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宁县

移除 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33年中宁建县时,实行区、乡体制,全县分为6个区,38乡。次年,调整为4区、16乡、70保、914甲。1936年改乡为联保。1940年,改联保为乡。1941年撤销区,调整乡的规模,全县辖1镇16乡,57保,891甲。1949年9月,中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实行区、乡、村体制,全县设7个区,36乡,129个村。
1951年, 将第六、七区合并为第六区;原第六区的关帝乡划归第五区;增设3个乡。第一区驻县城,辖城关、洼路、新堡、护城、宋营、东华寺等6个乡;第二区驻舟塔,辖舟塔、上桥、长桥、康滩、白桥等5个乡;第三区,驻恩和堡,辖盖湾、刘庙、恩和、孔台、朱台、长滩等6个乡;第四区,驻鸣沙州,辖薛营、鸣沙、三道渠、朱路、三道湖、周滩、彰恩、要崖山等8个乡;第五区,驻石空堡,辖贺湾、余丁、石空、沙渠、张台、张义、关帝等7个乡;第六区,驻渠口堡,辖枣园、药师寺、铁桶、渠口、沙梁、十里碑、广武等7个乡。
1952年,撤销第二区的长桥、白桥2乡,增设靳崖、马家茨滩2乡;撤销第三区的刘庙、孔台、长滩3个乡,增设上庄、万家沙滩、黄辛3个乡;撤销第四区的薛营、三道渠2乡,增设黄营、白马滩2乡。1953年5月,要崖山乡划归同心县。1955年11月,撤销区,全县调整为[[城关镇]]和洼路、新堡、东华、舟塔、白桥、康滩、恩和、朱台、鸣沙、长滩、白马、彭恩、余丁、石空、关帝、枣园、渠口、广武等18乡。
248,8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