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增加 22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作品介绍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俄语:Рапсодия на тему Паганини,英语: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俄罗斯裔美国藉作曲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曼尼诺夫]]在1934年创作的A小调24段变奏曲,作品编号43,由钢琴独奏配以管弦乐团伴奏,类似钢琴协奏曲。<ref>[http://www.sohu.com/a/243006056_814713 拉赫玛尼诺夫何以吸引我们丨聆听《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ef>
== 创作背景 ==
[[File:帕格尼尼2.jpg|缩略图|左|<small>[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c/c6/%E5%B8%95%E6%A0%BC%E5%B0%BC%E5%B0%BC2.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acab7a0102w7og.html 来自新浪图片]</small>]]
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首作品中,拉赫玛尼诺夫并没有拘泥于对原有的主题复杂化的变化,以赢得辉煌的效果,而是在随着音乐进行的过程中,适当的将主题进行发展,充分的展示他充满魅力的独特的创作风格,通过对主题多变的展示,揭示内心的情感独白。
== 作品详析==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曲式结构比一般变奏曲更丰富和复杂。首先,音乐的发展并不局限于帕格尼尼的一个主题, 作者在这首作品的若干段变奏中,其中的第七、第十、第二十四变奏都引入他所偏爱的中世纪教会歌调《末日经》;此外,这变奏曲的结构还兼具大型器乐套曲的特点——它的主题和二十四次变奏很明显地可以分成三组,相当于套曲的三个乐章,前后两组都是戏剧性情绪的体现,当中一组明朗而抒情,可以说是对幸福的一种幻想,也可以说是在激烈的生活漩涡中对幸福的过去的回忆。
*
== 作品意义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拉赫曼尼诺夫也已离开祖国17个年头了,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
== 作者简介 ==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曼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Vassilievitch·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又译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裔美国籍二十世纪世界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
6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