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光碟片

增加 2,31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光碟片'''(CD;DVD)又稱光碟, 於1965年由美國發明家詹姆斯·拉塞爾發明,當時所儲存的格式仍以類比訊號為主 *光碟(Optical disc,也可稱光盤)它是用雷射掃描的記錄和讀出方式儲存資訊的一種媒介。**大約在1990年代中期時開始普及,具有存放大量資料的特性,1片12cm的CD-R約可存放1小時的MPEG1的影片,或74分鐘的音樂,或680MB的資料
*它是用雷射掃描的記錄和讀出方式儲存資訊的一種媒介。
* 光碟的記錄利用了雙重自動修正的編碼:當音訊以24-bit從類比訊號轉變為數位訊號之後,會先加入第一組的check digit成為一串28-bit的訊號;**這28-bit的訊號會平均分布在28組相連的數據串,並有1-bit的差異,再加入第二組的check digit。**即使光碟的物理介質受到損傷,由於有雙重的自動修正,使解碼器亦能把 約在1990 多數損傷移除,無損音訊的品質。*數位多功能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縮寫:DVD)是一種光碟儲存媒體,通常用來播放標準畫質(標準解晰度)的電影,高音質的音樂與大容量儲存資料用途。*DVD與CD或藍光光碟(Blu-ray Disc)的外觀極為相似,直徑有80mm、120mm規格等。*DVD原是Digital Video Disc(數位影片光碟)的首字母縮略字,因初推出時大多廠商只針對影片方面的宣傳及推出產品,而且當時的電腦產業對高容量的儲存媒體沒有太大需求。後因定位更改,於1995 規格正式確立時,重新定義為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字多用途光碟),但舊稱的Digital Video Disc也有人繼續沿用。**現在一般都只以「DVD」作為其稱呼。*DVD的後繼格式BD,已面世超過十年,其後的強化版本UHD BD比標準BD有更高解析度,但DVD至今仍未被淘汰,仍是主力的一線錄播影片媒體。**沒有像上一世 的VCD和LD般,在DVD一面世便迅速被淘汰。*一個重要原因,是DVD推出初 ,於原產國的歐美日本等地非常流行,當時在推出 電視廣播從類比電視 開始 普及 向數位電視過渡,所以錄影機和錄影帶減產,而DVD或VCD,又比LD或預錄節目的錄影帶小巧和便宜得多。*在DVD推出初期,歐美日本是用專用的DVD錄影機錄制數位電視節目 具有存放 屬於燒碟的數字影片錄像機。而不是像後來香港或中國 量資料 陸使用機上盒 特性,1片12cm的CD-R約 錄進 存放1小 拆式的硬碟或隨身碟內。*當 的MPEG1 數GB以上的高容量隨身碟還未推出,網上 影片 串流並未普及 或74分鐘 所以可以相容預先有節目 音樂 正版DVD碟片 或680MB 便有相當優先。這做成了既定 資料 市場和龐大的產量 。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Category:400 應用科學總論]]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