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吳鐵城

增加 360 位元組, 3 年前
詳細生平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吳鐵城]](生1888年3月9日-1953年11月19日歿),生於[[江西省]][[九江府]],祖籍[[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軍人。屬[[政學系]]。</p>
</div>
== 詳細 生平經歷==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家世背景'''<br>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7年4月12日</b>,[[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事件]],[[吳鐵城]]表態支持[[蔣介石]],呼籲[[武漢國民政府]]的[[汪精衛]]、[[孫科]]與蔣介石合流。同年6月,吳鐵城任廣東省建設廳廳長。翌年秋,被派往中國東北,勸說[[張學良]]實行[[東北易幟]]。</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8年</b>,當選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9年</b>, [[ 吳鐵城 ]] 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他還擔任 [[ 南京[[ ]] 總理陵]] 管理委員會委員。</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30年5月</b>,[[中原大戰]]爆發, [[ 吳鐵城 ]] [[ 蔣介石 ]] 之命遊說張學良,使 [[ 張學良 ]] 作為 [[ 蔣介石 ]] 一派參戰。吳鐵城由此獲得蔣介石信任。</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31年</b>[[寧粵分裂]], [[ 吳鐵城 ]] 因同西南派(粵派)的孫科關係很深,故吳鐵城代表蔣派從事促成寧粵合流的活動。</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0px;"></b>[[九一八事變]]後,1931年12月,兩派實現大團結。1931年,吳鐵城任員警總監、[[僑務委員會]]委員,仍兼任國民政府委員。</li>
</ul>
</ul>
'''國共內戰後'''<br>
<p ul style="textline-indentheight: 30px36px; line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45年 </b> ,[[中國抗日戰爭]]結束 。1946 。</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46 年1月 </b> ,吳鐵城作為中國國民黨代表出席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 。1947 。</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47 年1月4日 </b> [[ 中國國民黨 ]] 中央秘書長 [[ 吳鐵城 ]] 對記者稱:政府確在準備改組,正與參加[[國民大會]]各黨派商洽改組辦法, 一面佈置改組,一面謀恢復和談。1月28日, [[ 中國國民黨 ]] 中央秘書長 [[ 吳鐵城 ]] 抵達上海,分別與民社黨[[張君勵]]、[[中國青年黨]][[陳啟天]]晤談。 [[ 吳鐵城 ]] 發表談話稱:和談暫時已無恢復希望;改組政府事正依計劃積極進行,短期內當可使其實現。2月3日,國民政府代表 [[ 吳鐵城 ]] [[ 陳立夫 ]] [[ 中國青年黨 ]] 代表 [[ 左舜生 ]] 等,商談改組國民政府問題。3月20日, [[ 中國國民黨 ]] 三中全會舉行第五次大會,秘書長 [[ 吳鐵城 ]] 報告 [[ 中國國民黨 ]] 黨務概況,分析黨務缺點與成功,提出希望中共問題即刻解決,挽救經濟危機,安定民生大業。6月20日,國民政任 [[ 吳鐵城 ]] 為立法院副院長。7月23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通過《黨團統一組織原則》,決定設立中央黨團統一委員會,由吳鐵城、[[陳誠]]、[[陳立夫]]、[[劉健群]]召集;決定9月9日召開中央黨團聯席會議及六屆四中全會,任命李俊龍、[[陶希聖]]為中央宣傳部副部長。</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10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48年11月 </b> [[ 孫科任[[行政院長]],應孫科之邀,吳鐵城任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長]]。12月25日,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長吳鐵城在接 見美國[[合眾社]]記者時稱:「新政府的唯一目標為繼續對共黨作戰。現內閣為戰時內閣,非投降內閣。」並稱要加強江南防務,重振仍在北方之軍隊。</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10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49年1月 </b> [[ 蔣介石 ]] 下野,[[李宗仁]]代理[[總統]],開始同[[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交涉, [[ 孫科 ]] [[ 吳鐵城 ]] 表示反對,乃辭任。3月4日,派[[李惟果]]赴[[溪口]],轉告其望 [[ 蔣介石 ]] 「出洋之意」。4月22日,吳鐵城從南京經溪口回到廣州,告訴美國公使克拉克,蔣和李宗仁今天在杭州會晤,討論未來計畫;吳堅稱蔣仍全力支持李。5 26 月26 日,中國國民黨中政會臨時會議,決定推派[[吳鐵城]]、 [[ 閻錫山 ]] [[ 于右任 ]] [[ 朱家驊 ]] [[ 陳立夫 ]] 五人,攜 [[ 李宗仁 ]] 之親筆函往謁,請蔣到廣州主持大計;下午 [[ 吳鐵城 ]] 等一行乘專機到台。5月28日,[[吳鐵城]]等五專使由 [[ 台灣 ]] 返廣州,語記者稱:蔣決定短期內來廣州主持黨務,「領導全黨同志參加反共鬥爭」,除黨務之外,一切人事問題,包括中央與各省及作戰等決策,「決不干涉」;次日上午,中國國民黨中政會、中常會聯席會議,聽取吳鐵城等報告謁蔣經過。8月24日下午,[[政務委員]]吳鐵城晉謁李宗仁、閻鍚山,報告赴日本經過。</pli></ul
'''遷居臺灣'''<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國軍]]大敗,吳鐵城隨[[國民政府]]往[[臺灣]],任[[總統府資政]]。12月24日,特派吳鐵城為中華民國慶賀[[荷蘭王國]]向[[印尼聯邦]]移交主權及[[印尼共和國]]獨立典禮特使;派蔣家棟為副使。</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53年11月19日, [[ 吳鐵城 ]] 在[[臺北市]]病逝。享年66歲(滿65歳)。</p>
'''家庭'''<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妻為[[馬鳳岐]],晚年篤信佛教,1989年2月2日於 [[ 臺北 ]] 過世,享壽98歲。子為[[吳幼林]],美國賓州大學碩士,來台後曾任中央再保公司董事長、孫女為[[吳美雲]],[[漢聲雜誌]]共同創辦人之一。</p>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