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吳鐵城

增加 678 位元組, 3 年前
詳細生平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吳鐵城]]自幼學習[[英語]],入九江[[同文書院]]。</p>
'''參與革命'''<br>
<ul style="line-height:30px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right:5px; ">1909年(宣統元年)</b>,和到九江工作的[[林森]]成為好友,[[吳鐵城]]協助[[林森]]在九江設立革命派宣傳機關,並經[[林森]]介紹參加[[中國同盟會]]。</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right:5px; ">1911年10月</b>,[[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傳到江西省。[[吳鐵城]]也參加了革命派的起義。10月23日,革命派成立[[江西軍政府]],[[吳鐵城]]任總參議,負責和軍事有關的民政事務。11月,[[吳鐵城]]隨[[林森]]赴[[上海]]、[[南京]],[[吳鐵城]]作為江西省代表出席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會議。12月,[[孫中山]]歸國。12月14日,代表17個省份的各省諮議局代表雲集南京,共計44人。12月29日,同盟會連夜赴南京召集代表開會,提出成立政府,結果孫中山以16票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吳鐵城在此見到了孫中山,因為祖籍同為廣東省香山縣,故[[吳鐵城]]來到孫中山身邊工作。</li>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清廷雖被推翻了,但時局尚不穩。1912年11月26日,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發布一份名為《嚴懲倡言二次革命黨徒通令》的文告。翌年(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吳鐵城]]訪問江西都督[[李烈鈞]]促成起義,但以失敗告終,[[吳鐵城]]逃往[[日本]]。</p>
'''留學日本'''<br>
<ul style="line-height:30px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0px;"></b>[[吳鐵城]]逃往[[日本]]後,進入[[明治大學]]學習法律。</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14年</b>,傳聞[[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吳鐵城]]率先加入。此後,[[吳鐵城]]經常以打倒[[袁世凱]]之名進行宣傳。</li>
</ul>
'''中華革命黨黨員'''<br>
<ul style="line-height:30px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15年8月5日</b>,受[[孫中山]]之委託前往[[檀香山]]主持黨務,並任華僑《自由新報》主筆,力倡反袁。</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16年春天</b>,[[吳鐵城]]歸國,在[[香港]]及[[澳門]]繼續反袁活動。</li>
</ul>
'''護法軍政府生涯'''<br>
<ul style="line-height:30px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17年7月</b>,[[孫中山]]到[[廣州]]開始[[護法運動]],[[吳鐵城]]與其會合,[[護法軍政府]]成立後,[[吳鐵城]]任大元帥府參軍。</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0年9月</b>,討賊軍總指揮[[朱執信]]遭到暗殺,[[吳鐵城]]代理總指揮,和粵軍[[陳炯明]]、[[許崇智]]合作驅逐了反對孫中山的[[舊桂系]]。</li>
'''擁護蔣介石'''<br>
<p ul style="text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indentright: 30px10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27年4月12日 </b> [[ 蔣介石 ]] 在[[上海]]發動[[四一二事件]], [[ 吳鐵城 ]] 表態支持 [[ 蔣介石 ]] ,呼籲[[武漢國民政府]]的 [[ 汪精衛 ]] 、[[孫科]]與蔣介石合流。同年6月,吳鐵城任廣東省建設廳廳長。翌年秋,被派往中國東北,勸說[[張學良]]實行[[東北易幟]] 。1928 。</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8 </b> ,當選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 。1929 。</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9 </b> ,吳鐵城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他還擔任南京[[總理陵]]管理委員會委員 。1930 。</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30 年5月 </b> ,[[中原大戰]]爆發,吳鐵城奉蔣介石之命遊說張學良,使張學良作為蔣介石一派參戰。吳鐵城由此獲得蔣介石信任 。1931 。</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31 </b>[[寧粵分裂]],吳鐵城因同西南派(粵派)的孫科關係很深,故吳鐵城代表蔣派從事促成寧粵合流的活動。</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0px;"></b>[[九一八事變]]後,1931年12月,兩派實現大團結。1931年,吳鐵城任員警總監、[[僑務委員會]]委員,仍兼任國民政府委員。</pli></ul>
'''抗戰時期'''<br>
<p ul style="text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indentposition: 30pxoutside; line"><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32年1月6日 </b> [[ 吳鐵城 ]] 任[[上海市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當時,上海日軍同中國的衝突迫在眉睫。1月27日,日本駐上海領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方面取締抗日組織,向日本方面謝罪。結果,日軍同[[蔣光鼐]]、[[蔡廷鍇]]率領的[[十九路軍]]爆發戰鬥,[[一二八事變]]爆發。十九路軍奮力抗戰,最後撤退。5月5日,《[[上海停戰協定]]》締結。此後, [[ 吳鐵城 ]] 繼續擔任[[上海市市長]]。</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10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37年3月21日 </b> [[ 中國國民黨 ]] 中央政治會議決定吳鐵城繼任[[廣東省政府]]主席,3月23日由行政院決議任命。4月2日,國民政府令 [[ 吳鐵城 ]] 兼廣東省保安司令, [[ 吳鐵城 ]] 於4月16日視事。5月18日,行政院決議改組廣東省政府, [[ 吳鐵城 ]] 兼民政廳長,[[徐景唐]]兼建設廳長。</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10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38年10月 </b> ,日軍攻佔廣州市,廣東省政府遷往[[連縣]]。1938年12月、吳鐵城被免去廣東省政府主席職務,召還[[重慶]]。此後,吳鐵城在香港、澳門從事中國國民黨黨務工作 。1940 。</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40 </b> [[ 吳鐵城 ]] [[ 中國國民黨 ]] 中央海外部部長。任內,他外遊[[東南亞]],在[[華僑]]中進行抗日宣傳,呼籲提供資金 。1941 。</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41 年春 </b> ,回到重慶,任[[南洋華僑協會]]、國民外交協會理事長。後來,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長。</pli></ul>
'''國共內戰後'''<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結束。1946年1月,吳鐵城作為中國國民黨代表出席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1947年1月4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吳鐵城對記者稱:政府確在準備改組,正與參加[[國民大會]]各黨派商洽改組辦法,現一面佈置改組,一面謀恢復和談。1月28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吳鐵城抵達上海,分別與民社黨[[張君勵]]、[[中國青年黨]][[陳啟天]]晤談。吳鐵城發表談話稱:和談暫時已無恢復希望;改組政府事正依計劃積極進行,短期內當可使其實現。2月3日,國民政府代表吳鐵城、陳立夫與中國青年黨代表左舜生等,商談改組國民政府問題。3月20日,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舉行第五次大會,秘書長吳鐵城報告中國國民黨黨務概況,分析黨務缺點與成功,提出希望中共問題即刻解決,挽救經濟危機,安定民生大業。6月20日,國民政任吳鐵城為立法院副院長。7月23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通過《黨團統一組織原則》,決定設立中央黨團統一委員會,由吳鐵城、[[陳誠]]、[[陳立夫]]、[[劉健群]]召集;決定9月9日召開中央黨團聯席會議及六屆四中全會,任命李俊龍、[[陶希聖]]為中央宣傳部副部長。</p>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