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辯》,中國古代長篇抒情詩。原收於《楚辭》。戰國時宋玉所作。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九辯》在內容上受《離騷》影響較大。這篇作品的主旨也是在於抒發作者「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遭際,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憂怨。開篇狀秋之為氣,蕭瑟憭栗,窮形盡相。在這樣一個草木蕭蕭、滿目悲涼的秋季,詩人要棄家遠行。親人們登山臨水,送了一程又一程,這時也將依依不捨地歸去了。接着,詩人又以空曠的秋空,寂寥的秋水為背景,寫出了自己淒涼遠行的悲哀和孤獨的處境——一個失去了職位的貧士,不得不漂泊到遠方去謀生;生活是那麼孤苦伶仃,連一個知己也難以遇到。而楚國這樣一個群小當權、賢路堵塞的地方,終久有一日會垮敗下去:「眾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農夫輟耕而容與兮,恐田野之蕪穢。事綿綿而多私兮,竊悼後之危敗。」面對這樣的國家前途,宋玉雖然不象屈原那樣憂心如焚,但也感到激憤和焦灼。另一方面,詩人想到自己已人到中年,而歲月蹉跎,一事無成,更是充滿了沉重的哀嘆。最後詩人只好幻想脫離現實,游於雲中。

從藝術上看,《九辯》和屈原的作品相比有其獨創性。首先,它將個人的失意與蕭瑟的秋景結合起來,使人仿佛看到形容憔悴的詩人,獨立於蒼茫淒涼的秋色之中,發出一聲聲嘆息,這一形象極富感染力,以至引起後世許多文人的共鳴。其次,在語言上,它繼承了由屈原開創的楚辭體文采絢爛、詞藻華美的藝術特點,同時大量使用近義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在句法形式上,它比屈原的詩更加表現靈活,如開端的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直接把散文句式入詩,而且一連四句音節、句式各不相同,節奏鏗鏘,氣勢充沛,讀後有令人迴腸盪氣之感,此外它還有吸收民間詩歌多用雙聲疊韻詞彙的特點,讀來音韻諧美,情味悠長。《九辯》作為我國早期的抒情長詩,它對後世詩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唐代詩人杜甫在《詠懷古蹟》一詩中雲:「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遙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仰慕之情,溢於言表。魯迅也說它:「雖馳神逞想不如《離騷》,而悽怨之情,實為獨絕。」(《漢文學史綱要》)

作者介紹

宋玉(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楚國郢都(今湖北江陵)人。出身寒微,曾為楚頃襄王小臣,終生懷才不遇。東漢王逸言其為屈原弟子,無確證。但其辭賦創作顯然是受屈原影響,其作品繼承了屈原作品的某些語言、體制特點。《漢書·藝文志》載宋玉有辭賦16篇,《隋書·經籍志》有《宋玉集》3卷。但現存署名宋玉的作品,多數為後人偽托之作,《九辯》是唯一的一篇可以確信為宋玉作品的詩。詩題「九辯」原為古樂曲名,「九」言其多,而非確數。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九辯 相關視頻

古詩觀止·九辯
國學精品,4分鐘詮釋《楚辭》對中國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