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曾偉雄

增加 9 位元組, 2 年前
持續發展反恐策略
[[Category:香港公務員]]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的水平,特別是[[反恐特勤隊]]及[[特別任務連]],前者編制倍增、引進更先進的武器及裝備<ref>[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4/21/HK1104210017.htm 警反恐隊增人手 護港400地標] 《文匯報》 2011年4月21日</ref>,並且增加與其他地區的反恐隊伍交流<ref>[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153321 反恐範圍擴全港 400設施受保護] 《新報》 2011年</ref><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25/18/ng2r.html 警方成立小組主動聯絡團體籲和平示威]</ref><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25/4/nge6.html 警增兵反恐 堵地標基建漏洞 加聘100人 擴大特勤隊]</ref><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25/3/nggq.html 警評估港地標恐襲風險]</ref><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25/4/ng1e.html 警成立設施安保中心防恐襲]</ref><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25/3/ng0g.html 港設中心評估基礎設施襲擊風險]</ref><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26/18/ngqq.html 警方將成立安保協調中心評估基礎設施受襲風險]</ref><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26/4/ngr7.html 警申請撥款設安保協調中心]</ref><ref>[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11/03/26/143350.asp 警新設反恐組 評估地標風險] 《頭條日報》 2011年3月26日</ref><ref>[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3/26/HK1103260026.htm 港警增反恐人手保護基建設施] 《文匯報》 2011年3月26日</ref><ref>[http://www.police.gov.hk/ppp_tc/01_about_us/doc/1112/SB-c039.pdf SB-c039] </ref> ;而原來僅負責治安事件的[[小艇分區]]被添置裝備及提升訓練水平至「協助反恐」級別,並且於2013年1月在其轄下成立警務處第7支[[模板:香港特種警察部隊|特種警察部隊]](海事上第2支)──[[海事緊急應變小組]],填補了過往香港海域上沒有具備[[快速反應部隊|快速應變]]功能的反恐單位的一塊空白。
=== 改革傳媒聯絡及消息發佈制度 ===
2011年8月起,曾偉雄推動了一系列的措施,藉以促進警察與[[香港傳媒|傳媒]]的關係,包括成立了[[傳媒聯絡隊]],負責在大型公眾活動現場中擔任警察與傳媒溝通的橋樑,以加強傳媒了解警察對有關的大型公眾活動的警務安排,同時減輕[[香港警務處員佐級職級|前線警務人員]]因而需要面對的回應傳媒的額外工作,從而減少雙方不必要的磨擦<ref>[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07/03/P201207030604.htm 警隊與傳媒保持溝通便利雙方工作] 《新聞公報》 2012年7月3日</ref>。對於有突發記者反映案件簡報訊息的數量不足,曾偉雄於2012年2月承諾將會[[研發]]資訊發佈平台,協助[[香港傳媒]]採訪與警務相關的報道;同年9月22日,[[警察公共關係科]]就此開創了互動電子平台,針對案件、事件及官方回應等即時向傳媒發布案件的簡報訊息<ref>[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4-01-24/hongkong1390544089d4890405.html 警「互動平台」發布資訊] 《星島日報》 2014年1月24日</ref>,由以往每日發佈20宗資訊大幅度增加至每日發佈600至700宗。此外,亦開設了一條特別電話熱線,傳媒每次致電可以最多揀選3宗最具興趣了解的突發新聞及資訊,透過電子郵件獲得相關的基本資料,而獲得最多記者點選「[[讚好]]」之項目,警察公共關係科更將會優先發放;此舉大致上取締了以往透過[[傳真]]發佈突發新聞及資訊的傳統方式,加強了警察與傳媒之間的即時互動性<ref>[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12/09/21/207506.asp 警資訊平台熱線 電郵發放新聞] 《頭條日報》 2012年9月21日</ref>。2013年,警察公共關係科先設立了香港警隊[[流動應用程式]],及後於3月26日開設了香港警務處官方[[YouTube]]頻道<ref>[http://www.singpao.com/xw/gat/201403/t20140326_496673.html 警察公共關係科換主管 黃國偉臨別贈言 傳媒工作很重要] 《成報》 2014 ,2014 年3月26日</ref>。與此同時,基於公眾活動數目不斷增加,[[警察公眾聯絡組]]於2012年10月成立,負責主動聯絡大型及跨區的公眾活動的主辦者及持份者,加強雙方溝通,並且徵詢專家或者學者,就處理公眾活動的警務提供意見,以及在大型及跨區的公眾活動中協助及支援[[警民關係組]],以促進公眾活動得以維持秩序及安全地進行<ref>[http://www.police.gov.hk/info/review/2012/text/tc/HKPF_TChi04.html 警察公眾聯絡組] 《香港警察年報》2012</ref>。
=== 促進少數族裔與警察的關係 ===
24,7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