国覆没之后一百年这段时期),2-6世纪民众所使用的口语则称为「[[通俗拉丁语]]」 ({{Lang(Lang-la|sermo vulgaris}})。主要代表人物是一些基督教神职人员。这些人都受过良好教育,由于传教的需要,比较了解人民大众的口语,从而对[[通俗拉丁语]]采取开明的态度。
早期的重要人物有:
影响最大的人物是:
[[耶柔米|哲罗姆]](Jerome,St.,347年 - 419年或420年)学识渊博,在383年~405年期间,将[[希伯来语|希伯来文]]文本《[[旧约圣经|旧约]]》和希腊文本《[[新约]]》译成接近大众口语的拉丁语。他宣称:“为使读者容易理解,我特地采用普通人所说的口语。”这个译本后世习称Vulgate,即[[武加大译本|通俗拉丁文译本]],对[[中世纪]]影响很大。从这部成书于1407年以[[教会拉丁语]]写成的[[圣经|圣经]]可以看出,这个古罗马的语言对后世文化(主要指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圣奥古斯丁]](Augustine,St.,354年 - 430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上帝之城]]》等,语言接近大众口语 ({{Lang(Lang-la|ad ūsum vulgī}})。他声称,只要蛮人是基督徒,即使他们把罗马征服,也无关紧要。<ref name="autogenerated1" />
=== 衰落 ===
(就像音乐中的二分音符之于四分音符),许多教科书书中以长音符号标出(比如ā);没有长音符号的元音就是短元音。长音符号所指示的发音区别往往对于含义极为关键(例如,Liber是名词,意为“书”,而Līber则是形容词,意为“自由的”)。<ref>《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第六版,美)F. M . p52-53韦洛克世界图书出版社</ref>
== 拉丁语语法 ==
拉丁语是个综合语,复杂的[[屈折变化|词形变化]]体系构成了拉丁语语法的主要部分。这些变化通常使用在词尾添加后缀构成(外部屈折)或者变化词干的辅音或元音(内部屈折)。对于名词、形容词和代词,这种变化叫做“[[变格]]” ({{lang(lang|la|declinatio}}),对于动词,叫做“[[变位]]” ({{lang(lang|la|conjugatio}})。初学者一开始就得熟记相当数量的规则,常常招致挫折。[[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海涅]]曾因不能熟记,感歎「要是罗马人得先学好拉丁文,他们大概没剩多少时间征服世界」。<ref>拉丁文帝国(''Le latin ou l'empire d'un signe''),瓦克(Françoise Waquet),ISBN 978-986-7001-80-1</ref>
=== 名词 ===
一般每个名词都有六个[[格]]的区别;更多的可以有七个,少的可能只有两个。名词的七个格是:
* “[[主格]]”([casus] nominativus; {{lang-en|nominative case}})在通常情况下,罗马人用主格来指示一个限定动词的主语。* “[[宾格]]”([casus] accusativus; {{lang-en|accusative case}})罗马人用宾格来表示动词动作的直接宾语,即受到动词动作直接影响的人或事物。它也可以用作某些介词(例如'''ad''',to;'''in''',into;'''post''',after, behind)的宾语。* “[[与格]]”([casus] dativus; {{lang-en|dative case}})罗马人用与格来表示间接受到动词动作影响的人或事物,类似于英语中的“(to)sb.”,即间接宾语,这是与格最常见的用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格的含义可以通过把to或for与名词连用来确定。* “[[夺格]]”([casus] ablativus; {{lang-en|ablative case}})夺格有时又称离格或状语(adverbial)格,罗马人在用下述观念修饰或限制动词时会使用夺格:手段(或工具)、施事者、伴随、方式、地点、时间。罗马人有时把夺格与介词连用,有时不连用。翻译这个复杂的格没有什么简单规则可循。不过,如果有拉丁语介词('''ab''',by,from;'''cum''',with;'''dē'''和'''ex''',from;'''in''',in,on)出现,问题就不大。一般而言,总可以把夺格与by,with,from,in,on,at等英语介词联系起来。* “[[属格]]”([casus] genetivus, [casus] genitivus; {{lang-en|genitive case}})当用一个名词来修饰另一个名词时,罗马人把修饰名词写成属格形式,类似于英语中的“'s”。属格通常表示属有关系,虽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用法,但属格的意思一般都可以用英语中的介词of来翻译。属格的拉丁语名词通常位于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后。
* “[[方位格]]”([casus] locativus)(用于一些特定的词来表示方位)<ref>(美)F. M .韦洛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社</ref>
* “[[呼格]]”([casus] vocativus; {{lang-en|vocative case}})罗马人用呼格(有时与感叹词'''Ō'''连用)来直接呼唤('''vocāre''',to call)某人或某物。例如,('''Ō''')'''Caesar''',(O)Caesar;'''Ō fortūna''',O fortune。在现代的标点符号中,呼语(或直接称呼的名词)用逗号与句中其余部分隔开。在以'''-us'''结尾的第二变格法名词和形容词的单数情况下,呼格的拼写才与主格不同,所以通常不列入词形变化表。
因为[[格变化]]已经表达了拉丁语的名词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因此拉丁语的词序高度自由,并不遵守主-谓-宾之类的顺序。例如:「他爱钱」,此句在[[汉语|中文]]、[[英语|英文]]、[[法语|法文]]等现今主要语言中,皆仅有一种[[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但在拉丁文与俄语中,因格变化已阐明其关系,故可自由排列,产生六种语序。(一般而言,罗马人会将欲强调的观念放置句首。)<blockquote>{{lang|la|Ille pecuniam amat.}}</blockquote><blockquote>{{lang|la|Ille amat pecuniam.}}</blockquote><blockquote>{{lang|la|Pecuniam amat ille.}}</blockquote><blockquote>{{lang|la|Pecuniam ille amat.}}</blockquote><blockquote>{{lang|la|Amat ille pecuniam.}}</blockquote><blockquote>{{lang|la|Amat pecuniam ille.}}</blockquote>又,拉丁语之中的[[语序]]虽较不重要,但最常用的语序为[[主宾谓结构]](SOV),亦即例句中的第一条。另外,拉丁文的动词变化可以看得出来主词是单複数的第一、二或三人称(共6个组合),所以这句也能进一步简化:<blockquote>{{lang|la|Pecuniam amat.}}</blockquote>意思是他/她/它爱钱。
拉丁语名词有五类变格法、形容词有两类变格法,每类变格法用不同的变格方式来区别上述六个[[格 (语法)|格]]。名词以'''单数属格词尾'''确定变格法。
动词有人称、数、时态、语气(直陈、虚拟、命令)和态(主动、被动)的区别。拉丁语动词有四类不同的变位法,另外还包括一些不规则动词。
大部分规则的动词以它们的'''不定式词尾'''来区分它们的变位法:第一类变位法的不定式结尾是 “{{lang“lang|la|-āre}}”,第二类变位法是 “{{lang“lang|la|-ēre}}”,第三类变位法是 “{{lang“lang|la|-ere}}”,第四类变位法是 “{{lang“lang|la|-īre}}”。
被动语态则只需把上述主动语态的结尾改成被动语态专用的结尾即可。
== 外部链接 ==
* [http://www.ethnologue.com/show_language.asp?code=lat 《民族语》关于拉丁语的报告]{{en icon}}
129,4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