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懷瑾

增加 3,51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class=2019"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0910px 0px 10px 20px; text-09T15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03#FFB5B5; color:29+00#000000; margin:00}}[[Fileauto; padding:Download (42).jpg|缩略图]]5px 0; "> '''南懷瑾''' (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生於[[中國]]浙江[[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ref/p>{{Cite web |url -|<center><img src="https://www4.share.booksphoto.comxuite.twnet/imissyou7799/products14019b1/0010847806?sloc10599952/490736289_m.jpg" width=main| title =禪宗新語}}"280"></refcenter><small> 。文化學者。[[浙江https://blog.xuite.net/imissyou7799/twblog/128754114 圖片來自xuite]]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抗戰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small> |}
'''南懷瑾'''({{bd|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catIdx=Nan南懷瑾}}),[[ 台灣谱名]] '''常泰''' 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等教授。數年前旅美 又名'''常铿''' 曾寓[[ 香港]] '''怀瑾''' 未定所居。在港、台 又号'''玉溪'''<ref>{{Cite book |title=话说中庸 |author=南怀瑾 |publisher=东方出版社 |year=2015 |isbn=9787506081610 }}</ref><ref>{{Cite book |title=南怀瑾先生年谱 居美時期 其他 |author=贾丹华 |publisher=中国文联出版社 |year=2018 |isbn=978-7-5190-3031-5 }}</ref> 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生于[[ 美國中国]] 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 加拿大浙江]][[ 多倫多樂清縣]] 中國 文化 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 学者
關心家鄉建設,1990 南怀瑾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1949 泰順、文成水災 随[[中華民國政府]]迁至[[台灣]] 捐資救患 曾在多所大學擔任[[教授]] ,並 受邀 多個機關、團體講學,后曾旅居[[ 溫州美国]] 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 農業科技基金會 [[香港]] 又將樂清故居重建 其论著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 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 其生平致力于传播中国 化。2012年9月29日于 心,且為国大陸[[ 廈門苏州]] 南普陀寺修建禪 [[太湖大学 ,倡建金溫鐵路,作出巨大貢獻 ]]去世
== 生平 致力於弘揚 ==1918年,南怀瑾生于 国大陸浙江樂清縣南宅殿後村,自幼接受 傳統 文化,出版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大學微言、[[老子]]他說,及佛 、道兩家三十多種著作,有經[[英]]、[[法]]、[[荷蘭]]等八種語文翻譯流通 的私塾教育 講學歐、美、日各國,美國華盛頓大學尚設有 怀 學院。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有禪學大師 后来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 國學大師種種稱譽。近年為重續 華斷層文化心願 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 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之工作肄业于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refname="tx">{{Cite cite web |url =http://wwwnews.quanxueqq.cncom/ct_NanHuaijina/Other20120930/Other03000448.htmlhtm | title = 著名国学大师 怀 瑾先生 的簡介在苏州逝世 享年95岁 |accessdate= 2012年9月30日|publisher= 腾讯网|language=zh|author=新華網}}</ref>。
