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3
次編輯
變更
《上仙》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上仙.jpg|thumb|350px|right|[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bff3ce068834462cbb627c3f126bbf13.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
[[File:上仙.jpg|thumb|350px|right|[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bff3ce068834462cbb627c3f126bbf13.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24574801_454750 图片来自搜狐网]]]
'''《上仙》'''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 原文 ==
癸亥三月[1],与高季文赴稷下[2],同居逆旅。季文忽病。会高振美亦 从念东先生至郡[3],因谋医药。闻袁鳞公言:南郭梁氏家有狐仙,善“长桑 之术[4]。遂共诣之。
梁,四十以来女子也,致绥绥有狐意[5]。人其舍,复室中挂红幕[6]。 探幕以窥,壁间悬观音像[7];又两三轴,跨马操矛,驺从纷沓[8]。北壁下 有案;案头小座,高不盈尸,贴小锦褥,云仙人至,则居此。众焚香列揖。 妇击磐三[9],口中隐约有词。祝已,肃客就外榻坐[10]。妇立帘下,理发支 颐与客语[11],具道仙人灵迹。久之,日渐曛[12]。众恐碍夜难归,烦再祝 请。妇乃击磐重祷。转身复立,曰:“上仙最爱夜谈,他时往往不得遇。昨 宵有候试秀才,携肴酒来与上仙饮;上仙亦出良酝酬诸客[13],赋诗欢笑。 散时,更漏向尽矣[14]。”言未已,闻室中细细繁响,如蝙蝠飞鸣。方凝 听间,忽案上若堕巨石,声甚厉。妇转身曰:“几惊怖煞人!”便闻案上作 叹咤声,似一健臾。妇以蕉扇隔小座。座上大言曰:“有缘哉!有缘哉!” 抗声让坐,又似拱手为礼。已而问客:“何所谕教[15]?”高振美遵念东先 生意,问:“见菩萨否?”答云:“南海是我熟径[16],如何不见。”又:“阎罗亦更代否?”曰:“与阳世等耳。”“阎罗何姓?”曰:“姓曹。” 已乃为季文求药。曰:“归当夜祀茶水,我于大士处讨药奉赠[17],何恙不 已。”众各有问,悉为剖决。乃辞而归。过宿,季文少愈。余与振美治装光 归,遂不暇造访矣。
== 翻译 ==
康熙二十二年三月,我和高季文去济南,同住在一家客店,高季文突然得了病。恰巧高振美也跟随高念东先生到了济南,于是商量为高季文治病求药。听袁鳞先生讲:南城外面一个姓梁的人家里有狐仙,擅长医术,像战国名医长桑一样高明。于是共同去梁家求医。
梁氏,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很有狐狸的神态。进入她家中,看到内室里面挂着红帘子。从帘子缝隙往里看,墙壁中间悬挂着观世音的画像。还挂着两三张画轴,上面画着跨马持戈的武将,身后跟着很多骑卒;北墙下面有几案,案两头有小座位,高不到一尺,上面铺着小锦褥,说是仙人来到,便坐在这里。
众人烧上香,站成一排拱手肃立。梁氏敲了三下念经的磬,嘴里隐约念念有词。祝祷完后,敬请求医的客人到外面坐下。梁氏站在帘子下面,理了理头发,手托着腮和客人说话,一五一十地叙述仙人的灵验事迹。过了很长时间,天渐渐到了傍晚时分。大家担心天晚了回不去,就请她再祝祷一下,粱氏于是又敲起磬重新祈祷。祈祷完,她转过身站起来说:“上仙最喜欢夜间谈话,其它时间常常遇不上。昨天夜里有些等候考试的秀才,带着菜肴和酒来与上仙聚饮;上仙也拿出好酒酬谢诸位客人,席间赋诗谈笑,散席时,已是黑夜将尽。”
梁氏的话还没讲完,忽听室内有微小的声音不住地在响。好似蝙蝠在飞着鸣叫。大家正在凝神细听的时候,忽然案子上好像落下了一块很大的石头,发出了剧烈的声响。梁氏转过身来说:“差点吓死我!”又听到案子上发出感叹声,像是一个健壮的老人。梁氏用芭蕉扇隔开北墙几案旁的小座位,只听小座位上大声说:“有缘分!有缘分!”接着高声让坐,又好像拱手行礼。随即问客人:“有什么见教?”高振美遵照念东先生的意思问:“见到菩萨了吗?”上仙回答说:“去南海普陀山,是我的老熟路,怎么能见不到呢?”高振美又问:“阎罗王也更换吗?”上仙回答说:“与人间一个样。”又问:“阎罗王姓什么?”回答说:“姓曹。”问完便为高季文求药。上仙说:“你们回去夜里祭祀茶水,我到观音大士那里求药回来奉送,什么病也能治好。”众人也问了各自想知道的事,上仙都详尽地作了分析判断,众人于是告辞返回旅店。过了一夜,高季文的病稍微好了,我和高振美整理行装先回家,就没有时间再去拜访了。<ref>[https://www.vrrw.net/wx/19715.html 聊斋志异《上仙》原文、翻译及赏析]</ref>
== 一、关于作者 ==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 二、思想内容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虽然有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因为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颂扬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颜氏》]][[《狐谐》]][[《仙人岛》]];有的描写了儿童的胆量和计谋,如《贾儿》[[《牧竖》]]等;有的则纯是描述奇闻异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奇闻异事,表达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骂鸭》《狼三则》[[《螳螂捕蛇》]]等。<ref>[http://www.xiexingcun.com/tougao/HTML/53619.html 蒲松龄《聊斋志异》导读]</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上仙》'''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 原文 ==
