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尼古拉·哥白尼

移除 2,59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scientist
| name = 尼古拉·哥白尼
| image = Nikolaus Kopernikus.jpg
| image_size =
| caption = 肖像,於1580年的[[托倫]]舊市區
| birth_date = {{birth date|df=yes|1473|2|19}}
| birth_place = [[波蘭立陶宛王國]][[波蘭王國 (1385年-1569年)|波蘭]][[皇家普魯士]][[托倫|托倫市]](位於今[[波蘭]][[庫亞維-波美拉尼亞省]])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df=yes|1543|5|24|1473|2|19}}
| death_place = 波蘭立陶宛王國波蘭皇家普魯士[[瓦爾米亞采邑主教區]][[弗龙堡]](位於今波蘭[[瓦爾米亞-馬祖里省]])
| field = [[數學]]、[[天文學]]、[[教會法]]、[[醫學]]、[[經濟學]]
| alma_mater = [[亞捷隆大學]]<br>[[博洛尼亞大學]]<br>[[帕多瓦大學]]<br>[[費拉拉大學]]
| known_for = [[日心說]]<br>[[哥白尼原理]]
| influences =
| societies =
| prizes =
| religion = [[罗马天主教]]
| footnotes =
| signature= Autograph-MikolajKopernik.svg
}}
'''尼古拉·哥白尼'''({{lang-la|Nicolas Copernicus}},{{lang-pl|Mikołaj Kopernik}},{{bd|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catIdx=C}})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倡[[日心说]]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ref>Linton (2004, pp.39, 119). Copernicus was not the first to propose a heliocentric system. A Greek mathematician and astronomer, Aristarchus of Samos, had done so as early as the third century BCE; bu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Aristarchus developed his ideas beyond a very basic outline (Dreyer, 1953, pp. 135-48) 。哥白尼不是第一个创立日心说的人,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在公元前3世纪创立日心说,但是没有对其进行发展改进。</ref>。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體運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它开启了[[哥白尼革命]],并对推动[[科学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 身世 ==
[[File:Copernicus.jpg|thumb|200px|哥白尼]]
[[File:CopernicusHouse.jpg|thumb|200px|哥白尼出生地,现为哥白尼博物馆]]
1473年哥白尼生于[[维斯瓦河]]畔的小城[[托伦]],当时这里属于[[波兰王国 (1385年-1569年)|波兰王国]]皇家普鲁士行省。父亲是从[[克拉科夫]]来的商人,母亲是托伦当地商人的女儿,家境宽裕,哥白尼是家中四个孩子里最小的。哥白尼十岁到十二岁间父亲去世,由他的[[舅父]]卢卡斯·瓦赞尔罗德领养。
===母系===
[[File:Łukasz Watzenrode.jpeg|thumb|upright|left|哥白尼的舅舅,小卢卡斯·沃特仁德]]
尼古拉的母亲芭芭拉·沃特仁德是托伦当地贵族和市议员老卢卡斯·沃特仁德(死于1462年)与卡塔知娜{{efn|Jan Peckau的遗孀,在其他文献中被称为卡塔知娜“Rüdiger gente Modlibog”}}(死于1476年)的女儿<ref name="psb4"/>。与哥白尼家族类似,沃特仁德家族祖籍位于希维德尼察附近的西里西亚地区,自1360年定居在托伦。很快,他们就成为当地最富有以及最具影响力的贵族之一<ref name="psb4"/>。通过与沃特仁德家族联姻,哥白尼家族与托伦、格但斯克和埃尔布隆格的富有家族,以及普鲁士的名门望族(诸如Czapskis、Działyńskis、Konopackis 和 Kościeleckis)有了关系<ref name="psb4"/>。Modlibógs(波兰语的意思是“祈求主”)家族自1271年以来在波兰的历史中就一直是波兰的名门望族<ref name="Stephen Mizwa 1943, p. 38"/>。卢卡斯与凯瑟琳育有三个子女,分别是小卢卡斯·沃特仁德(1447-1512),最后成为了瓦尔米亚和哥白尼保护神的主教;芭芭拉,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母亲(死于1495年);以及克里斯蒂娜(死于1502年),于1459年嫁给托伦当地商人兼市长泰德曼·冯·艾伦<ref name="psb4"/>。
===语言===
[[File:Copernicus-an-Herzog-Albrecht.png|thumb|200px|1541年,哥白尼用德语[[:wikisource:de:An den Herzog Albrecht von Preussen|致信普鲁士大公阿尔伯特]],为{{le|乔治·冯·坤翰|George von Kunheim}}提供医疗建议]]
据说,哥白尼精通拉丁语、德语和波兰语,还会说希腊语和意大利语<ref name="google16"/><ref name="google17"/><ref name="armitage2-62"/>{{efn
===教育===
====在波兰====
[[File:Collegium Maius 07.JPG|thumb|200px|[[亞捷隆大學]] ]]
[[File:Kraków - Pomnik Mikołaja Kopernika 02.JPG|thumb|upright|left|克拉科夫的哥白尼纪念碑]]
 
