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理查德·M·尼克松

增加 15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signature =
|signature_alt =
 
}}
'''理查德·M·尼克松'''({{lang-en|Richard Milhous Nixon}}{{bd|1969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是美国軍人,律师、政治家和37任[[美國總統]]。他生于附近[[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约巴林达镇,为[[爱尔兰人]]后裔.父亲是汽车加油站和百货店老板。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杜克大学]]。1937-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1940年,尼克松与特尔玛·凯瑟琳·罗恩结婚,他们共有两个女儿。
'''理查德·M·尼克松'''({{lang-en|Richard Milhous Nixon}}{{bd|1969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是美国軍人,律师、政治家和37任[[美國總統]]。他生于附近[[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约巴林达镇,为[[爱尔兰人]]后裔.父亲是汽车加油站和百货店老板。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杜克大学]]。1937-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1940年,尼克松与特尔玛·凯瑟琳·罗恩结婚,他们共有两个女儿。
1941年,尼克松一家来到华盛顿,他在物价管理处找到了一个工作,但这个工作并不使他满意,于是他加入了海军,开始他被安排在本土工作,但他希望能寻求一些刺激的工作,于是他被派到所罗门群岛分管后勤,他从未前往前线,但获得了两枚海军战斗之星,1945年底晋升为海军少校,并准备复员。
1949年,尼克松开始筹备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他计划击败民主党参议员谢尔登·唐尼以跻身参议院,在民主党人道格拉斯同样宣布竞选后,唐尼宣布退出,尼克松最终在1950年的中期选举中以高票击败道格拉斯,当选美国国会参议员。
== 視頻== 竞选 理演讲 尼克松亲自为其脱下大衣{{#evt: service=youku |id=XMzU4MzQzODU2OA|alignment=inline|dimensions=390|container=frame }} 
=== 竞选总统 ===
从1951年开始,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地位开始摇摇欲坠,共和党不择手段的对其发动攻击,麦卡锡主义泛滥、朝鲜战争,特别是解职麦克阿瑟和1951年钢铁工人大罢工,都一次又一次打击了他。1952年3月,杜鲁门正式宣布不再试图竞选连任—尽管他仍然可以参选。
与此同时,从195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北约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参
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窃听事件。当时(6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有5人被捕,他们带着手套、电筒、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窃听器。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尔斯·科尔森去搞民主党全委会总部主要负责人拉里·奥布赖恩的情报。可是,由于民主党对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报局又自始至终监视着窃听者的行踪,所以窃听者的一切作为都败露了。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后来追究到“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中的官员们,一些政府官员先后辞职了。其他一些官员,包括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前内务部总顾问埃利希曼,由于极力掩盖这个事件而触犯了法律。尼克松则否认这个事件和自己有任何瓜葛。但是法庭强迫他交出那些表明他实际上企图逃避调查的录音磁带,结果他不得不把磁带交了出来。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尼克松于8月7日在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告诉他已决定辞职时,他说:“我简直得不到国会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继续担任总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我不能眼看由于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劾审判,国家陷于分裂,我们的对外政策遭到破坏。”于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1个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罪名,而20名自认为是代表总统采取行动的总统下属人员都被定了罪。
[[File:Nks7.jpeg|缩略图|left|[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0/00/Nks7.jpeg 原圖鏈結][圖片來源:網絡]]
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自古以来就中国的一部分。 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赴杭州访问。之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ref>[http://ah.people.com.cn/n/2015/1114/c358327-27095645-3.html 尼克松回忆录中与毛泽东最后一次见面谈了什么]</ref>
为促进中美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将一对大熊猫“兴兴”和“玲玲”送给美国人民。
[[File:Nks10.jpeg|缩略图|left|[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b/b3/Nks10.jpeg 原圖鏈結][圖片來源:網絡]]
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改变了冷战平衡,他在中国的胜利使人们淡忘了在越南发生的越来越悲哀的事件。
1976年2月,尼克松第二次访问中国,此时已经卸任的尼克松虽然是以平民身份到中国访问,但依然受到了总统般的礼遇,他还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1小时40分钟的会谈,只比福特总统在1975年12月同毛的会谈少10分钟。
1978年12月16日晚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为尼克松访华以及同毛泽东的会晤画上圆满的句号 [4]
== 经济政策 ==
 
1971年8月到1974年4月尼克松政府为克服美国经济滞胀危机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60年代末70年代初,失业、通货膨胀和美元危机是美国经济的三大严重问题。尼克松就任之初,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削减政府开支,但未能缓解通货膨胀,反而加剧了失业。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转向“新经济政策”,目的在于对外维持美元的经济霸主地位,对内控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回升。它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二阶段(1971.11-1972.12)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把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3%,工资增长率不得超过5.5%,同意将美元贬值7.89%,并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
第三、四阶段都以限制工资和物价增长率为目标。1973年又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贬值10%。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的消亡,也是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克服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双重危机的尝试。 [3]
==== 访问深圳 ====
 
