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5
次編輯
變更
大隅良典
,無編輯摘要
2016年[[大隅良典]] 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成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ref name="CNA1">[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5017-1.aspx 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學者大隅良典獨得],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CNA2">[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0378-1.aspx 大隅良典解析細胞自噬 創癌症治療契機],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CNA3">[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0436-1.aspx 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獎:做沒人做的事很快樂],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En">[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6/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6]</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1">[https://pansci.asia/archives/106692 2016諾貝爾生醫獎:細胞自噬和大隅良典的酵母菌]</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72.html 諾貝爾生醫獎大隅良典與細胞自噬]</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3">[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74380 【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特別報導】發現自噬作用機制]</ref>。
=='''[[大隅良典]] 與 [[ 細胞 自噬作用]]'''<ref name="Nobel_Med_2016_En"/><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1"/><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3"/>==* 細胞的「自噬作用」是細胞對於自己的胞器進行分解、回收的機制。「[[自噬作用]]」機制:** 它能移除存活時間長的[[蛋白質]]、[[巨分子複合體]]、以及已退化或受損的胞器;** 它能調控飢餓狀態下細胞內非重要成分的消化及再利用,以及參與移除細胞某些成分以提供空間給新成分的各種生理過程;** 它是清除入侵[[微生物]]及毒性[[蛋白質]][[聚合物]]的重要[[細胞]]機制,因此在[[感染]]、[[老化]]、及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器晚成的[[大隅良典]]'''<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
* [[大隅良典]]出生於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終戰前的1945年2月9日,從小受到父兄的影響而啟發了對[[科學]]的興趣。
* 1967 年從[[東京大學]][[基礎科學]]科畢業,1974 年獲[[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74~1977 年間,在恩師今堀和友的引介下,[[大隅良典]]遠渡美國,進入1972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洛克菲勒大學]][[艾德曼]] (GeraldMaurice (Gerald Maurice Edelman)的研究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3年。在美國的3年[[博士後研究]]並沒有好成績,也許是在摸索自己的研究方向,慶幸的是,與此同時找到了日後奠定他研究基礎的材料 —— [[酵母菌]] 。 * 返國後回到母校[[東京大學]],按照日本大學的制度,從1977擔任[[研究助理]]開始,1986 年升任[[講師]],1988 年轉至[[教養學部]](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生物系]]擔任[[助理教授]],成立自己的研究室,'''這年他已43歲'''。他曾自嘲那是個「很小的研究室,只有3個人」。他在那裡蹲了4 年,做關於[[細胞液泡]](vacuole)與[[囊泡]](vesicle)的研究。 * 一直到1992 年,獨立發表了第一篇有關「[[細胞自噬]]」的論文。然後利用[[酵母菌]]陸續找到了一系列控制「[[細胞自噬]]」的基因 。
* 返國 他隨 後 回到母校在1996 年離開[[東京大學]], 按照日本大學的制度,從1977擔任[[研究助理]]開始,1986 年升任[[講師]],1988 年 轉至位於[[ 教養學部岡崎]]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的[[ 國立基礎 生物 系學研究所]]擔任[[助理 教授]] , '''這年他51歲了'''。他在這完 成 立自己 了許多重要 的 研究室 發現 , 這 直到2009 年 已43歲 退休 。
=='''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原因'''<ref name="Nobel_Med_2016_En"/><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1"/><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3"/>==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發現[[自噬作用]](autophagy)機制的[[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教授。
== '''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