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 [[抗日战争]]爆发后 以其獨 南怀瑾远赴[[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屯垦戍边。回 的方式 [[四川]]后 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 在中央学校军官教育队教书。不久 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 南怀瑾隐居[[峨嵋山]] 精深 坪寺出家,法號通禪   先生二○一二 在寺内钻研[[佛教]]典籍三 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後還俗。后在[[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讲学
[[File: 1949年, 南怀 瑾1.jpg|缩略图|南懷 先生的手蹟隨国民政府播遷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支持[[佛教]]印經工作,也協助中國佛教法師至台灣弘法。他在[[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都有開課,之後成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政壇要人如[[蔣緯國]]、白萬祥、[[王昇]]、[[馬紀壯]]、[[蔣彥士]]等人常前往旁聽。許多文化界與財經界人士,如[[李傳洪]]、[[尹衍樑]]、[[徐芹庭]]、[[古國治]]也是他的弟子。
== 1983年,[[王昇]]遭[[蔣經國]]解職,解散[[劉少康辦公室]]。王昇曾跟隨南懷瑾學 武訪道==佛教,為避禍,南懷瑾於1984年移居美國,成立維吉尼亞「東西學院」。
===劍仙===在蔣經國去世後,南懷瑾再度回到台灣活動,[[李登輝]]的請益對象,包括[[蘇志誠]]與[[劉泰英]],都曾會見南懷瑾。據傳,李登輝曾經利用南懷瑾的人脈,安排密使與中國共產黨進行秘密談判與交流。南怀瑾曾创立了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維吉尼亞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
[[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傳說系滿清王室公子,鬚眉皓白、童顏鶴髮、神釆奕奕,已成劍仙;得此消息萬分興奮,即行前往拜謁數次,未得見面。聽說道長逢人來求皆推不會劍術,若欲習畫他則教人畫梅。幾番周折終於得見,即再三懇求只學此項,不求其他。因我意誠心堅,終獲進一步約談。見面就問:「曾習何劍?」我答:「學過青萍、奇門等。」即命試練所習。他批評說:「只是兒戲,徒費光陰,還以讀書為好」,又說:「你所聽說一些小說白光一道、口吐飛劍,在世上並無其事。劍仙雖有 80年代末 但並非描述那樣;暫且試練:晚上門窗緊閉、不點燈、室內漆黑、點 南懷瑾移居 一枝 嘗試用劍劈開 頭,手腕著力、臂膀不動,一劍迅下、香成兩半才 進入 第一階段。第二步把豆子擲向空 國大陸活動 劍劈在空中 曾筹资兴建[[金温货线|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 兩半,再為你解說劍路 通车
我心想這實在太難了 1988年,[[中國共產黨]]高層透過南懷瑾 雖知天下無難事 表示願意與[[中華民國政府]]接觸。1990年底 但因立 李登輝派遣[[蘇 文武兼學 誠]]與[[鄭淑敏]] 期能經世濟 至香港與中國大陸當局進行會談,中共代表為 任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的秘書[[楊斯德]]。雙方在南懷瑾安排下見面 惟恐不專反而一事無成 與談人士還有[[尹衍樑]]、日后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及老干部[[許鳴真]]。但是李登輝否認這項報導 指出蘇志誠 熊掌不可得兼 鄭淑敏是以私人身份前往香港 遂放棄作劍仙。然而對於學拳仍舊勤勞 拜會其師南懷瑾 每日凌晨三時 在其處遇見中國大陸人士 必起床練拳兩三小時,從來沒有間斷過一天 此次會談非經由他授權<ref>{{cite news|title=南怀瑾传病危 李登辉“密使不是我派去的”|url=http://www.zaobao.com.sg/wencui/2012/09/taiwan120920g.shtml|accessdate=2013-02-11|newspaper=联合早报|date=2012-09-20|language=zh|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211224017/http://www.zaobao.com.sg/wencui/2012/09/taiwan120920g.shtml|archivedate=2013-02-11}}</ref>
===遇異===在蘇志誠與汪道涵的會晤中,南懷瑾曾最後拿出預先準備好的草稿,上書三項原則:一,和平共濟,祥化宿願;二,同心合作,發展經濟;三,協商國家民族統一大業。要求雙方簽字,但是台灣與大陸兩方都不願回應。蘇志誠以「李先生不會同意我出名的」,予以婉告。南懷瑾見兩邊都遲疑,於是寫了兩封信,名為「和平共濟協商統一建議書」,一封給李登輝,一封給江澤民、楊尚昆,分別交由蘇志誠、汪道涵各自帶回。南懷瑾說,「如果三個月內,兩邊都不回信,也不簽字,就到此作罷,不要再找我了!」事後,兩岸都沒有給南懷瑾任何下文,南懷瑾因此在兩岸秘密溝通的舞台上正式退場。
