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基普·索恩

移除 36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wards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2009年)<br> [[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2016年)<br> [[邵逸夫天文學獎]](2016年)<br> [[諾貝爾物理學獎]](2017年)
}}
 
 
'''基普·斯蒂芬·索恩'''({{lang-en|'''Kip Stephen Thorne'''}},{{bd|1940年|6月1日}})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主要貢獻是在[[萬有引力|引力物理]]和[[天體物理學]]领域。2009年以前一直担任[[加州理工大學]][[理查德·費曼|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ref name="its.caltech.edu">{{cite web
=='''主要研究貢獻'''==
===''' 力波和LIGO'''<ref name="Nobel_Phys_2017_Ch1">[http://pb.ps-taiwan.org/catalog/ins.php?index_m1_id=1&index_id=240 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重力波的探測]</ref><ref name="Nobel_Phys_2017_Ch2">[https://technews.tw/2017/10/04/2017-nobel-prize-of-physics-gives-to-scientists-researched-gravity-wave/ 2017 諾貝爾物理獎頒獎,得主是對發現重力波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ref>===
* [[愛因斯坦]]在 1915-1916 年左右發表[[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時,提出了[[重力波]]理論,取代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廣義相對論]]之中,[[萬有引力]],即[[重力]],不再被描述為一種力。[[廣義相對論]]指出,[[質量]]和[[能量]]會令時空扭曲,而彎曲了的時空又會改變物質的軌跡。[[重力]],原來是物體在四維時空凹陷的位置「墜落」的錯覺。
*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取代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廣義相對論之中,萬有引力,即 [[ 重力 ,不再被描述 ]] 一種力。廣義相對論指出,質量和能量會令 時空 發生彎 的結果 ,而 彎曲了 宇宙中發生 時空又 天體活動([[黑洞]]互撞、[[中子星]]互撞等) 改變物質 引起從源頭向外以[[光速]]傳播 軌跡。重力 [[波動]]現象 原來是物體在四維 發生 時空 凹陷 位置 墜落 漣漪 ,這就是所謂 錯覺 [[重力波效應]] 。 
* [[重力波]]能夠穿透[[電磁波]]所無法穿透的空間,過去科學家推測,[[重力波]]能夠幫助了解位於宇宙遠處的各種天體,例如[[黑洞]],這類天體無法用[[光學望遠鏡]]和[[電子望遠鏡]]等傳統方式用「看的」觀測,但可能用[[重力波]]來達成(有點像用「聽」的)。
* 愛因斯坦在 1916 年左右發表廣義相對論時,就提出了重力波理論──重力為時空發生彎曲的結果,而宇宙中發生的天體活動(黑洞互撞、中子星互撞等)會引起從源頭向外以光速傳播的波動現象,發生時空的「漣漪」。重力波能夠穿透電磁波所無法穿透的空間,過去科學家推測,重力波能夠幫助了解位於宇宙遠處的各種天體,例如黑洞,這類天體無法用光學望遠鏡和電子望遠鏡等傳統方式用「看的」觀測,但可能用重力波來達成(有點像用「聽」的)。 然而 [[ 重力波 ]] 相對於 [[ 電磁波 ]] 等基本波動而言非常微弱,困擾了無數的科學家,甚至包含 [[ 愛因斯坦 ]] 本人在內都不抱太大希望,一直要到 100 年後的 2016 年科學家才終於突破,發現了 [[ 重力波 ]]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