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隅良典

增加 1,03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16年[[大隅良典]] 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成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ref name="CNA1">[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5017-1.aspx 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學者大隅良典獨得],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CNA2">[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0378-1.aspx 大隅良典解析細胞自噬 創癌症治療契機],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CNA3">[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0436-1.aspx 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獎:做沒人做的事很快樂],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En">[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6/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6]</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1">[https://pansci.asia/archives/106692 2016諾貝爾生醫獎:細胞自噬和大隅良典的酵母菌]</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72.html 諾貝爾生醫獎大隅良典與細胞自噬]</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3">[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74380 【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特別報導】發現自噬作用機制]</ref>。
=='''[[大隅良典]] 與 [[ 細胞 自噬 作用]]'''<ref name="Nobel_Med_2016_En"/><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1"/><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3"/>==* 細胞的「自噬作用」 (以下或稱「[[細胞自噬]]」) 是細胞對於自己的胞器進行分解、回收的機制。「[[自噬作用]]」機制:
** 它能移除存活時間長的[[蛋白質]]、[[巨分子複合體]]、以及已退化或受損的胞器;
** 它能調控飢餓狀態下細胞內非重要成分的消化及再利用,以及參與移除細胞某些成分以提供空間給新成分的各種生理過程;
** 它是清除入侵[[微生物]]及毒性[[蛋白質]][[聚合物]]的重要[[細胞]]機制,因此在[[感染]]、[[老化]]、及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 [[大隅良典]]在1988年開始經營實驗室後,專注在研究[[酵母菌]]中負責降解[[蛋白質]]的[[液泡]],而這個機制就相當於人體中的[[溶酶體]]。
** 1992年, [[大隅良典]]的實驗成功證明了[[酵母菌]]內存在[[細胞自噬]],並在1992年發表了這個重大的突破。
** 在[[酵母菌]]中分析了[[細胞自噬]]的機制後,仍有個問題存在。其他的生物體是否也有類似的機制去調控呢?其實,在我們的細胞中存在著幾乎一致的機制。
* [[細胞自噬]]利用清除和回收細胞內的物質機制,去調控重要的生理功能。[[細胞自噬]]若受到干擾,可能會導致[[帕金森氏症]]、[[第二型糖尿病]] 和 其他在老年好發的疾病。[[細胞自噬]][[基因]]的突變亦可能會造成[[遺傳疾病]]。而不正常的[[細胞自噬]]機制也與[[癌症]]有關。如今有許多研究正在研發以[[細胞自噬]]為標的的藥物以對抗許多的疾病。
=='''大器晚成的[[大隅良典]]'''<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