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章惇

移除 11,04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崇宁四年(1105年),章惇去世,享年七十岁,累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魏国公,葬于长兴。绍兴五年(1135年),追贬昭化军节度副使。
==人物生平==
景佑二年(1035年),章惇出生于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的官宦世家,父亲章俞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章惇小的时候,其族父章得象惊异章惇的性情品格,认为章惇将来一定地位优越。
 
章惇性格豪爽、真率, 相貌俊美,举止文雅洒脱。 才智出众,学问广博精深,善于写文章, 才识超人。 年轻时,喜欢修养,服气辟谷,飘然有仙风道骨。
 
章惇与章楶因为名望明显,被介绍在贵族之间,赞扬于一时。 与王观友善,俱以疎散称,时号观三、惇七。
 
嘉佑二年(1057年),章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其族侄章衡考中状元,章惇耻于章衡之下,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
 
嘉佑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 历商洛(陕西省商洛市)县令、雄武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节度推官。
 
===参与变法===
治平三年(1066年),章惇受到参知政事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召试馆职,考试合格,却遭到知制诰王陶攻击,未任馆职,知武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知县。
 
治平四年(1067年),章惇任著作佐郎,御史吕景、蒋之奇说章惇佻薄秽滥,向以擢第不高,辄丢敕诰於廷。所以不除馆职。
 
熙宁二年(1069年),李承之向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荐章惇。王安石大喜,恨得之晚。 王安石开始变法后,让章惇进入集贤院。
 
二月,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殿校理、中书检正。参与制定新法,监修国史,编撰实录。
 
熙宁四年(1071年),章惇奉命分析渝州(重庆)夷事,并分析夔州路差役事务。
 
制置三司条例司撤销,章惇改任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兼详定编修三司令式,及诸司库务岁计条例,参与制定财政机构的法规。
 
章惇被派往邠州(今陕西彬县)调查处理案件,章惇沿途了解陕西推行雇役新法及其他情况。
 
章惇提出采取粮价低时,官府大量收购,以备时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往丰收地区就粮,以解决军需,得到宋神宗的采纳。
 
===经略江南===
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拜两湖察访使,得到四千八百零九户、田二十六万亩。 改硖州为安江寨,富州为镇江寨,累迁如京副使,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军器监等职。
 
张颉说南江杀戮过多,无辜者十八九,漂浮的尸体遮蔽江,人不吃鱼几个月。章惇痛恨张颉的言论。
 
熙宁六年(1073年),章惇在荆湖北路建立屯田务,授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高阳关路经略安抚使,判军器监、知制诰再兼直学士院。
 
宋神宗下令对审讯宫廷卫士的开封府判官梁彦明、推官陈忱进行严肃处理,各罚铜十斤。
 
熙宁七年(1074年),宋神宗命章惇就军械监置司,立专案,审查曾布所究市易事。吕惠卿又令中书户房统计治平、熙宁财赋收支之数,统计结果,与曾布所说皆不同。章惇办理此案,曾布不再请求奏对。九月,章惇深得宋神宗赏识,拜为三司使。
 
===出任地方===
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宰相吕惠卿外调为陈州知州。
 
中丞邓绾说:吕惠卿执政超过一年,所立朋党不相同,然而与吕惠卿共同作恶,互相帮助,没有比得上章惇。
 
现在吕惠卿虽然已经斥逐,而尚留章惇在朝廷,也尚且医疗疾病,四体而止治其一边,粪便除清除一堂,而尚存一半污秽啊。章惇出知湖州(浙江省湖州市)。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峡州、辰州(湖南省沅陵县)、沅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发生骚乱。
 
朝廷任章惇为荆湖北路首府荆南(今湖北省荆州市)知府,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诏令亲自前往辰州和沅州,安抚叛蛮。章惇设置诚州(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五月,朝廷改任章惇为杭州知州。没有到任,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因为母亲去世,辞官服丧。服除,历任判三馆秘阁、知审官院兼翰林学士。
 
