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乃暨

增加 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李乃暨''',火药与固体推进剂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早年从事弹药的研制、试验、生产和管理工作,主持用无溶剂法新工艺研制成功了双基药,为中国弹药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50年代从事导弹与航天技术工作,主持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种固体复合推进剂,他还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长期奋战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三线地区,参加了中国固体发动机研制基地的建设和多种固体发动机的设计、生产和试验工作,为中国固体发动机及其推进剂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简历==
*1915年8月9日 生于浙江省嘉善县。*1933—1935年 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学习,肄业。*1935—1938年 转入南京兵工学校,毕业于重庆兵工学校。*1938—1949年 历任长沙兵工署技术司服务员,万县兵工署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技术员,重庆兵工署技术司弹道科技佐、技士、科员、主任科员,南京兵工署研究发展司弹药科技正、科长,台北兵工署台湾办公处技术专员。*1950—1957年 先在北京中央技术管理局工作两个月,后任沈阳52厂(现兵器工业总公司724厂)工程师。*1957—1965年 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十研究室主任、试验站副站长、发动机过程研究所副所长、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四分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65—1982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固体推进剂研究所所长,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2—1993年 任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第四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部(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93年 在西安退休。
==生平概况==
李乃暨,1915年8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父李衡夫是清末秀才,曾主办私塾,后由于家境衰落,开始经商,任典当经理,尽管家中生活不很宽绰,还是节衣缩食,全力支持子女读书。童年的李乃暨就读于嘉善第二国民小学(启东小学),1927年9月考入嘉善县立初级中学,1930年7月考入杭州市浙江省立高级中学。1933年9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1935年9月肄业,考入南京兵工专门学校应用化学科第四期。该校在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迁往重庆,改为重庆兵工学校,设专科部和大学部,他于1938年6月在大学部毕业。
尔后,他又组织扩大生产,并很快地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他还适时地提出并组织了一些研究项目,如:聚硫橡胶合成的质量规律;聚硫橡胶的理化分析方法;固化剂的筛选等课题。他深入到车间、实验室,不顾化学烟雾腾腾,也不顾液态橡胶的臭味熏人,终于配制出了固体复合推进剂,并于1958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一次全院大会上,点燃了一根如钢笔大小的固体推进剂药条,鲜艳明亮的火焰映照着人们的笑颜,也照亮了中国固体发动机事业的前程。在取得初步的成果以后,他和他的同事们又乘胜前进,在西安三所、八四五厂等单位的大力协同下,解决了装药及其工艺等技术难题。1962年11月,研制成功了直径300毫米、装药97公斤的聚硫橡胶固体发动机。
===固体发动机==
李乃暨在固体发动机研究所担任副所长,除负责固体推进剂的研制外,还参加了固体发动机研制的领导工作。他参加领导了首台聚硫橡胶推进剂的试验发动机的热试车,取得了成功。1963年10月,他作为技术领导参加了固体发动机研究所首次技术工作会议,讨论了直径300毫米的试验发动机研制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配方,提高推进剂延伸率解决药柱裂纹的设想;并对固体发动机不稳定燃烧问题发表了各种意见。1965年1月,他作为主要的技术专家之一参加了国防部五院四分院的第二次技术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解决发动机不稳定燃烧问题,会议取得了共识,在燃烧室中安放消振器是当前抑制不稳定燃烧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药型设计是基础技术,而根本途径是在推进剂里加铝粉。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