父亲死后,小尼古拉·哥白尼的舅舅小卢卡斯·瓦真罗德(Lucas Watzenrode,1447-1512)照顾他长大成人,送他上学甚至在工作上也助他一臂之力<ref name="psb4"/>。瓦真罗德舅舅和波兰的顶级知识分子保持着联系,而且还与生于意大利的著名人文学者和克拉科夫朝臣Filippo Buonaccorsi是好友关系<ref name="Polish Literature p. 38"/>。有关哥白尼幼年和上学时期的早期原始文件并未能得以保存<ref name="psb4"/>。哥白尼的传记作家认为瓦真罗德舅舅把小哥白尼送往位于波兰北部城市托伦的圣约翰学校就读,而他本人就曾在这里任教<ref name="psb4"/>。后来,根据Armitage的说法{{efn|Dobrzycki and Hajdukiewicz (1969) describe Copernicus' having attended school at [[Włocławek]] as unlikely.}}<ref name="psb4"/>,哥白尼进入了[[弗沃茨瓦韦克]]的大教堂学校学习,这里位于托伦的[[维斯瓦河]]畔,这里的学生都是为考入克拉科夫大学在做准备,该所大学也是瓦真罗德在波兰首府的母校<ref name="armitage55"/>。
===工作===
[[File:Jan Matejko-Astronomer Copernicus-Conversation with God.jpg|thumb|200px|《哥白尼与上帝对话》,[[扬·马泰伊科]]绘]]
当他在意大利完成所有学业之后,30岁的哥白尼回到了瓦尔米亚(Warmia),并在这里度过了40年的余生,其间除却去克拉科夫和附近的普鲁士城市做过短暂旅行之外,再没有去过别处,这其中包括[[托伦]]、[[格但斯克]]、[[埃尔布隆格]]、[[格鲁琼兹]]、[[马尔堡 (波兰)|马尔堡]]、[[柯尼斯堡]]等<ref name="psb6"/>。
哥白尼自1503年到1510年(或者也许一直到他舅舅去世的1512年3月29日),都是作为舅舅的秘书和医生,就住在位于海尔斯堡(今[[瓦爾米亞地區利茲巴克|利兹巴克]])的主教城堡,在这里他开始研究自己的日心说理论。在公务部分,他几乎参与了舅舅在政治、教会、管理经济等方面的所有工作。从1504年之初,哥白尼陪着舅舅瓦真罗德(Watzenrode)在马尔堡和埃尔布隆格进行了王室普鲁士的宣讲活动,根据Dobrzycki 和 Hajdukiewicz的记载,他“参与了……复杂外交活动的所有重要活动,这些是有野心的政客和政治家在为了在有敌意的条顿骑士团和忠于波兰王室之间,维护普鲁士和瓦尔米亚的特殊利益而做的努力”<ref name="psb6"/>。
 