元丰三年(1080年),章惇担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元丰四年(1081年),章惇的父亲章俞侵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拦路向章惇告状,章惇把他抓到开封。
 
大理寺弹劾章惇的父亲太子宾客致仕章俞、弟弟颍州沈邱县主簿章恺,侵占民田。开封府官,各怀观望,害怕躲避佥书。
 
章惇奏事,及报上,不符实际,又按察裁决所开始时,追治堂吏王冕等,证实周之道等人的话。
 
章惇以为有司不当信王冕等语,想虚构捏造次数,强迫执政,以此报制勘所,仍称请尽情彻底查究,不可以只信其谬说,坐不适当指挥制勘院,固有是责。
 
章惇被罢免,任蔡州知州,出任陈州知州,改定州(河北)知州兼定州路安抚使。
 
===回京任职===
元丰五年(1082年),章惇被召任门下侍郎,为副相之首。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时,有人企图策立神宗二弟雍王赵颢或四弟曹王赵頵。
 
章惇与以宰相王珪为首的宰执们一起决议立宋神宗长子赵佣为皇太子,章惇写在纸上,王珪拿给已不能说话的宋神宗看,经神宗点头同意;请宋神宗母、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宋神宗同意,太子赵佣即位。
 
五月,章惇任知枢密院事。
 
===新旧党争===
十月,范纯仁、朱光庭、苏辙等人担任谏宫。
 
章惇对宣仁太后说:谏官全部令两制以上奏举,然后宰执进拟。现在除目由中出,我不知从何知之,得非左右所荐,此门不可以渐渐开启。
 
宣仁太后说:全部大臣所推荐,不是左右。
 
章惇说:大臣应该公开张扬,为什么秘密推荐。现在皇帝幼冲,皇太后同听万机,应该遵循以前的制度。
 
门下侍郎司马光对章惇说:范纯仁、范祖禹等人任谏官,是众望所归,不能因为我的缘故,而挡住贤臣晋升之路,倘若必须如此,那么我宁愿辞职。
 
章惇说:我也知道韩缜、吕公著、司马光不会徇私舞弊,但如果将来有一天奸臣执政,以这为例,提升谏官以亲疏为标准,台谏官就失去意义了,这会造成政治的昏暗,国家安危之所系。
 
高太后下诏取消诏令,范纯仁被改任为天章阁待制,范祖禹为著作佐郎,其余三人依旧。
 
元佑元年(1086年),章惇被监察御史王岩叟、朱光庭弹劾。
 
司马光要割地给西夏,得到旧党的支持。章惇很生气,说议者可斩。说他们是无见识的不逞之徒。甚至说司马光村夫子、无能为。
 
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宰相,全部罢废新法,举朝没有敢说话的人,章惇多次与司马光争论。
 
章惇说:现在天下政事,比熙宁元年以前,变更数也数不过来,事既与相不同,怎么可以全部检用熙宁元年现行条贯,不知虽是差役一事,官司关连上下,事物目极多,条贯相互干涉,岂可单独用差役一门,显见施行未得。
 
今天更张政事,所系生民利害,免疫、差役之法最大,急须详审,不可轻易,今天只限五天,诸县何由擎化利害,不知如此变更草率,反而更加为害。
 
章惇独自上疏,逐条分析免役、差役二法的利弊,驳斥司马光对免役法的攻击,同司马光在帘前争论。
 
章惇说:像役法,熙宁初,用雇代差,实行太快速,所以有现在损害,现在重新以差代雇,应该详细议论,经常讨论,或许可以实行,而限止五天,其损害将越来越多啊。
 
谏官多次弹劾章惇,章惇居位如故。章惇驳斥司马光所改的役法,积累数千言。司马光的建议施行后,章惇愤恨地在太后面前争辩,有以后怎么能奉陪吃剑之语,章惇的话十分不恭敬。
 
