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增加 5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是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重点系之一, 是学院师资力量最强、双师型教师最多的系部之一。下设 [[ 建筑工程技术 ]] 、工程造价、物业管理、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两专业被 [[ 安徽省教育厅 ]] 评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精品专业)。在校学生2500人。      
==师资力量==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通过引进人才和聘任建筑企业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等形式建立了一支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52人,其中有工程类职称的教师有25人,高级职称10人、高级工以上的实习指导教师7人。另外, [[ 土木工程 ]] 系现有国家级注册师19人次:国家级注册监理工程师4人,全国注册造价 [[ 工程 师5 师]]5 人,全国注册 [[ 建造师 ]] (原称项目经理)6人,物业管理师2人,注册结构工程师1人,咨询工程师<ref>[https://www.sohu.com/a/441442819_202023 工程师的五个等级,你属于哪一级?],搜狐,2020-12-30</ref>1人。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我们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外合作==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追求达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 [[ 职业 ]] 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为此,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短短几年里,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提供的有利条件,想方设法通过自筹、联办、合作、共享等途径建成了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下辖土工实验室、建材实验室、 [[ 力学 ]] 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和测量实训室、土木实训工场、楼宇智能化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专业机房)等专业技能实训室和场所。此外,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在滁州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滁州综合房地产有限公司、皖东建筑防腐工程总公司、滁州诚信建设监理公司、滁州市东方造价工程师有限公司、泰行物业管理公司等十几家型企业设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来支持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场所,有力地促进了教学 [[ 质量 ]] 的提高。在教学考核上,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即通过调研列出各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尤其是对核心技能,制订出明确的标准、具体的培训环节以及完整的考核办法,规定 [[ 学生 ]] 毕业时必须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近四年在校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数中总数的90%以上。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截止到六月底,建筑类2006、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已达100%。这已是建筑类专业毕业生近6年的就业率都达到了100%。土木工程<ref>[https://www.sohu.com/a/120755155_567494 土木工程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搜狐,2016-12-06 </ref>系毕业生多数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不少人已走上领导岗位。
==合作办学==
此外还与莫斯科桥梁技术大学、德国莱茵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 合肥工业大学 ]] [[ 安徽理工大学 ]] 、蚌埠建设职业教育中心等多家单位进行校际合作办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为此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已形成了大学(包括全日制大专、成人本科、成人大专)、中专(包括成人中专)、高级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多层次的办学形式, 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教改示范专业,以全新的职教办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 [[ 职业教育 ]] 规律和特点的课程体系。随着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申报成功,我们重新定位了人才培训目标,重新组建了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参与了教材体系开发、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由于我院重视实践教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
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科研工作。先后主编出版了7部全国统编教材,参编了20多部高职教材,自编了校内使用的教学材料3本。主持了全国建设职业教育协会的科研项目1个。系主任朱永祥同志2006年获得了“ [[ 安徽省 ]]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由于我们长期不断的努力,我系于2005年被 [[ 教育部 ]] 授予“建设类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47,7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