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短跑

增加 3,20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在人體機能供能方面,短跑表現為人體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速度極限本能,並以 無氧代謝供能的方式供能<ref>[https://kknews.cc/zh-tw/sports/a6aq4lx.html 短跑,每日頭條]</ref>
 
 
==短跑的歷史==
根據歷史資料,早於公元前 776 年的第一屆古代奧運會,就已經有短跑比賽。當時的跑道是一條直道,長度為 1 個斯他德(Stadion),相當於 200 碼或 192.27 米。據說,這個距離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格拉克爾在屏著氣下能夠跑畢的路程。最後,比賽由 Coroebus 奪得冠軍,他亦可算是奧運史上最早的一夥田徑巨星。在中國,短跑比賽可追溯至 1910 年的舊中國全國運動會(亦稱為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   
 
初期的短跑比賽採用「站立式」起跑,直至 1887 年,美國的教練員 Charles H. Sherrill 到澳洲旅行的時候,從袋鼠起動時的準備姿勢得到啟發,於是發明了「蹲踞式」起跑。不過,要到 1928-1929 年間,才由美國的教練員 George Breshnahan 及 William Tuttle 發明起跑器,而國際田聯亦於 1937 年認可採用起跑器。
 
在最初幾屆現代奧運會舉行的時候,秒錶還是很稀有的物品,很多時只有第一、二名才有確實的時間記錄,其他名次只有按到達終點時的先後排序。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計時亦逐漸取代手計時的地位。從 1977 年開始,國際田聯甚至規定只有電子計時的成績方可被承認為世界紀錄。
 
===100 米跑===
100 米跑是室外田徑比賽中,距離最短的一項,也是最能顯示運動員純速度及反應時間的項目。這個項目原先的距離為 100 碼,亦即 91.44 米。100 米跑要到了 1894 年才有正式的紀錄,成績為 11.2 秒。1896 年的第一屆奧運會,100 米跑已被列為比賽項目,並且由 Tom Burke 奪得冠軍。女子 100 米跑首次出現於 1928 年的第九屆奧運會,當時的紀錄為 12.2 秒。在 50 年代末期至 60 年代初期,我國四川省亦曾有選手以 10 秒正(手計時)的優異成績,平了當時的世界紀錄,並因而轟動了世界體壇。
 
===200 米跑===
這距離相近於古代奧運會的短跑路程(即 1 個斯他德),而且原先也是在一條直道上進行。200 米跑於 1900 年的第二屆奧運會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的成績為 22.2 秒。不過,女子 200 米跑則要等到 1948 年第十四屆奧運會才出現,當年由荷蘭的 Fanny Blankers-Koen 勝出,而且她也是同一屆的女子 100 米金牌得主。
 
===400 米跑===
400 米跑是人類速度和耐力的最大挑戰,因為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人類根本不可能以接近最高速度連續跑超過 30 至 35 秒。400 米跑在 1896 年的第一屆奧運會已是正的比賽項目,當時的成績為 54.2 秒,也是由同一屆的 100 米跑金牌得主 Tom Burke 奪得冠軍。女子 400 米跑要到 1964 年才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結果由 Betty Cuthbert 勝出,她也是 1956 年奧運會 100 米跑及 200 米跑的金牌得主,而且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曾經奪得 100 米跑、200 米跑及 400 米跑冠軍的運動員。<ref>[http://www.tswongsir-runners.guide/articles/running_events_history.htm 短跑,跑步項目發展史]</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gallery>
第二、提高短跑成績的幾個重要因素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MfLEbffXY}}
與短跑成績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步幅、速度、動力、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其中,有些個因素也與短跑績效的提高有關。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MfLEbffXY}} 
31,5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