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罗伯特.舒曼

增加 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作品
2.1《诗人之恋》
2.2 [[ 《曼弗雷德》 ]] 序曲
2.3a小调《钢琴协奏曲》
2.4《狂欢节》
  舒曼的音乐创作十分注重于人物内在感情的描写。他喜欢标题音乐,并经常描写一些梦幻的世界。他的钢琴作品形式短小。但在旋律、和声上、节奏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到之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音乐诗人”。
  舒曼的主要作品有 [[ 《诗人之恋》 ]] [[ 《蝴蝶》 ]] [[ 《狂欢节》 ]] [[ 《交响练习曲》 ]] 、《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 生平简介 ==
   [[ 罗伯特·舒 曼1810 曼]]1810 年6月8日生于德国撒克逊的茨维考城。舒曼的父亲是茨维考城的地方书商兼出版商,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
妇。舒曼自小就表现出音乐天赋,他7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并已尝试作曲。9岁时,他随父亲在卡路斯家中听到莫歇勒斯的演奏,对音乐更感兴趣了。10岁时他进入茨维考学校就读,与朋友们组织管弦乐队,自己作曲。
  1830年,他搬进了维克老师的家中潜心学琴。他时时抱怨老师的授课速度太慢,为了迅速提高技能,他别出心裁地用一根细绳把手指吊挂在天花板上偷偷练琴,试图以此加强手指触键的灵活性与力度。但是,错误的方法使他的手指受到了严重损伤,他想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的理想从此破灭了。这个意外的不幸对他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挫折并没有把他的精神与毅力摧毁。不久,他把目标转向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方面,在新的音乐领域中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
  1834年,舒曼创办了音乐评论刊物 [[ 《新音乐杂志》 ]] 并任主编,这是对死板的德国音乐评论界的挑战。在“新音乐杂志”上,他经常用佛罗斯登、拉罗等笔名发表文章,宣扬“用艺术理想来代替现实的理想”。
1840年9月12日舒曼和克拉拉终于结婚了。
  1840年,除了成家以外,舒曼的艺术生涯也有了转折。他努力创作歌曲,这一年就写了100首左右。舒曼的歌曲旋律优美,例如作品《奉献》、 [[ 《樱桃树》 ]] 、《莲花》,根据克鲁纳的诗所写的作品《旅之喜》等等。
  1841年后,舒曼开始写交响曲、室内乐、清唱剧。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作品创作于被称为舒曼的“歌曲年”的1840年,这一年作者与其深爱的克拉拉结婚,它可以说是舒曼的爱情日记。作品共包括十六首声乐作品,歌词来自海涅的《抒情的间奏》的六十五首诗。这组作品不仅是舒曼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而且也是艺术结构最完整的杰作。
   [[ 《诗人之恋》 ]] 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曲调,有婉转的城市流行歌曲性质的《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片段1), 有民歌性质的《小玫瑰,小百合》 (片段2)、《那小的花儿们如果知道》等,也有辽阔严肃史诗性的《莱茵河》 (片段3)等等,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声乐作品。 
《曼弗雷德》序曲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