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88
次編輯
變更
中华地质学史
,無編輯摘要
《'''中华地质学史'''》,中国地质科学史专著。 [[ 刘昭民 ]] 编著。台湾省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列10章,约40多万字,附图89幅,第1章绪论,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地质学史的一些特征。第2章原始社会时期和夏代、殷代,论述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所使用的岩石和矿物,指出此为中国地质发展史的萌芽时期。第3章 [[ 周朝 ]] 和先秦时代,指出了对地形变迁和海陆变迁现象开始有所认识,并论述了矿物的共生关系和金属矿床的指示植物,另对化石和泉水资料作了分析。第4章秦汉时代,除了对地质现象、地形变迁、沧海桑田和脊椎动物化石加以论述之外,特别指出了炼丹书和本草书开始记载药用岩石和矿物。第5章 [[ 魏晋南北朝 ]] 时代,指出了中国先民对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脊椎动物化石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并叙述了当时发现的找矿与地表植物之间的关系。
第6章 [[ 隋唐 ]] 及 [[ 五代 ]] ,描述了冰川运动和山体上升运动,又指出了 [[ 唐代 ]][[ 颜真卿 ]] 对化石成因的合理解释,以及关于岩石与矿床共生,地表植物和地下金属矿床之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认识。第7章宋金元时代,在论述了许多地质现象、化石、岩石、[[矿物]]之后,指出了这是中国古代地质学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第8章 [[ 明代 ]] ,介绍了 [[ 徐霞客 ]] 《徐霞客游记》、 [[ 李时珍 ]] 《 [[ 本草纲目 ]] 》、 [[ 宋应星 ]] 《 [[ 天工开物 ]] 》等著作的地质意义,指出了这是将矿物、化石学识加以整理,并对石灰岩地形作深入研究的时代。第9章 [[ 清代 ]] ,指出了凭借钻井技术的进步,对 [[ 四川 ]] 的地下地质构造有了惊人的发现。并介绍了清末中国 [[ 地质学 ]] 的先驱,叙述了清末外国地质学家前来中国调查地质之经过。第10章民国以后,分为2部分,分别叙述了民国以后外国地质学家在中国调查地质之经过和中国地质同仁进行地质调查和地质研究的概况,特别介绍了台湾省40年来地质学发展的情况。
本书撰写时以历史时代为经,[[中国]]古代的地质矿物学思想为纬,把中国古代先民对地形变迁、地质之观察、古生物化石、岩石矿物之认识,加以详细论述,堪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中国地质学史书籍中的一部十分有价值的著作。对中国地质学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获1986年度台湾嘉新优良著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