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苗岭的早晨

增加 3,462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苗岭的早晨</big> '''   |-   | File:ChMkJ1…”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苗岭的早晨</big> '''
 
|-
 
|
[[File:ChMkJ1fXQZKIY4D4AAvDLPiGZXgAAVQogCgyncAC8NE090.jpg|缩略图|居中|[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jpg&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9151411.htm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文名'''==

苗岭的早晨

=='''目录'''==

'''简介'''

'''用料'''

'''做法'''

=='''简介'''==

《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曾被中国艺术团在世界演出,享誉海外。1975 年由作曲家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

乐曲短小精悍,曲调热烈明快,描绘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 图景, 既保留了原口笛音乐的特色, 又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特 性,并吸收了二胡的滑音、笛子的花舌等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 法,展示了热情奔放的苗家舞蹈,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音域宽广、情感丰富、对比明显,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用料'''==

苗族因为历史上战乱、迁徙等方面的原因,其居住地多是在雷公山、武陵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一带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经济滞后,正是在这种艰难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铸造了当地苗民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品格,同时也孕育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飞歌”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歌谣之一。飞歌旋律悠扬,高亢嘹亮,音调极富特色,其中“535”和“b3”音都是极具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深刻表现苗族人民的性格特点。

苗族的飞歌明朗高亢,旋法大起大落,多连续的上下跳进,给人以有棱角之感,节奏自由舒展,往往是几个密集的音符后突然放开,任意延长,展现出站在山高谷深的苗岭上纵情呼喊的律动特征。较长时值的“角”音常有两种走向:一种时上行滑到徵音;一种是下行滑至宫音,经过羽音进入徵音。在向下滑音过程中,降低一律的角音较为明显,色彩突出。

作曲家白诚仁为学生俞逊发创作口笛曲目,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采用了苗族生活素材来进行创作的,取凯里一带流传的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为创作蓝本,在这首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编创,曲调保存了飞歌原有的风格特点,运用转调、节奏变化以及模拟鸟鸣等手法,使乐曲有了较大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很美的苗岭早晨风景画,并且是具有发展脉络的一首“A-B-A”对比明显的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

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白诚仁的口笛独奏曲改编成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其素材也是取自贵州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具有苗族飞歌优美、质朴、高亢、委婉的特点;这种运用西方交响乐队中最具旋律美感的小提琴独奏来诠释苗族人民乐观开朗、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reflist}}
14,3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