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基普·索恩

增加 2,96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索恩因对LIGO探测器及引力波探测的决定性貢獻而與[[莱纳·魏斯]]及[[巴里·巴利許]]共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17/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7]</ref>。
=='''主要研究貢獻'''==
==='''引力波和LIGO'''<ref name="Nobel_Phys_2017_Ch1">[http://pb.ps-taiwan.org/catalog/ins.php?index_m1_id=1&index_id=240 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重力波的探測]</ref><ref name="Nobel_Phys_2017_Ch2">[https://technews.tw/2017/10/04/2017-nobel-prize-of-physics-gives-to-scientists-researched-gravity-wave/ 2017 諾貝爾物理獎頒獎,得主是對發現重力波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ref>===
* [[愛因斯坦]]在 1915-1916 年左右發表[[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時,提出了[[重力波]]理論,取代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廣義相對論]]之中,[[萬有引力]],即[[重力]],不再被描述為一種力。[[廣義相對論]]指出,[[質量]]和[[能量]]會令時空扭曲,而彎曲了的時空又會改變物質的軌跡。[[重力]],原來是物體在四維時空凹陷的位置「墜落」的錯覺。
 
*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取代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廣義相對論之中,萬有引力,即重力,不再被描述為一種力。廣義相對論指出,質量和能量會令時空扭曲,而彎曲了的時空又會改變物質的軌跡。重力,原來是物體在四維時空凹陷的位置「墜落」的錯覺。
 
 
 
愛因斯坦在 1916 年左右發表廣義相對論時,就提出了重力波理論──重力為時空發生彎曲的結果,而宇宙中發生的天體活動(黑洞互撞、中子星互撞等)會引起從源頭向外以光速傳播的波動現象,發生時空的「漣漪」。重力波能夠穿透電磁波所無法穿透的空間,過去科學家推測,重力波能夠幫助了解位於宇宙遠處的各種天體,例如黑洞,這類天體無法用光學望遠鏡和電子望遠鏡等傳統方式用「看的」觀測,但可能用重力波來達成(有點像用「聽」的)。然而重力波相對於電磁波等基本波動而言非常微弱,困擾了無數的科學家,甚至包含愛因斯坦本人在內都不抱太大希望,一直要到 100 年後的 2016 年科學家才終於突破,發現了重力波。
 
 
 
=='''獲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因'''<ref name="Nobel_Phys_2017_Ch1"/><ref name="Nobel_Phys_2017_Ch2"/>==
* 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一半授與[[萊納・魏斯]](Rainer Weiss),另一半平分授與[[基普・索恩]](Kip S. Thorne)以及 [[巴里·巴利許](Barry C. Barish),以表彰他們預測[[愛因斯坦]]的最後預言——[[時空漣漪]],[[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及建立其探測器——位於美國的[[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及位於[[歐洲]]的[[處女座]][[干涉儀]](VIRGO Interferometer)——的貢獻。
=='''[[基普·索恩]]和霍金的「豪賭」'''<ref>[https://kknews.cc/science/eg4bprq.html 基普索恩和霍金的「豪賭」]</ref>==
== '''視頻'''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biVQyo9RTo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12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重力波的探測'''}}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4TLmzUanA
|alignment=inline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