[[File:Symokatta epistole morales.jpg|thumb|left|upright|哥白尼翻译的《书信》]]
1504-12年间,哥白尼作为舅舅的随从做了诸多旅行:1504年是到托伦和格但斯克参加王室普鲁士议会的活动(其中还有波兰国王[[亚历山大一世·雅盖隆契克|亚历山大·亚盖洛]]出席);以及普鲁士在[[马尔堡 (波兰)|马尔堡]](1506年)、[[埃爾布隆格]](1507年)和[[什图姆]](Stuhm/Sztum,1512年)的宣讲活动,他也许还参加了[[波兹南]]的活动(1510年),以及波兰国王老齐格蒙特一世(Sigismundt I)在克拉科夫的加冕活动(1507年)。舅舅瓦真罗德的行程显示在1509年春,哥白尼可能还去过克拉科夫的下议院。<ref name="psb6"/>
在1514年前的某个时间,哥白尼写了日心说理论的初步纲要,这在后来的抄本中才可看到{{efn|其名为 ''Nicolai Copernici de hypothesibus motuum coelestium a se constitutis commentariolus'' 也许是抄写者给出的题目}},简称《短论》。这是对世界的日心说机理所做的简明理论说明,并无数学工具测算,与《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的几何构图的重要细节不同,但是它已经是基于地球的三大运动而做出的相同假设而作。哥白尼把《短论》一书有意作为自己计划中的著作的第一稿,而且并未打算出版发行。他只是做了几份手抄本赠予最亲近的朋友,其中似乎包括几个克拉科夫的天文学家,他们曾于1515-30年间一起合作观察日食。第谷·布拉赫在自己的论文中包括了《短论》的片段内容(论文题为''Astronomiae instauratae progymnasmata''),于1602年在布拉格发表,该文是根据他收到的波希米亚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Tadeáš Hájek的手稿而作,此人是雷梯库斯(Rheticus)的朋友。《短论》的完整版本是到1878年才首次出版。<ref name="psb7"/>
[[File:Copernicus Tower in Frombork.jpg|thumb|left|upright|在弗龙堡的哥白尼塔]]
[[File:Frombork - Wzgórze katedralne.JPG|thumb|200px|弗龙堡大教堂,正前:哥白尼像]]
在1510年或1512年,哥白尼搬到了弗龙堡,这是波罗的海岸的[[维斯图拉潟湖]]西北的一座城市。在1512年4月,他参加了Lossainen 的富宾恩(Fabian)对瓦尔米亚采邑主教的竞选。直到1512年6月初,牧师会才给哥白尼安排了一个“外部法庭”,就是在大教堂山防护墙外的一幢房子。1514年,他购得弗龙堡要塞城墙内西北角的一座高塔。直到他生命结束,他都是在这两处地方居住,其间尽管曾在1520年1月牧师会的建筑在条顿骑士团反对弗龙堡的袭击中遭到破坏,哥白尼的天文仪器可能也在这一过程中毁于一旦,他也并未离开。哥白尼在1513-16年间大概就是在他的外部法庭从事的天文观测,在1522-43年间,在一座无名的小塔(turricula)上,他使用模仿古代仪器所建的原始设备(四分仪、三棱镜、浑天仪)进行观测。在弗龙堡,哥白尼有记载的60多项天文观测中,有半数以上是在这里完成。<ref name="psb7"/>
  
1512-15年,在管理和经济方面的职务并未让哥白尼从众多观测活动中有所分心。在这一期间,他对火星和土星的观测结果,特别是在1515年对太阳所作的四大观测,导致了他发现了地球离心率的变化,以及相对于恒星太阳远地点的变化,这些使得他于1515-19年对他的学说的部分假设进行了首次修改。在这一期间他所作的部分观测也许与1513年上半年所提议的对罗马儒略历进行改革有关,这是[[福松布罗内]]地区的保罗[[米德尔堡 (荷兰)|米德尔堡]](Paul of Middelburg)主教所提的建议。两人在第五次地方教务会议期间就此事的接洽后来都在哥白尼的献礼性诗集 ''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有过提及,以示感激;在保罗米德伯格的论文(''Secundum compendium correctionis Calendarii'',1516年)中,在向历法修订提交议会审议提案的学者中有哥白尼的名字<ref name="psb7-8"/>。
 
