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文帝 曹丕

增加 83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魏文帝 曹丕'''({{bd|187年||226年|6月29日|catIdx=Cao Pi}}),字'''子桓''',[[沛国]][[譙县]](今属[[安徽]][[亳州市|亳州]])人。[[三国]]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长子<ref>{{cite book|title=中国全史(百卷本)|editor=史仲文|chapter=39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建安二年, 曹丕的長兄[[曹昂]]在征张绣之役中战死,曹操元配即曹昂養母[[丁夫人]]為此與曹操離婚,使[[魏武宣皇后|卞夫人]]得以成為曹操正妻。進而按宗法原则,接替曹昂成为嫡长子的曹丕取得嗣子的地位。”</ref>,之後繼承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東漢]]皇帝[[汉獻帝]]禪讓於其,曹丕登基後改國號為魏,史称[[曹魏]],226年駕崩,諡'''文皇帝'''。  ==評價== 很多人对曹丕当皇帝都不服气。首先他没有他老子曹操的霸气。想当年曹操金戈铁马,气吞草莽,数年之间便灭袁绍,征西凉,伐乌桓,逐刘备,戏孙权,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曹操从白手起家,到打下万里江山基业,可谓英雄一世。只可惜,他死要面子,生的时候并没有坐上皇位。曹丕当然更没有他弟弟曹植的才气。杜甫说李白的文章有魏晋风骨,而曹植就是风骨的风骨。那么为什么当皇帝的偏偏是曹丕呢?这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大势所趋?
首先,他命好。不是孔融的儿子,也不是弥衡的儿子,而是[[曹操的儿子,因为他是曹操的儿子]],所以注定要不同凡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的好,不如老爸好,亘古不变的真理。]]
曹丕当了皇帝后,心理就变态了。兄弟一个不留,甚至在他的逼迫之下,诞生了一首千古悲凉之作,“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哎,作孽啊。当什么劳什骨子皇帝呢,一家人和和气气多好啊。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哥哥爱弟弟。
文章写的太好了,就不适合做皇帝。曹丕同样是个例证,看着孙权刘备鹬蚌相争,以为可以坐收渔利,结果错失了统一的大好良机。统一战争向来是先易后难,曹丕老人家不知道脑子灌了多少水,非要拿孙权先开刀。当年他老爹都说生儿子要生孙仲谋这样的,你曹丕有多少能耐跟人家斗?我推测,可能是被诸葛亮吓破了胆,或者是心虚,想着自己篡了汉,就给汉留点香火。鬼知道他老人家怎么想的。
==參考文獻=={[reflist}}
8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