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麻食

增加 5,59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麻食</big> ''' |- | File:20151202130743 5302.jpg|缩略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麻食</big> '''

|-

|
[[File:20151202130743 5302.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age.tech-food.com/images/kndata/bpic/201512/20151202130743_5302.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0TkKIMkLELjbcMmLkEmrELjboImLkEk74TkKIMkrELjbkRmLkEk78TkKILkbHjMz%20PEl%20XJ6IPjeh5yuF9j%2FlHxOVNj%20lHzrGIOzzgjb0Ew%20dBxfsGwOVFmUnYKDmVPaIPjeN9yvlAyuAGz%20tM_-93482063&query=%E9%BA%BB%E9%A3%9F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麻食(麻什),原称作“秃秃麻什”或“秃秃麻失”等,其历史已经有近千年,

后简称为麻什。其词源为突厥语的“tutmaq”(在古代也常被译作“秃秃么思”、“吐吐麻食”等)。

维吾尔族学者麻赫穆德 ·喀什噶里(黑汗王朝时人,公元11世纪)编著的《突厥语大词典》中记载有“tutmaq”(面片,突厥人一种著名的饭食)。

陕西关中地区的麻食,形状如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疙瘩,中间略薄,边缘翘起。

中文名麻食外文名tutmaq

分 类面食主要食材面粉,水

==菜品源流==
突厥语之中的tutmaq一词本来的意义仅限于“面片”这个概念,而其有一个同义词“qop” ,

即相当于英文的“noodle”一词,用作泛指面条类制品的通用词汇,而对其形状和制法等,并无任何进一步的特别限定。

元代宫廷食谱《饮膳正要》之“聚珍异馔”中便收录了“秃秃麻食”,解释为“手撇面”,制作方法是用“白面六斤 、羊肉一脚子,

炒焦肉乞马”,然后“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 。”在14世纪朝鲜书籍《朴通事》里,有“将那白面来,捏些匾食,撇些秃秃么思 ”的字句。

在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中,“庚集”一章,也专门收录了“回回食品”(元代主要指突厥人、波斯人或阿拉伯人等民族),

其中也有此食物,“秃秃麻食入水沿面和圆小弹剂,冷水浸,手掌按小薄饼儿,下锅煮熟,捞出过什,

煎炒酸肉,任意食之。”史书将秃秃麻食的制法、煮法以及食用方法表述得颇为具体。

明代美食学家黄正一在《事物组珠》一书中也有说明:“秃秃麻食是面作小卷饼,煮熟入炒肉汁食。”

麻食本义是面条或面片,当代在中国西北地区常常专指一种小卷,或小丁状(也叫懒麻食)的面食。

小卷状的面食,在[[宁夏]]平川地区的回族中,习惯称为“次面子”或“鱼儿钻沙”。在中原叫"捻面卷",南方叫"猫耳朵"、"空心面"等。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在描述其制法时,说道:“如水滑面和圆小弹剂,冷水浸,手掌按作小薄饼儿,下锅煮熟,捞出过汁,

煎炒酸肉,任意食之”。也就是说,秃秃麻失在当时的突厥人的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饭食。

从此描述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麻食是手掌按成的小饼状,并不是现在所常见的小卷形。

=='''发展过程'''==
麻食(tutmaq)在诞生之初,单纯指面粉制成的条片等。

tutmaq的名称由回回民族带到中国西部及中原地区,最初用来称呼原民族风味的面条面片,以区别于中原汉族风味的各类面条。

tutmaq的制法和形状逐渐多样化,产生了多种制法和形状(从只有片状,发展至有小薄饼状、小卷状等)的tutmaq。

随着他们的后代逐渐改讲汉语,多数常见的条形片形小饼形的面条面片改为直接用汉语词汇“面条”等来称呼,

而一些对中原([[陕西]]关中河南等地)汉族来说,较少见的形状,仍旧保留了麻食的名称。

与此同时,小卷状,小丁状的麻食制法伴随名称,也逐渐传给了当地(陕西关中河南等地)汉人。

=='''地方特色'''==
《突厥语大词典的》 词条,从词条的释义“面片可吃,汤也可喝”来看,tutmaq最初的吃法,是一种汤饭。

秃秃麻失自它诞生之初,便是以这种汤饭的形象出现的,西北地区的麻食至今还保留了这种古老的传统,如今,

在青海、甘肃、宁夏、关中等地,麻食最常见的吃法也是包含了面、[[蔬菜]]、肉、汤等的一锅煮,俗称“烩麻食”。

而这一点,从今天流行于中亚西亚和东欧等地的麻食,也看得出来:

阿塞拜疆:tutmaç:酸奶与切成长方形的面片等同煮的汤

罗马尼亚:tocmági:通常是干面条(挂面)、鱼肉与奶酪饺子(găluște,粗面粉与奶酪、肉末等制成的面团食物)等同煮的汤

土耳其:Tutmaç çorbasi:一种由酸奶、扁豆、肉及面条等同煮的汤

伊朗:tutmaj:一种酸奶、肉及面条(常用通心粉)等同煮的汤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在中国以外的地方,麻食的形状各异,并无统一规定,共同点是都有面条或面片。

=='''中国地区'''==
甘肃徽县麻食是用麦粉和成软面团,每次掐一小点,用大拇指搓片后卷成一个个小海螺状,在开水中煮熟,

捞入碗中,浇上臊子,调入佐料即可食用。特点是入味、滑爽、易消化。还可做成炒麻食、烩麻食等。<ref>[https://www.xiangha.com/caipu/90363507.html 麻食],搜狗, 2013-05-2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5,2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