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友松

增加 511 位元組, 5 年前
人生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英史蒂文森《荒岛探宝记》(即《金银岛》)</p><p style="text-indent:2em;">德斯托谟《茵梦湖》</p><p style="text-indent:2em;">俄[[屠格涅夫]]著《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初恋〉、《春潮》、《薄命女》、短篇小说集《世外桃源》</p><p style="text-indent:2em;">美[[马克·吐温]]著《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竞选州长》、《王子与贫儿》、《镀金时代》、《哈克费思历险记》等</p><p style="text-indent:2em;">美基伦斯著《杨布拉德一家》</p><p style="text-indent:2em;">[[契诃夫]]的《三年》《爱》《决斗》和《契诃夫短篇小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普列弗的《曼侬》</p><p style="text-indent:2em;">显克微支的《地中海滨》</p><p style="text-indent:2em;">吉卜林的《如此如此》</p><p style="text-indent:2em;">霍桑的《野客心》</p><p style="text-indent:2em;">[[高尔基]]的《二十六男与一女》</p><p style="text-indent:2em;">美国黑人作家基伦斯的《扬布拉德一家》</p><p style="text-indent:2em;">英汉对照的德国斯托谟的《茵梦湖》和《欧美小说选》</p><p style="text-indent:2em;">合译了《马克·吐温传奇》</p>
==人生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12岁那年,他随大姐张挹兰迁居北京,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半工半读,课余翻译英文小说。  </p><p style="text-indent:2em;"> 大姐早逝后,他的家庭负担一下变得更重,也不能继续留在北大念书了。鉴于他勤奋好学,读书期间已发表过不少英文翻译小说,[[鲁迅]]便推荐他去了北新书局做编辑。  </p><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抗战前的作品'''</p><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春潮书局倒闭后张友松陆续在青岛、济南、衡阳、长沙、醴陵和重庆等地做过近10年的中学教员,并在抗战期间在重庆创办过晨光书局。  </p><p style="text-indent:2em;"> 至此,张友松已翻译出版了[[契诃夫]]的《三年》《爱》《决斗》和《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屠格涅夫]]的《春潮》和《薄命女》、普列弗的《曼侬》、显克微支的《地中海滨》、吉卜林的《如此如此》、霍桑的《野客心》、[[高尔基]]的《二十六男与一女》,以及英汉对照的德国斯托谟的《茵梦湖》和《欧美小说选》等10余种。 </p><p style="text-indent:2em;">''' 受苦的日子 '''</p><p style="text-indent:2em;">1951年9月,张友松到北京参加英文版《中国建设》的编译、采访和组稿工作。1954年后,转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文学专业翻译。反右运动开始后,张友松从文坛上消失了。直到1994年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91岁的老人了。  </p><p style="text-indent:2em;"> 反右运动后,张友松回湖南乡下老家教书。10年文革期间,他的右眼被打瞎。我为老人的悲惨境遇深感不平。他却反过来安慰我说:“没什么,一个人经受一点苦难可以使自己更坚强起来!”  </p><p style="text-indent:2em;"> 在那些日子里,他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翻译了[[马克·吐温]]的全部小说。后来又翻译出版了[[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集《世外桃源》、美国黑人作家基伦斯的《扬布拉德一家》、史蒂文森的《荒岛探宝记》,还与人合译了《马克·吐温传奇》一书,受到海内外读者热烈欢迎。  </p><p style="text-indent:2em;">''' 晚年隐居'''</p><p style="text-indent:2em;">1984年,张友松同老伴一起迁居成都,住在女儿家。老伴姓徐,年老体衰,自理生活尚且困难。夫妻俩曾有一个儿子,不幸早已病故,一切饮食起居只能依靠女儿一家照料,而偏偏女儿做工的那家工厂又年年亏损,每月的基本工资都没有保障。  </p><p style="text-indent:2em;"> 张友松偏居成都郊外,无声无息地隐居在一处冷清的角落,被世人彻底遗忘了,甚至连对面邻居都不知道这个“张老头”究竟是干什么的。  </p><p style="text-indent:2em;"> 他的小房间里,书桌像一座小山,堆满了各种报纸、样书、信件以及大大小小的各色药瓶、衣物和其他杂物,很难开发出一尺见方的“净土”来。而他的大量译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的。 </p><p style="text-indent:2em;">''' 生前愿望 '''</p><p style="text-indent:2em;"> “几十年来,我受尽诬陷和凌辱,却不但不以为苦,还认为这是一股强劲的动力,鞭策我继续顽强拼搏,不枉此一生……我倘能因为你的推荐获得韩素音文学翻译奖,那可真是难得的殊荣啊!”  </p><p style="text-indent:2em;"> 可惜,这次他没有等到评奖结果,第二年就撒手离开了人世。</p>
==与鲁迅的交往==
1,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