宣仁后很生气,御使中丞刘挚等人接连攻击他,他被贬出朝任汝州知州。
 
元佑元年(1086年),旧党辩论失败,利用台谏官,对章惇进行攻击,章惇被贬官知汝州(河南临汝),改任杭州知州,重新担任汝州知州。
 
十一月,章惇请求罢职,提举洞霄宫(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道教宫观),不断受到攻击。因为父亲死亡,于是守丧,仍不断受到旧党攻击。
 
元佑更化时期章惇被贬到岭南。
 
===独相执政===
元佑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章惇被启用为相,专门以继承为国家的重要事务,凡是元佑所改,全都恢复。引用蔡卞等人,全部居重要职位、担任言官。
 
大小官僚,没有幸免,死去的人,殃及妻子、孩子。诋毁宣仁太后,说元佑初年,老奸擅国。章惇请求掘司马光、吕公著的坟,砍他们的棺材。宋哲宗没答应。
 
章惇请求编辑、分类元佑时,大臣们的章疏,处治刘安世、范祖禹劝谏宫中雇乳母的事,用文及甫陷害别人的文书引导蔡渭,让蔡渭告发刘挚、梁焘有反谋,兴起同文馆案,命令蔡京、安惇、蹇序辰穷究到底。
 
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执政,首先议论修复水磨。乃诏即京、索、大源等河为之,以孙迥提举,重新命令兼提举汴河堤岸,改差役制为雇役制,章惇逐步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
 
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定名为《常平、免役敕令》,颁行全国,熙宁新法基本恢复。
 
章惇荐引名士彭汝砺、陈瓘、张庭坚等,乞正所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勿毁墓仆碑。 刘奉世等三十一人,或贬官夺恩,或居住安置,轻重有差。其彬州编管秦观,移送横州。
==为政举措==
设置三司会计司,把天下的户口、人丁、场务、坑冶、房园、租额、年课之类,重新登记,使有无相通,以省察国家大计。
===贬斥旧党===
章惇籍文彦博等三十人,揭榜朝堂。
当时有种说法即蔡卞心、章惇口,凡是章惇所主张的人物,大多出于蔡卞,凡是绍圣以来窜逐诸臣,全部都是由蔡卞开口之后施行。
 
===重修实录===
 
绍圣年间,中央机构上疏皇帝,指责实录院前后所修先帝实录,其中很多都是道听途说,凭空捏造,只是想诋毁熙丰以来的政事。
 
章惇说:不仅很多材料是从传闻中得来的,即使有些材料是从臣僚家中取得的,也不可以相信。但竟敢根据传闻来修史,造假骗人的胆子也够大。
 
先帝盛德大业,卓越出千古之上,发扬休光,正在史策,而实录所记载,很多类似没有根据,请求验索审定,重行刊定,使后世研究审察,无所迷惑,宋哲宗诏从之。
 
章惇命蔡卞等人根据王安石的日录重修神宗实录。
 
安惇等人提出元佑初守旧派设诉理所,对变法期间因反对改革而被贬逐的守旧派官逐一审查平反并对有关的改革派官员进行贬逐。他们请求设看详诉理文字所对元佑初的诉理案件进行复查。
 
章惇未应,蔡卞以二心之言迫之,章惇沉默不敢对,即日置局,士大夫得罪者八百三十家,重罪者千余人。
===用人方针===
==个人作品==
诗歌 《紫阁》《清明日赴玉津园宴》《游虎丘次韵》《和蒲宗孟游虎丘因书钱塘旧游》《句》《栽桐竹》《题李邦直蒙江初雪图》《楼观》
古文 《章子厚内制集》《元符敕令格式》《熙宁新定孝赠式》《熙宁新定服饰》《熙宁新定皇帝录令》《司农寺敕》《式》《熙宁将官敕》《导洛通汴记》《章申元九事》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