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短跑

移除 21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短跑00.jpg|400px|缩略图|右|[https://healthylife-performance.com/100m-phases/ 照片來自]短跑]]
[[File:短跑01.jpg|400px|缩略图|右|[https://kknews.cc/sports/krz8kpv.html 照片來自]]]
''' 短跑 ''' [[ 田徑 ]] 徑賽項目的其中一類,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 接力跑等幾項;其 運動特性:是人們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在田徑跑道上跑完規定的距離,並以最先跑完者為獲勝者的項目。
在人體機能供能方面,短跑表現為人體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速度極限本能,並以 無氧代謝供能的方式供能<ref>[https://kknews.cc/zh-tw/sports/a6aq4lx.html 短跑,每日頭條]</ref>
==短跑的歷史==
根據歷史資料,早於公元前 776 年的第一屆古代奧運會,就已經有短跑比賽。當時的跑道是一條直道,長度為 1 個斯他德(Stadion),相當於 200 碼或 192.27 米。據說,這個距離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格拉克爾在屏著氣下能夠跑畢的路程。最後,比賽由 Coroebus 奪得冠軍,他亦可算是奧運史上最早的一夥田徑巨星。 在中國,短跑比賽可追溯至 1910 年的舊中國全國運動會(亦稱為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   
初期的短跑比賽採用「站立式」起跑,直至 1887 年,美國的教練員 Charles H. Sherrill 到澳洲旅行的時候,從 [[ 袋鼠 ]] 起動時的準備姿勢得到啟發,於是發明了「蹲踞式」起跑。不過,要到 1928-1929 年間,才由美國的教練員 George Breshnahan 及 William Tuttle 發明 [[ 起跑器 ]] ,而國際田聯亦於 1937 年認可採用起跑器。
在最初幾屆現代奧運會舉行的時候,秒錶還是很稀有的物品,很多時只有第一、二名才有確實的時間記錄,其他名次只有按到達終點時的先後排序。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計時亦逐漸取代手計時的地位。從 1977 年開始,國際田聯甚至規定只有電子計時的成績方可被承認為世界紀錄。
加速跑一般的距離大約為30米。年輕運動員的加速距離普遍較短,精英運動員的加速距離普遍更長。
*保持核心穩定, [[ 軀幹 ]] 不要彎曲
*雙臂快速擺動
==短跑的技術要點的衝刺==
短跑(100米,200米)是田徑運動的基礎,特別是100米,被稱為 [[ 田徑運動 ]] 皇冠。多年來,中外教練一直在探討如何通過培訓來提高短跑成績,特別是在訓練過程中,以絕對速度、耐力或力量訓練作為核心的。
1 、第一 、短跑的運動規律和特點
短跑(100米,200米)是一種周期性速度、速度、力量和技術相結合的體能運動。它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自己本身的能量能力,最短的時間完成所有項目的衝刺,短跑比賽是最短的,最快的,屬於極限運動系統。
2 第二 、提高短跑成績的幾個重要因素與短跑成績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步幅、速度、動力、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其中,有些個因素也與短跑績效的提高有關。
2 3 、以技術為中心的綜合 [[ 體育訓練]]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器官系統相互密切相關,相互影響。為了提高運動員的短跑成績,必須全面提高和提高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水平。 目的,正比 於整體體能訓練,採取各種體能訓練方法和手段的訓練,不僅可以彌補一些缺陷的特殊訓練的能力,也有利於 [[ 運動員 ]] 身心的全面發展,提高運動技能,技能, 和身體健康水平,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創造優秀的體育運動員的性能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強調的是,整個身體訓練必須與sprint的需求緊密相連,特別是技術為核心的整體體能訓練、設計、體能訓練方法和手段的所有教練,和接近sprint必須遵守時間和空間的特點,否則,就會事與願違,事倍功半,沒有理想的訓練效果。
