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乳糖不耐症

增加 2,848 位元組, 2 年前
亞洲人為什麼常有乳糖不耐?從基因的角度思考
==亞洲人為什麼常有乳糖不耐?從基因的角度思考==
[[File:乳糖05.png|250px|缩略图|居中|[https://www.medpartner.club/why-humans-become-lactose-intolerant/ 照片來自]]]
從基因看亞洲人的乳糖不耐症
2017 年有一篇發表在《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或許能提供一些線索,該研究主要在探討 rs4988235 基因型和血中維生素 D 濃度之間的關係,分析了 1,495 位男女的血液,並分析血中維生素 D 濃度和 rs4988235 的基因型。結果發現約 32% 的白種人( 720 人)、 99% 東亞人( 506 人)、 74% 南亞人( 160 人),和 59%其他人種( 109 人)帶有與乳糖不耐症有關的野生基因型,而這些人和帶有突變基因型的人相比,血中的維生素D 濃度也比較低( Ref. 8 )。
等等,乳糖不耐症跟血中維生素D 的濃度有什麼關係呢? 事情是這樣子的,美國那邊的牛奶通常會額外添加維生素D,同時也是他們飲食中主要的維生素D 來源。那些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通常會少喝或不喝牛奶,因此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 的高危險群。所以透過檢測血中的維生素D 濃度,就可以推估這個人到底有沒有在喝牛奶了。
 
此外,並不是所有的乳糖酶續存性都是因為 rs4988235 突變才帶來的能力,不同地方的人可能是別的位置突變而獲得乳糖酶續存性,例如藏族成人也能繼續喝牛奶,但研究發現相關的 SNP 位置跟歐洲那邊的人不同( Ref. 9 )。
 
在這個許多人喝牛奶的世界裡,確實是有人喝了沒事,但有人喝了有事(乳糖不耐),嚴重一點人可能還很有事(過敏)。但現在對於牛奶的批評,大多是把視野侷限在那些喝了有事的人身上,然後放大到全體,再說這個食物根本不是人能吃的東西。
 
然而,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或許只是有些人的身體還沒適應牛奶這個食物而已。就像身處在台灣的我們,牛奶成為日常飲食的時間其實不到一百年呢!不像歐洲人有幾百甚至幾千年的歲月來演化適應,因此對台灣人來說,有相當比例的人喝牛奶會出現不適,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理論上經過更長時間的演化,可能將來的台灣人乳糖不耐的比率會下降。
 
但有些人可能會說,啊我就是不想適應行不行?當然可以,畢竟牛奶提供的營養,也是能從其他食物獲取。但事實上,牛奶就是飲食中的一種食物,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以及鈣質來源,理論上沒有不好,就只是看一個人適不適合而已。如果你喝了牛奶會過敏,那當然就是要避免,若是乳糖不耐,有不少人慢慢喝,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改善。但如果是喝了完全沒問題的人,適量攝取牛奶會是不錯的營養來源。看完這篇,有沒有覺得看似平淡無奇的牛奶,跟人類的歷史和演化關係其實非常有趣呢!也歡迎你分享這些知識給身邊的人喔!
31,7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