1993年4月8日,曾经历史性地”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向中国人民伸出友谊之手的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进行了最后一次访华之旅。期间,他兴致勃勃地访问了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并于4月14日至15日到访深圳,并以此结束在华全部行程。
当时距其于1972年2月开创的”破冰之旅”已有21年之久。这期间,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尼克松也曾多次访问中国。1993年4月的深圳之行,是他唯一一次访问深圳。一年后的1994年4月22日,尼克松因突发中风去世。于是,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就成为他在中国大陆的最后记忆。
 
首站登上国贸大厦
 
1993年4月14日上午10点50左右,尼克松一行从广州乘火车抵达深圳。火车为这些尊贵的客人专门留出了一
[[File:Nks11.jpg|缩略图|left|[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c/cf/Nks11.jpg 原圖鏈結][圖片來源:網絡]]
节车厢。从广州到深圳的途中,尼克松对随行的助手莫尼卡·克罗利说看到了”真正的中国”。窗外的农田和牛车引起了他的兴趣,它们与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广州都市形成巨大反差,也让他看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侧面。
 
南国春早,四月的深圳天气湿暖,鲜花盛开。80岁高龄的尼克松在中国游历一周后,对这座几乎是一夜之间崛起的城市还是充满好奇。11点市外办的专车将尼克松一行直接送抵国贸大厦,前往顶楼的旋转餐厅观看市容。
 
一直对中国的发展非常关注的尼克松不可能不知道,就在一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来到深圳,也曾和他一样登临国贸的旋转餐厅。“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真是个了不起的创举啊。”尼克松一边看,一边由衷地感慨。
 
当时的国贸大厦是深圳速度、深圳奇迹的象征,是全国各地游客必去之处,也是深圳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姚伟志记得,国贸大厦的所见所闻让尼克松非常兴奋,从旋转餐厅下来,走到大厦的门口,他发现附近游玩的群众闻讯而来,在警戒线外好奇地观望不少人认出了尼克松,喊着他的名字向他挥手致意。
 
当时尼克松也激动起来,他突然大步向前,一脚踏上等候他的奔驰车,一手抓着车顶保持身体的平衡,另一只手高高举起向围观的群众致意,引起一阵热烈的欢呼。是啊,他的举动就像个活泼的年轻人,根本看不出是个80岁的老人。保安人员都吓了一跳,赶紧过去保护他。过了好久,尼克松才肯下来坐进车里。这个小插曲,给姚伟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圳比我期望的还要好
==== 个人著作 ====
 
尼克松1962年写了《6次危机》一书,记叙他自己的生活经历,自道短长,自言甘苦。退出政坛后,他在隐居式生活中大量读书,尤其偏爱政治家的著作。读书之余以笔耕为乐,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先后出版了《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不再有越战》和《1999:不战而胜》、《超越和平》。
==== 大事年表 ====
 
1913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爱尔兰人后裔。
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1937年获法学士学位。
== 艺术形象 ==
 
《尼克松》
英文名:Nixon
[[File:Nks15.jpg|缩略图|left|[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a/a5/Nks15.jpg 原圖鏈結][圖片來源:網絡]]
及到他的童年和早期从政的经历,但重点是在水门事件。当影片中一个女学生当面问总统:“为什么你作为总统制止不了越南战争?是不是因为这个制度?”尼克松似有所悟,他对手下人说:“她懂得我花了25年时间搞政治才懂得的事情……”编导者正是试图从这样的角度来塑造尼克松的形象:对所谓“野兽”的无可奈何,沉湎于过去而不能自拔,既脆弱又具有领袖的魅力,易受惊吓又十分强硬,总之,是个复杂的悲剧性的人物。本片由奥斯卡大导演奥利弗·斯通所执导,奥利弗·斯通曾导过《七月四日诞生》 [5] 、《刺杀肯尼迪》 [6] 等大家熟知的得奖佳片,《白宫风暴》则是他在1995年最新的作品,除了导演之外,深为国人所熟知的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及东尼奖影后琼安艾莲同片较劲,给爱看好片的朋友绝佳的视觉享受。本片荣获奥斯卡四项提名: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及最佳电影配乐。
 
==視頻==
周总理演讲 尼克松亲自为其脱下大衣
{{#evt:
service=youku
|id=XMzU4MzQzODU2OA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390
|container=frame
}}
 
== 参考文献 ==
6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