3 4 . 提高步長的能力
步幅和步頻是現代短跑的核心技術,也是奔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技術特徵的綜合反映,同時也是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水平、神經類型和身體特徵等。為了提高速度,步長和步頻是關鍵。如果兩者同時得到改善,這是最理想的,但在實踐中卻很難做到。因此,在訓練實踐中,必須根據運動員的特點,以發展的步伐或步伐為目標。從 [[ 跑步 ]] 的技術原理出發,步長的能力主要由跑後力、向後蹬角、擺力、擺動速度和髖機動性決定。 為此, 在訓練中, 我們 結合了短跑的技術特點,著重於大腿伸展肌、屈肌力量和髖部柔韌性的發展。在訓練手段的選擇中,我們使用的體重改變腿跳,負重的跨步,重跑,跳,跑,步驟加載步驟大大(步驟要求擺動腿積極壓力和小腿前回到積極的),跳過,跳和其他練習,提高後的運行能力。與此同時,我們也把腿舉高,把橡膠高腿輪跑步,跳躍和其他訓練方法改善腹部,搖擺,搖擺速度速度,並採取其他一些訓練方法和手段,加強 [[ 髖關節 ]] 的靈活性和 [[ 肌肉 ]] 伸展訓練,以提高一步。
4、速度、耐力和力量
速度耐力是指運動員保持高速運行的能力,短跑是典型的 [[ 無氧運動]],速度耐力是厭氧能源供應作為它的基礎,並建立發展有氧耐力,無氧耐力訓練,應該有一定比例的有氧耐力訓練。運動員的 [[ 心臟 ]] 體積增加,中風量增加,為進行厭氧耐力訓練奠定基礎。一般來說,可以採用以下訓練方法:(1)重複跑步;(2)結合運行;(3)變速運行;(4)運行的節奏;(6)越野跑步;等;
力量是速度的核心。因為人體運動中的肌肉神經系統的控制下工作(收縮和放鬆)引起的,因此,肌肉力量的大小不僅是運動性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影響體育的發展質量和改進,甚至可以認為是所有運動的驅動力的能力。因此,在短跑訓練中,應將力量訓練作為一項重要的核心內容,並加以重視和實施。力量訓練有很多方法和方法我們不能用一個詞來解釋,簡而言之。<ref>[https://kknews.cc/sports/krz8kpv.html 短跑的技術,每日頭條]</ref>
 
==台灣最速男==
[[File:短跑06.jpg|300px|缩略图|右|台灣最速男楊俊瀚[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8964 照片來自]]]
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出戰東京奧運 25年來第一人
2017 年台北世大運一戰成名、擁有「台灣最速男」封號的楊俊瀚,3 年前以10秒22贏得台灣第一面世大運男子百米短跑金牌,也讓全國觀眾認識了他。2021 年年初採訪時,離他受傷、完全康復還不滿1年,最近才開始密集地參賽。
短跑女將廖晏均擁有甜美笑容,綽號「風速甜心」,今年跑出100公尺最佳成績11秒64,在台灣歷代田徑女將名列第7傑,也是雅加達亞運代表選手,稱其為近年「台灣最速女」一點也不誇大,如今她也決定前往美國發展。然而,擁有風光成績的廖晏均卻透露,自己曾差點離開田徑路,「其實我本來想說,沒選上亞運就不練田徑,去念書。」
[[File:短跑10.jpg|400px|缩略图|右|台灣最速女廖晏均[https://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publish=3&num 照片來自]]]
廖晏均和一般田徑選手不同,國、高中都讀普通班,練習量自然少,只能在放學後抓緊時間練習。 於是麗山高中田徑教練張光宗想到,如果她有一整年時間專注在短跑訓練上,是否能創造突破性成績?
所幸高中操場上還有一群全力支持她的夥伴。張光宗教練會一對一陪她練習, 麗山 高中的學弟妹也給予如「家人」一樣的陪伴,廖晏均得以拋開懷疑,找到動力、日復一日繼續奔跑。
亞運100公尺預賽,廖晏均以分組第二11秒82晉級;準決賽則跑出11秒71的成績在分組排名第4,差第3名選手0.01秒,無緣決賽。最後奪下女子亞運100公尺金牌的是那名從頭到尾都和廖晏均同組的巴林選手Odiong,決賽跑出技壓群芳的11秒30。
廖晏均是唯一跑進100公尺女子組準決賽的台灣選手,不過沒能更上一層樓讓她有些遺憾,「第一次比亞運沒有達到預期得標準,還想拚下一次。」以19歲年紀登上亞運戰場的廖晏均,默默透露自己原先設定的目標—前8名,這次的遺憾先放心底,希望4年後捲土重來,一戰成名。<ref>[https://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publish=3&num=23330 台灣最速女,TSNA專業體育新聞團隊]</ref> 
==短跑和長跑==
31,5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