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萧珊

增加 180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经历】
==【人物经历】==
1936年,由宁波赴上海,入读上海爱国女子中学。中学期间热衷于戏剧和表演,曾扮演曹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四凤。<br>
1917年<br> 1月4日陈蕴珍(肖珊)生于浙江鄞县(宁波)迎凤桥。<br> 1936年 <br> 由宁波赴上海 入读上海爱国女子中学。中学期间热衷于戏剧和表演,曾扮演曹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四凤。<br> 始结识巴金。并在巴金鼓励下,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有处女作《在伤兵医院》,并发表于《烽火》(茅盾主编的杂志)。<br> 当时 萧珊由于饰演话剧《雷雨》中的四凤,并与“进步人士”交往过密而被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开除。像那个年代许多热血但迷惘的年轻人一样,《家》的出现点燃了萧珊追求爱情与自由的信念。在萧珊的眼中,巴金犹如一盏照耀自己生命的航灯,她不停地给巴金写信,迫切地想从巴金那里得到人生方向的指点。<br>    由于有着13岁的差距,每次给萧珊回信,巴金总是称她为“我的小友”。在巴金的眼里,萧珊还是个孩子,这个小女生不过是千万个给他写信的读者中的一员。<br>
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西南联合大学(昆明)外文系。<br>
曾任《上海文学》、《收获》等刊物的编辑,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br>
1950年7月,儿子李小棠出生。<br>  1967年,《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br>  1968年,频繁遭到批斗。<br> 1972年1972年8月13日 7月底 萧珊 了直肠 8月13日中午 手术后病逝于上海萧珊与世长辞。她在临终前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br>
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 [4] <br>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