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懷瑾

增加 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書法美學==
《書斷》 開元十二年完成,有三卷,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的理論著作之一。上卷主要闡述了漢字各書體的發明和演變,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隸書、章草、行書、飛白、草書十體,各述其源流,並加贊文,於各體原委論 頗精。中、下卷品評了自秦漢至當時的書法家共一百二十餘人,分神、妙、能品,錄古來能書者86人,各列小傳。傳中附錄,又得28人,徵引繁博,頗多佚聞。
唐代書法美學家,將書法的地位提升到道的層次,因而書法審美活動也就成為人的體道活動。在這方面,張懷瓘的論述最為詳盡,也最為深刻。張懷瓘說在萬事皆有細微之理,而況乎書。凡展臂曰尋,倍尋曰常,人間無不盡解。若智者出乎尋常之外,入乎幽隱之間,追虛捕微,探奇掇妙,人縱思之則盡不能解。張懷瓘認為,要追問書法的細微之理,需用心入微虛懷“異照”。因此,張懷瓘又說:“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非有獨聞之聽,獨見之明,不可議無聲之音,無形之相。”'這「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就是指稱書法的至上之道。它超越文字的實用功能,富有深層的審美意蘊。 張懷瓘還辨析真書與草書之別<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X_R1DgAAQBAJ&pg=PT1588&dq=張懷瓘&hl=zh-TW&sa=X&ved=0ahUKEwjC78CbpobgAhVGPHAKHenECFMQ6AEIUDAH#v=onepage&q=張懷瓘&f=false</ref>。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