[[四川]]名勝鵠鳴山 1990年 [[ 東漢泰顺县]] 道教祖師[[ 張道陵文成县]] 隱居之地,住有名號[[王青風]]的道士,是四川傳說的劍仙,我曾經上山尋訪,亦是一位奇人異士。他說:並無飛劍這種事,但劍仙卻是有的。所謂以神御氣,以氣御劍,百步之外可以禦敵。又說劍有五類 水灾 大別之為有形、無形。他知道我羨慕「金光一道」的劍術時,告訴我需鑄備一寸三分長金質小劍,再以道家方法習練。一如道家練丹之法,可將黃金煉化成液體,並可服飲,若中了毒,道家有解藥。私自想到,現在到 南怀瑾立刻创建 南氏医药 學昌明 技基金会 槍炮及炸彈 农业科技基金会 利器皆已發明的時代,還去苦練這種劍術幹什麼?如果為了強身,個人已知許多方法足以保健,何必浪費時間在這方面。後請王青風老師表演,那時我們彼此之間的感情已經很深厚,他就特允了我的請求。一次他站在山頭上,用手一指,數丈外對峰上的一棵 机构赈灾。1990年2月14日除夕百歲 松即應 母撤 而倒。我童心未泯,尚驚訝地問他何以無光。他說:「我早已經告訴過你並無此事,欲練至有光,另有一番道理 西歸
第二位所遇到的異 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华 ,在四川自流井,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得到民共和国|中國大陸]][[上海市|上海]]。2006年後長住[[江苏省]][[ 武當苏州市]] 內家武功的真傳 吴江庙港 輕功已經到了「踏雪無痕」的境界。如果隨他 創立[[太湖大 習,只須三年的時間便可有成就。老人見我對于飛簷走壁之事 堂]] 心存懷疑 后建立光华奖学基金会 灑然一笑,即疾行一里 资助 間中國大陸大学 又快步走回來。這時剛好新雨初晴,地上泥濘,老人腳上穿的一雙白底新靴,鞋底一點沒被泥染污,而且他在起步時,未見拿架作勢,灑然來去自 。他又問欲見走壁的身手否?隨即見他張臂貼壁,亦未有任何架勢,人已離地拔高,笑說:「你現在相信吧!亦願 北京大 否?」併稱說學這些功夫循序漸進,無需廣場,僅樓閣之上,若願住三年,即可示教。我考慮再三,恐怕自己志趣不專,弄得百事無成,故只得婉辭<ref>{{Cite web |url =https://www.puti.org/ch/yidaiqirennanhuaijin| title =一代奇人南懷瑾}}</ref>
===棄武學禪===2009年4月8日中午,南懷瑾妻子王翠鳳在[[温州]]家壽終正寢,享年九十四歲。
到了成都 2012年9月20日 遇到一位[[河南]]籍拳師,教我「十三 太湖 法」 学堂秘书处发表公告称 即是太極拳衍變的十三架式 南怀瑾正住于禅定。随后 不剛不柔,然而每一個動作,招招可以致人死命。頓感倘使學這套拳的人沒有 多家媒体报 德修養,動輒要人性命,如何了得!從此棄拳不學,專志學禪, 称南怀瑾已于9月29日下午 峨嵋閉關三年 太湖大学堂逝世 一直與拳絕緣。韓非子之名言 享年95岁<ref>{{cite news|title=太湖大学堂 南怀瑾 儒以 正住于禅定」|url=http://trans.wenweipo.com/gb/paper.wenweipo.com/2012/10/01/CH1210010029.htm|accessdate=2013-02-11|newspaper= 亂法,俠以武犯禁 汇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16060942/http://trans.wenweipo.com/gb/paper.wenweipo.com/2012/10/01/CH1210010029.htm|archivedate=2013-09-16}}</ref><ref>{{cite web|title=敬告|url=http://www.masternan.org/gonggao.html|work=懷師追思|accessdate=2013-02-11|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08015717/http://www.masternan.org/gonggao.html|archive-date=2012-12-08|dead-url=yes}}</ref> 」武功的根源,首當追溯到我 时任[[ 五千年前深遠博大的 務院總理]][[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 文化 。古 不遗余力,令 造字 景仰 止戈為武,即已闡明武的原理。武功的目的是以武制亂,以求「和平」。這也是使我棄武學禪之主要動機 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 視頻=年表==='''20140925 人物 先 * 1918年 - 于[[中华民国]][[浙江省]][[乐清县]](今温州市乐清市),自幼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后從[[袁煥仙]]學習[[禪宗]]。* [[中国美术学院|国立艺术院]]第二期毕业;* [[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 [[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 [[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返蜀执教於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 1943年春,禅门[[虚云]]老和尚莅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法会。袁焕仙携南怀瑾赴渝礼请虚云老和尚到成都弘法。 南怀瑾'''后来也讲他是虚云的弟子* 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期间在[[峨眉山]]中锋[[大坪]]闭关两年。{{#evu:* 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1947年返回故乡乐清,不久,归隐于[[杭州]][[三天竺]]之间。后又在[[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1949年春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和[[國立政治大學]]讲学。