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布伦德尔

增加 2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ml6n9otg15iiap8.html ]布伦德尔 简历 - 名人简历</ref>('''Alfred Brendel''',1931年1月5日—)是一位[[奥地利]] [[ 钢琴家 ]] 。他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
他曲目广泛,学识渊博,由他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勋伯格]]等人的作品被视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诠释,布伦德尔录制与发行的海量唱片则是对其卓越成就的永恒见证此外,他还作有三卷诗集,撰写过大量优秀的音乐随笔,曾发表多篇极具轰动效应的演讲,而另一方面他却尽量回避媒体,尽管那会为他赢得更多公众的欢呼;2008年12月18日,78岁的布伦德尔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告别音乐会。<br>
== 人物简介 ==
*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出生在 [[ 捷克 ]][[ 斯洛伐克]](现[[捷克共和国]])的威森伯格市(Vízmberk德语:Wiesenberg,现Lou.nánadDesnou市)。布伦德尔的家里没有人从事音乐。六岁时,全家搬到萨格勒布(Zagreb),布伦德尔开始学琴。1943年迁到奥地利格拉茨(Graz),布伦德尔在那里就读音乐学院并接受私人作曲课程。14岁那年被派往南斯拉夫挖战壕。结果
* 冻伤被送进医院。十六岁以后他没有再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
* 战后,布伦德尔在作曲的同时继续弹钢琴、绘画。在钢琴方面他基本上是自学成才,除了艾德温·菲舍尔(EdwinFischer)和爱德华·施托尔曼(EduardSteuermann)的几堂大师课再没上过其他正式的钢琴课。布伦德尔十七岁在格拉茨举办了他的第一场公开独奏会。独奏会被命名为《钢琴文献中的赋格曲》(TheFugueInPianoLiteratur'),在会上演奏了巴赫、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的赋格作品和几首自己作的曲子。在那之后,他放弃了作曲,开始专攻 [[ 钢琴 ]] 。1949年,布伦德尔参加在 [[ 意大利 ]] 波尔查诺(Bolzano)举行的费鲁西奥·布索尼(FerruccioBusoni)钢琴比赛,获第四名。1950年搬到维也纳。* 21岁时录制了他的第一张唱片,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Prokofiev)的第五号钢琴协奏曲。之后他又录制了一系列的录音,包括3套 [[ 贝多芬 ]] 钢琴奏鸣曲全集(一套在VOX,两套在飞利浦),李斯特、勃拉姆斯、罗伯特·舒曼和舒伯特等人的作品。与绝大多数的古典钢琴家不同,他很少录肖邦,只录过几首波罗乃兹舞曲(有趣的是这几首录音却广受称赞)。布伦德尔在Vox唱片公司留下了大量的录音,其中以他第一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最为着名,但他在70年代之前并没有长期的录音合约,也很少到奥地利之外演奏。他的转机出现在伦敦伊丽莎白女王大厅(QueenElizabethHall)举办的贝多芬作品独奏会后,演出完第二天,三家大唱片公司同时给他的经纪人打电话。不久之后他搬到了伦敦。从那时起他的声望大增,开始大量地录音。近年布伦德尔多与年轻的钢琴家如保罗·刘易斯(PaulLewis)、提尔·费尔内尔(TillFellner)等人合作,还与他的儿子——大提琴家阿德里安·布伦德尔(AdrianBrendel)一起录制了唱片。他也发表诗歌,他的作品被安德鲁·莫申(AndrewMotion)拿来与米洛斯拉夫·赫鲁伯(MiroslavHolub)的风格相比。布伦德尔居住在伦敦。
== 职业评价 ==
98,37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