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8
次編輯
變更
省钱百陌
,《'''省钱百陌'''》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三笔》卷四。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1202)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_46653FD803893E4FBDF40D6AF2A5BACE.aspx 困学纪闻],古诗文网</ref>,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原文==
用[[钱]]为币①,本皆足陌②。梁武帝时,以铁钱③之故,商贾浸以奸诈自破④,岭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江、郢以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大同元年,诏通用足陌,诏下而人不从,钱陌益少⑤,至于末年,遂以三十五为百。[[唐朝|唐]]之盛际,纯用足钱。天祐中,以兵乱窘乏,始令以八十五为百。后唐天成,又减其五。汉乾祐中,王章为三司使,复减三。皇朝因汉制,其输官者,亦用八十,或八十五,然诸州私用,犹有随俗至于四十八钱。太平兴国二年,始诏民间缗钱⑥,定以七十七为百。自是以来,天下承用⑦,公私出⑧纳皆然,故名“省钱”。但数十年来,有所谓“头子钱”,每贯五十六,除中都及军兵俸料外,自余州县官民所当得,其出者每百才得七十一钱四分,其入⑨者每百为八十二钱四分,元无所谓七十七矣。民间所用,多寡又益不均云。
==注释==
①用钱为币:拿铜钱来做货币流通。
②足陌:即足陌钱,古代制钱每贯十足为百枚,称“足陌钱”。陌通“佰”。
③铁钱:将流通货币由铜钱改为铁钱。
④商贾浸以奸诈自破:[[商人]]便私下里行奸使诈破坏了足钱为百的规矩。
⑤钱陌益少:货币分量都不足,且越来越少。
⑥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⑦承用:承袭沿用。
⑧出:支出。
⑨入:收入。
==译文==
用铜钱做[[货币]]流通,本来都足够100文。[[南朝]][[梁武帝]]的时候,因[[铜钱]]改为铁钱的缘故,商贾便私下作奸行诈自行破坏了100文的规矩,在萌渚岭(今[[湖南]]江华)以东,以80文为100文,起名叫“东钱”;[[长江]]、郢(今[[湖北]]江陵)以西,以70文为100文,起名叫“西钱”;京师(今江苏南京)以90文为100文,起名叫“长钱”。梁武帝大同元年,下诏统一用足数的百文流通,但虽然下了诏书,而人们并不实行,钱陌越来越少,到了大同末年,最终以35文为一百。唐朝兴盛时期,全部通行足一百文的钱。唐哀帝天祐年间因战乱而[[经济]]困乏,国家开始允许以85文为100文。后唐天成年间又减去了其中五文(以80文为100文),五代时后汉高祖刘嵩乾祐年间,王章任三司使,又减去了三文(以77文为100文)。宋朝沿袭后汉的制度,其中输官的人,也以80或85文(为100文),然而各州私下使用,还有随当地[[习俗]]达到以48文为100文的。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开始下诏书规定民间用绳子穿的缗钱,全部以77文为百文。从这时开始,全国承袭沿用,国家和个人支出或收回都使用这个数,所以起名叫“省钱”。但几十年来,有所说的“头子钱”,每贯56文,除了首都以及[[军队]]中的士兵领军饷以外,剩余各州县的官吏和[[百姓]]应当得到的是,支出的每百文才得71.4文,收回的每百文得82.4文,本来就没有所说77文(为100文)。民间所用的数目,多少就更不均匀了。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ref>[https://www.sohu.com/a/282844884_110078 洪迈—南宋著名文学家],搜狐,2018-12-19</ref>。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视频==
===<center> 省钱百陌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容斋随笔》</center>
<center>{{#iDisplay:i3154x8xzuo|560|390|qq}}</center>
<center>《容斋随笔》等古籍发行</center>
<center>{{#iDisplay:r0864ssi9i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1202)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_46653FD803893E4FBDF40D6AF2A5BACE.aspx 困学纪闻],古诗文网</ref>,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原文==
用[[钱]]为币①,本皆足陌②。梁武帝时,以铁钱③之故,商贾浸以奸诈自破④,岭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江、郢以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大同元年,诏通用足陌,诏下而人不从,钱陌益少⑤,至于末年,遂以三十五为百。[[唐朝|唐]]之盛际,纯用足钱。天祐中,以兵乱窘乏,始令以八十五为百。后唐天成,又减其五。汉乾祐中,王章为三司使,复减三。皇朝因汉制,其输官者,亦用八十,或八十五,然诸州私用,犹有随俗至于四十八钱。太平兴国二年,始诏民间缗钱⑥,定以七十七为百。自是以来,天下承用⑦,公私出⑧纳皆然,故名“省钱”。但数十年来,有所谓“头子钱”,每贯五十六,除中都及军兵俸料外,自余州县官民所当得,其出者每百才得七十一钱四分,其入⑨者每百为八十二钱四分,元无所谓七十七矣。民间所用,多寡又益不均云。
==注释==
①用钱为币:拿铜钱来做货币流通。
②足陌:即足陌钱,古代制钱每贯十足为百枚,称“足陌钱”。陌通“佰”。
③铁钱:将流通货币由铜钱改为铁钱。
④商贾浸以奸诈自破:[[商人]]便私下里行奸使诈破坏了足钱为百的规矩。
⑤钱陌益少:货币分量都不足,且越来越少。
⑥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⑦承用:承袭沿用。
⑧出:支出。
⑨入:收入。
==译文==
用铜钱做[[货币]]流通,本来都足够100文。[[南朝]][[梁武帝]]的时候,因[[铜钱]]改为铁钱的缘故,商贾便私下作奸行诈自行破坏了100文的规矩,在萌渚岭(今[[湖南]]江华)以东,以80文为100文,起名叫“东钱”;[[长江]]、郢(今[[湖北]]江陵)以西,以70文为100文,起名叫“西钱”;京师(今江苏南京)以90文为100文,起名叫“长钱”。梁武帝大同元年,下诏统一用足数的百文流通,但虽然下了诏书,而人们并不实行,钱陌越来越少,到了大同末年,最终以35文为一百。唐朝兴盛时期,全部通行足一百文的钱。唐哀帝天祐年间因战乱而[[经济]]困乏,国家开始允许以85文为100文。后唐天成年间又减去了其中五文(以80文为100文),五代时后汉高祖刘嵩乾祐年间,王章任三司使,又减去了三文(以77文为100文)。宋朝沿袭后汉的制度,其中输官的人,也以80或85文(为100文),然而各州私下使用,还有随当地[[习俗]]达到以48文为100文的。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开始下诏书规定民间用绳子穿的缗钱,全部以77文为百文。从这时开始,全国承袭沿用,国家和个人支出或收回都使用这个数,所以起名叫“省钱”。但几十年来,有所说的“头子钱”,每贯56文,除了首都以及[[军队]]中的士兵领军饷以外,剩余各州县的官吏和[[百姓]]应当得到的是,支出的每百文才得71.4文,收回的每百文得82.4文,本来就没有所说77文(为100文)。民间所用的数目,多少就更不均匀了。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ref>[https://www.sohu.com/a/282844884_110078 洪迈—南宋著名文学家],搜狐,2018-12-19</ref>。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视频==
===<center> 省钱百陌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容斋随笔》</center>
<center>{{#iDisplay:i3154x8xzuo|560|390|qq}}</center>
<center>《容斋随笔》等古籍发行</center>
<center>{{#iDisplay:r0864ssi9i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