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20
次編輯
變更
渔歌子·荻花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渔歌子·荻花秋1.jpg|缩略图|[https://ss3.baidu.com/9f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baike/g=0;w=268/sign=37cf4d8fa286c91718035732be0042f9/0df3d7ca7bcb0a465…”
[[File:渔歌子·荻花秋1.jpg|缩略图|[https://ss3.baidu.com/9f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baike/g=0;w=268/sign=37cf4d8fa286c91718035732be0042f9/0df3d7ca7bcb0a46501a224e6e63f6246b60af89.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6%B8%94%E6%AD%8C%E5%AD%90%C2%B7%E8%8D%BB%E8%8A%B1%E7%A7%8B 图片来源]]]
'''渔歌子·荻花秋'''是五代词人李珣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词中描绘出一幅潇湘秋月,小艇垂纶欲归图。下片写人情,词中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自在自乐的隐居生活。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作品名称 ;渔歌子·荻花秋
*创作年代 ;五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 :词
*作 者 :李珣
*词 牌 :渔歌子
==作品原文==
渔歌子⑴
荻花秋⑵,潇湘夜⑶,橘洲佳景如屏画⑷。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⑸。<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67ff109d9fdf.aspx 渔歌子·荻花秋 古诗文网] </ref>
水为乡,篷作舍⑹,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渔歌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⑵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⑶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山海经]]》:“潇水,源出九巅山,湘水,源出海阳山。至零陵合流而于洞庭也。”
⑷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
⑸垂纶(lún):垂钓。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
⑹篷:船帆,此处代指船。
⑺“名利”句:即心不将名利牵挂。
===白话译文===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艇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创作背景==
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志在烟霞慕隐沦”。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五岭,达广州,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词人的隐逸生活。<ref>[https://www.sohu.com/a/165902752_186473 渔歌子·荻花秋 合肥晚报 2017-08-20 00:10 搜狐网] </ref>
上片写景。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是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
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受中唐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颇大。
==名家评价==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亦以渔父自由为可乐也。
==作者简介==
[[李珣]](855—930年),五代前蜀词人,字德润,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祖先为波斯人,故其友尹鹗曾戏称他为“李波斯”。工诗词,事蜀主王衍,国亡不复仕。其妹(李舜绞)为蜀主昭仪,亦能词,有“鸳鸯瓦上忽然声”之句。李殉的诗词,《花间集》收入三十七首,《[[全唐诗]]》录收其诗五十四首。 [7]
==参考文献==
{{Reflist}}
'''渔歌子·荻花秋'''是五代词人李珣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词中描绘出一幅潇湘秋月,小艇垂纶欲归图。下片写人情,词中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自在自乐的隐居生活。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作品名称 ;渔歌子·荻花秋
*创作年代 ;五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 :词
*作 者 :李珣
*词 牌 :渔歌子
==作品原文==
渔歌子⑴
荻花秋⑵,潇湘夜⑶,橘洲佳景如屏画⑷。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⑸。<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67ff109d9fdf.aspx 渔歌子·荻花秋 古诗文网] </ref>
水为乡,篷作舍⑹,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渔歌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⑵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⑶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山海经]]》:“潇水,源出九巅山,湘水,源出海阳山。至零陵合流而于洞庭也。”
⑷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
⑸垂纶(lún):垂钓。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
⑹篷:船帆,此处代指船。
⑺“名利”句:即心不将名利牵挂。
===白话译文===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艇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创作背景==
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志在烟霞慕隐沦”。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五岭,达广州,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词人的隐逸生活。<ref>[https://www.sohu.com/a/165902752_186473 渔歌子·荻花秋 合肥晚报 2017-08-20 00:10 搜狐网] </ref>
上片写景。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是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
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受中唐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颇大。
==名家评价==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亦以渔父自由为可乐也。
==作者简介==
[[李珣]](855—930年),五代前蜀词人,字德润,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祖先为波斯人,故其友尹鹗曾戏称他为“李波斯”。工诗词,事蜀主王衍,国亡不复仕。其妹(李舜绞)为蜀主昭仪,亦能词,有“鸳鸯瓦上忽然声”之句。李殉的诗词,《花间集》收入三十七首,《[[全唐诗]]》录收其诗五十四首。 [7]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