* 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后创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https://www.youtubefacebook.com/watchShiFangChanLin 十方禪林]”和“[[十方丛林书院]]”。* 1971年创办《人文世界》杂志<ref>{{cite journal|url=http://las.sinica.edu.tw:1085/search*cht/?vsearchtype=H4IHW4oSZI4連結 t&searcharg=人文世界%20=%20world%20culture&sortdropdown=-&SORT=D&extended=1&SUBMIT=查詢&searchlimits=&searchorigarg=i0009-0328|title=「人文世界」|publisher=人文世界雜誌社|language=zh|website=中央研究院}}</ref>* 1976年到1979年闭关三年。* 1985年旅居[[美国]],成立[[弗吉尼亚]]“[[东西学院]]”。* 1988年到[[香港]]居住。* 1993年应[[妙湛长老]]之邀到[[厦门]][[南普陀寺]]主持"南禅七日-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 2004年从[[香港]]移居[[上海市|上海]]。* 2006年到[[苏州市|苏州]][[吴江区|吴江]]庙港[[太湖大学堂]]定居并讲学至逝世。
== 评价==*1976年,根據南懷瑾演講輯錄 爺爺 《論語別裁》在台灣出版,受到了廣泛追捧,到1988年時已再版達18次;199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論語別裁》等 南懷瑾著作引進中國大陸,同樣風靡一時。譽之者尊稱其為「國學大師」、「一代宗師」、「大居士」;但圍繞著他和他的作品的爭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毀之者斥其为「江湖騙子」、「篡改三教、混淆古今」<ref>{{cite news|title=南懷瑾︰「國學大師」還是「江湖騙子」?|url=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content/2012-09/30/content_1183186.htm|accessdate=2013-02-11|newspaper=大公报|date=2012-09-30|language=zh|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419054104/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content/2012-09/30/content_1183186.htm|archivedate=2013-04-19}}</ref>。*[[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李偉國 (历史学家)|李偉國]]认为,南懷瑾“在講解中調動其平生讀書、實踐、閱世、思考、教人所得之深厚學養和獨到觀點,游乎經史子集之中,博徵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學術觀點,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正說反說,更提示《莊子》出入禪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話語,深入淺出,為讀者開啟智慧之門戶。”*南懷瑾的弟子[[王学信]]在对其的回忆录中写道:“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ref>{{cite journal|author=王学信|title=杏坛春意暖 教化满人间——记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journal=海内与海外|year=2006|issue=10|issn=1002-3801|publisher=中华全国归国侨华侨联合会|location=北京市}}</ref>*学者[[余世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南怀瑾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存在着很多问题。
1943年,26歲的溫州富家公子南懷瑾,辭去教官職務,上峨眉山,剃髮出家,研讀寺院中的《大藏經》。閉關3年後,他還了俗。之後,他從[[上海]],到台灣、美國,再到香港,最後回到大陸。 他的一生備受爭議,甚是傳奇。他曾被[[蔣介石]]、[[蔣經國]]邀請講課,也給三教九流講;他拋下溫州的父母妻兒,在台灣另外娶妻,但兩個家庭和睦相處,沒有怨言;90年代,他出面籌資上億美元,修建橫貫浙西南的金溫鐵路;還有稱他是海峽兩岸和談的使者,促成了25年前著名的「汪辜會談」。 南懷瑾的孫子[[南品仁]],剛剛出版了父親[[南小舜]]的遺著——《人生漫漫路:南懷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南小舜是南懷瑾的次子,這本書他寫了20年,記錄下百年南家生活史<ref>{{Cite web |url =https://www.hk01.com/哲學/233615/南懷瑾國學大師的一生-半生離鄉別井-半生授業不倦| title =南懷瑾國學大師的一生:半生離鄉別井,半生授業不倦}}</ref>。[[File:南懷瑾4.jpg|有框|居中|南品仁帶著兒子來見南懷瑾。]] == 參考 資料文獻 == {{reflist}}[[Category: 作家]][[Category: 授]][[Category:中国 ]]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