[[File:Olsztyn-zamek.jpg|thumb|200px|奥尔什丁城堡]]
在1516-21年间,哥白尼住在[[奥尔什丁]]城堡,作为瓦尔米亚的经济管理者管辖着奥尔什丁堡和[[佩尼恩日諾]](Mehlsack)两地的事务。在这里,他完成了一部手稿《荒弃封地的位置》 (''Locationes mansorum desertorum''),旨在将勤劳的农民安置在这些封地之中,以便振兴瓦尔米亚的经济。当奥尔什丁在波兰条顿战争中遭到条顿骑士的包围时,哥白尼指挥皇家波兰部队保卫奥尔什丁和瓦尔米亚的安全。在接下来的和平谈判时,他也是代表着波兰一方参加。<ref name="repcheck66"/>
哥白尼一连数年都在建议皇家普鲁士地区议会进行货币改革,特别是在16世纪20年代,当时的地区性普鲁士政治中,这是一个主要问题<ref name="psb9"/>。1526年,他就货币价值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Monetae cudendae ratio''》。在文中,他阐述了现在经济学中的格雷欣法则的雏形,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这要比托马斯·格雷欣早了几十年。在1517年,他还确立了货币的量化理论,这也是现在经济学中的一个主要概念。为了稳定货币,哥白尼为货币改革所作的提议在普鲁士和波兰被广泛阅读<ref name="beginnings"/>。
 
[[File:6 Warszawa 153.jpg|thumb|left|upright|华沙哥白尼纪念碑]]
1533年,克莱蒙教宗七世的秘书Johann Widmanstetter将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向教宗和两位红衣主教进行了介绍。教宗非常高兴,还赠予了秘书非常贵重的礼物以示感谢<ref name="Repcheck"/>。1535年,Bernard Wapowski写信给维也纳的一位绅士,敦促他尽快出版附上的年历,据他说这是出自哥白尼之手。这是有关哥白尼年历的唯一历史记载。这个所谓“年历”估计就是哥白尼的行星位置图。Wapowski信中提到哥白尼的理论是关于地球运动的学说。Wapowski所提要求并无结果,因为他与几周后就离开了人世<ref name="Repcheck"/>。
在瓦尔米亚采邑主教Mauritius Ferber(于1537年7月1日)去世后,哥白尼参加了其继任者Johannes Dantiscus(于1537年9月20日)的选举。在这一职位上,哥白尼是作为四个候选人之一,这在Tiedemann Giese的提议中有文字记载;但是他的候选人身份仅仅是徒有虚名,因为Dantiscus 早先就已被任命为主教的副手<ref name="psb11"/>。开始时候,哥白尼和这位新采邑主教还保持着友好关系,在1538年春在对他进行医疗方面的协助,并在当年夏天陪同他前往牧师会辖区进行视察。但是当年秋天,两人的关系出现紧张,这是对哥白尼的管家安娜·席琳(Anna Schilling)所产生的怀疑所致,后在1539年,Dantiscus 将其赶出弗龙堡<ref name="psb11"/>。
 
[[File:Mikolaj Kopernik.jpg|thumb|200px|哥白尼与药草]]
在哥白尼年轻的时候,他作为医师曾为舅舅、兄弟和其他牧师会成员治病。晚些时候,他被安排去照顾那些先后在瓦尔米亚任职的年老主教(比如Mauritius Ferber 和 Johannes Dantiscus),以及在1539年,照顾他的老友克莱蒙(Kulm)主教Tiedemann Giese。在治疗这些重要病患的过程中,他有时需要向其他医师进行咨询,其中包括阿尔伯特公爵的医师以及通过信函向波兰皇家医师进行请教。<ref name="armitage97–98"/>
===去世===
[[File:Grabmal Nikolaus Kopernikus Frauenburger Dom 2010.jpg|thumb|200px|哥白尼墓碑]]
1543年5月24日尼古拉·哥白尼在[[弗龙堡]]辞世;他本人终身未婚,也没有任何生养子孙的记录。传说的说法是当《天体运行论》的初版送到他床前时,他从昏迷中甦醒,抚摸着书页平静辞世。遗骨当时葬在[[聖母升天聖安德肋聖殿總主教座堂 (弗龍堡)|聖母升天聖安德肋聖殿總主教座堂]]的某处,坟墓没有刻有任何标记,坟墓的具体位置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不明。2005年学术界人士在这所教堂的地板下发现了一名70岁男子遗骸<ref name="Polish tests">{{cite web
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并没有放弃宇宙中心论和宇宙有限论。虽然哥白尼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的理论的提出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哥白尼之書在其死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最聳人聽聞的事件莫過於是[[意大利人]][[焦尔达诺·布鲁诺|布魯諾]]之死。他是[[道明會]]的[[教士]]。但極富反叛精神,是一個「狂熱份子」。他從哥白尼的系統向外推展,否定了[[天球]]之說。他出版了「無限宇宙論」“Dell infinito Universo e Mondi”明白地主張:[[太陽]]是眾多的[[恆星]]之一,[[地球]]亦是[[行星]]之一。更主張[[人類]]在[[宇宙]]中也不是唯一的。這種主張與當時教會對《[[聖經]]》的解讀起了嚴重衝突。他在1600年被判[[火刑]],在[[羅馬市|羅馬]]被當眾烧死。
 
