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九辩

增加 4,26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九辩'''》,中国古代长篇抒情诗。原收于《楚辞》。战国时宋玉所作。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
《'''九辩'''》,中国古代长篇抒情诗。原收于《[[楚辞]]》。战国时宋玉所作。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九辩》在内容上受《离骚》影响较大。这篇作品的主旨也是在于抒发作者“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遭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怨。开篇状秋之为气,萧瑟憭栗,穷形尽相。在这样一个草木萧萧、满目悲凉的秋季,[[诗人]]要弃家远行。亲人们登山临水,送了一程又一程,这时也将依依不舍地归去了。接着,诗人又以空旷的秋空,寂寥的秋水为背景,写出了自己凄凉远行的悲哀和孤独的处境——一个失去了职位的贫士,不得不漂泊到远方去谋生;生活是那么孤苦伶仃,连一个知己也难以遇到。而楚国这样一个群小当权、贤路堵塞的地方,终久有一日会垮败下去:“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面对这样的国家前途,宋玉虽然不象屈原那样忧心如焚,但也感到激愤和焦灼。另一方面,诗人想到自己已人到中年,而岁月蹉跎,一事无成,更是充满了沉重的哀叹。最后诗人只好幻想脱离现实,游于云中。

从艺术上看,《九辩》和[[屈原]]的作品相比有其独创性。首先,它将个人的失意与萧瑟的秋景结合起来,使人仿佛看到形容憔悴的诗人,独立于苍茫凄凉的秋色之中,发出一声声叹息,这一形象极富感染力,以至引起后世许多文人的共鸣。其次,在语言上,它继承了由屈原开创的楚辞体文采绚烂、词藻华美的艺术特点,同时大量使用近义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句法形式上,它比屈原的诗更加表现灵活,如开端的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直接把散文句式入诗,而且一连四句音节、句式各不相同,节奏铿锵,气势充沛,读后有令人回肠荡气之感,此外它还有吸收民间诗歌多用双声叠韵词汇的特点,读来音韵谐美,情味悠长。《九辩》作为我国早期的抒情长诗,它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一诗中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遥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仰慕之情,溢于言表。鲁迅也说它:“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汉文学史纲要》)

==作者介绍==

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人。出身寒微,曾为楚顷襄王小臣,终生怀才不遇。东汉王逸言其为屈原弟子,无确证。但其辞赋创作显然是受屈原影响,其作品继承了屈原作品的某些语言、体制特点。《汉书·艺文志》载宋玉有辞赋16篇,《隋书·经籍志》有《宋玉集》3卷。但现存署名宋玉的作品,多数为后人伪托之作,《九辩》是唯一的一篇可以确信为宋玉作品的诗。诗题“九辩”原为古乐曲名,“九”言其多,而非确数。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ref>[https://www.docin.com/p-2901595.html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ref>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8612390100wqio.html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f>,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视频==
===<center> 九辩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古诗观止·九辩</center>
<center>{{#iDisplay:d0953k00gkl|560|390|qq}}</center>

<center>德云社:九辩儿实力秀恩爱,有爱的氛围,可爱的九辫儿</center>
<center>{{#iDisplay:e324399433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270,3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