癸亥三月[1],与高季文赴稷下[2],同居逆旅。季文忽病。会高振美亦 从念东先生至郡[3],因谋医药。闻袁鳞公言:南郭梁氏家有狐仙,善“长桑 之术[4]。遂共诣之。
梁,四十以来女子也,致绥绥有狐意[5]。人其舍,复室中挂红幕[6]。 探幕以窥,壁间悬观音像[7];又两三轴,跨马操矛,驺从纷沓[8]。北壁下 有案;案头小座,高不盈尸,贴小锦褥,云仙人至,则居此。众焚香列揖。 妇击磐三[9],口中隐约有词。祝已,肃客就外榻坐[10]。妇立帘下,理发支 颐与客语[11],具道仙人灵迹。久之,日渐曛[12]。众恐碍夜难归,烦再祝 请。妇乃击磐重祷。转身复立,曰:“上仙最爱夜谈,他时往往不得遇。昨 宵有候试秀才,携肴酒来与上仙饮;上仙亦出良酝酬诸客[13],赋诗欢笑。 散时,更漏向尽矣[14]。”言未已,闻室中细细繁响,如蝙蝠飞鸣。方凝 听间,忽案上若堕巨石,声甚厉。妇转身曰:“几惊怖煞人!”便闻案上作 叹咤声,似一健臾。妇以蕉扇隔小座。座上大言曰:“有缘哉!有缘哉!” 抗声让坐,又似拱手为礼。已而问客:“何所谕教[15]?”高振美遵念东先 生意,问:“见菩萨否?”答云:“南海是我熟径[16],如何不见。”又:“阎罗亦更代否?”曰:“与阳世等耳。”“阎罗何姓?”曰:“姓曹。” 已乃为季文求药。曰:“归当夜祀茶水,我于大士处讨药奉赠[17],何恙不 已。”众各有问,悉为剖决。乃辞而归。过宿,季文少愈。余与振美治装光 归,遂不暇造访矣。
== 翻译 ==
康熙二十二年三月,我和高季文去济南,同住在一家客店,高季文突然得了病。恰巧高振美也跟随高念东先生到了济南,于是商量为高季文治病求药。听袁鳞先生讲:南城外面一个姓梁的人家里有狐仙,擅长医术,像战国名医长桑一样高明。于是共同去梁家求医。
梁氏,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很有狐狸的神态。进入她家中,看到内室里面挂着红帘子。从帘子缝隙往里看,墙壁中间悬挂着观世音的画像。还挂着两三张画轴,上面画着跨马持戈的武将,身后跟着很多骑卒;北墙下面有几案,案两头有小座位,高不到一尺,上面铺着小锦褥,说是仙人来到,便坐在这里。
众人烧上香,站成一排拱手肃立。梁氏敲了三下念经的磬,嘴里隐约念念有词。祝祷完后,敬请求医的客人到外面坐下。梁氏站在帘子下面,理了理头发,手托着腮和客人说话,一五一十地叙述仙人的灵验事迹。过了很长时间,天渐渐到了傍晚时分。大家担心天晚了回不去,就请她再祝祷一下,粱氏于是又敲起磬重新祈祷。祈祷完,她转过身站起来说:“上仙最喜欢夜间谈话,其它时间常常遇不上。昨天夜里有些等候考试的秀才,带着菜肴和酒来与上仙聚饮;上仙也拿出好酒酬谢诸位客人,席间赋诗谈笑,散席时,已是黑夜将尽。”
梁氏的话还没讲完,忽听室内有微小的声音不住地在响。好似蝙蝠在飞着鸣叫。大家正在凝神细听的时候,忽然案子上好像落下了一块很大的石头,发出了剧烈的声响。梁氏转过身来说:“差点吓死我!”又听到案子上发出感叹声,像是一个健壮的老人。梁氏用芭蕉扇隔开北墙几案旁的小座位,只听小座位上大声说:“有缘分!有缘分!”接着高声让坐,又好像拱手行礼。随即问客人:“有什么见教?”高振美遵照念东先生的意思问:“见到菩萨了吗?”上仙回答说:“去南海普陀山,是我的老熟路,怎么能见不到呢?”高振美又问:“阎罗王也更换吗?”上仙回答说:“与人间一个样。”又问:“阎罗王姓什么?”回答说:“姓曹。”问完便为高季文求药。上仙说:“你们回去夜里祭祀茶水,我到观音大士那里求药回来奉送,什么病也能治好。”众人也问了各自想知道的事,上仙都详尽地作了分析判断,众人于是告辞返回旅店。过了一夜,高季文的病稍微好了,我和高振美整理行装先回家,就没有时间再去拜访了。<ref>[https://www.vrrw.net/wx/19715.html 聊斋志异《上仙》原文、翻译及赏析]</ref>
== 一、关于作者 ==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 二、思想内容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虽然有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因为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颂扬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颜氏》]][[《狐谐》]][[《仙人岛》]];有的描写了儿童的胆量和计谋,如《贾儿》[[《牧竖》]]等;有的则纯是描述奇闻异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奇闻异事,表达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骂鸭》《狼三则》[[《螳螂捕蛇》]]等。<ref>[http://www.xiexingcun.com/tougao/HTML/53619.html 蒲松龄《聊斋志异》导读]</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