[[File:Tusi-couple.gif|right|thumb|200px|图司对(Tusi couple)]]
關於日心地動學說早在希臘時代約公元前310年,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就已經發現了,他的主張是日月星辰並非繞著地球轉動,而是地球和其他星辰一起繞著太陽轉動。而他的主張繼承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中心火理論,並把中心火的位置改成太陽。他曾經解釋過:恒星的週日轉動,是地球繞軸自轉的結果。但和當時被廣泛認同的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相互矛盾,所以當時有人提出這兩個反駁的觀點。
===哥白尼体系===
[[File:Copernican heliocentrism theory diagram.svg|thumb|250px|《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的宇宙观。]]
1543年,哥白尼在自己去世前,将主要理论写在《[[天体运行论]]》当中。在此,他总结了几十年来的一些理论。
路德的合作者[[菲利普·梅兰希通]]也对哥白尼学说有所争论。在看过雷提卡斯《概论》(Narratio Prima)一书的前几页后,梅兰希通于1541年10月16日写信给在奥地利[[费尔德基希]]的物理学家及数学家伯卡德·麦瑟宾斯(Burkard Mithob),谴责哥白尼的理论,呼吁政府镇压此理论,他写道“有些人相信这一理论属于奇迹般的成就,歌颂这么疯狂的理论,似波兰天文学家使得地球转动,太阳停止一样荒唐。 英明的政府应该抑制头脑上的错误”<ref name="successors"/>。雷提卡斯曾以为梅兰希通会理解这一理论,并且接受它。因为梅兰希通曾教授过托勒密天文学,并且在雷提卡斯与哥白尼共同学习归来后,推荐其应聘维滕堡大学文理学院的院长职位。
 
[[File:Ptolemeusz i Kopernik.jpg|thumb|200px|托勒密与哥白尼, ca. 1686]]
在《天体运行论》一书出版六年后,菲利普·梅兰希通出版了他的《物理最初教义》(Initia Doctrinae Physicae),雷提卡斯的希望完全破灭。梅兰希通在书中从三个方面抨击了哥白尼主义,分别是“感官的证据,科学家千年以来的一致意见和《圣经》的权威”<ref name="Cohen"/>。为了攻击新理论,梅兰希通写道“出于对创新的热爱或为了展现他们的聪明,一些人争论地球转动。他们认为第八天体和太阳都不转动,却说其他的天体在运动,并且将地球也列入其他天体内。这个玩笑并不是最近才发明的。至今仍保留着阿基米德《数沙器》(The sand-reckoner)一书;在书中阿基米德讲到,阿里斯塔克斯曾就提出悖论说,太阳静止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尽管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专家曾为了证明他们的创新性,进行了诸多调查,但将荒缪的观点公之于众有诸多不好影响,树立了一个有害的例子<ref name="successors"/>。梅兰希通继续引用《圣经》中的篇章,然后宣称 “在这一神圣证据的支撑下,让我们珍视真相,不要因为一些人的诡计而远离真相,这些人自以为将疑惑带入艺术中是项学术荣誉。”在《物理最初教义》一书的第一版中,梅兰希通甚至怀疑了哥白尼的人格,他称哥白尼创作这一理论“要么出于对于创新的热爱,要么出于想要显示自己很聪明”<ref name="successors"/>,类似于这样的个人人身攻击在第二版中被大量删除<ref name="Cohen"/>。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