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叶楚伧

增加 4,45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叶楚伧
| 圖像 = [[File:叶楚伧.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9775086409&di=e173527a632af973527c6e58c9d26bab&imgtype=0&src=http%3A%2F%2Fn4.cmsfile.pg0.cn%2Fgroup1%2FM00%2FA4%2F75%2FCgqg11hq9giALMqCAAFllBPJnjI260.jpg%3Fenable%3D%26w%3D550%26h%3D728%26cut%3D 原图链接][http://toutiao.chinaso.com/ls/detail/20170103/1000200033003881483404807771381300_1.html 来自 民国日报 的图片]]]
}}
[[File:Ye Chucang.jpg|thumb|250px|叶楚伧]]
'''葉楚伧'''({{bd|1887年|10月14日|1946年|2月15日|catIdx=Ye葉}})原名'''宗源''',字'''卓書''',別字'''小鳳''',[[江蘇省]][[昆山市]][[周庄镇 (昆山市)|周庄镇]]人。[[南社]]诗人、[[辛亥革命]]人物、[[国民党]]元老、报人、作家,教育家。曾担任上海《[[民国日报]]》主编,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委兼秘书长。位于[[周庄镇 (昆山市)|周庄镇]]的[[叶楚伧故居]]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常务委员兼青年妇女部长,与当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的[[毛泽东]]严重不和,至12月将毛泽东排挤出上海。'''叶楚伧'''
1939年12月葉 ({{bd|1887年|10月14日|1946年|2月15日|catIdx=Ye叶}})原名'''宗源''',字'''卓书''',别字'''小凤'''<ref>[http://ent.sina.com.cn/x/2008-12-26/03302316905.shtmll 江南才子叶 傖接 伧],新浪影音,2018-12-26</ref>,[[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昆山市)|周庄镇]]人。[[南社诗人]]、[[辛亥革命]]人物、[[国民党]]元老、报人、作家,教育家。曾担 上海《[[ 朱家驊民国日报]] 》主编,国民党 中央 執行 执委会常 員會 書長职务 书长。位于[[周庄镇 (昆山市)|周庄镇]]的[[叶楚伧故居]]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46年在上海病逝。==生平经历==
== 参考文献=早年生活===*中华军 叶楚伧原名宗源,字卓收,楚伧是他从 网:[http://www.junshi.com/junshilishi/79509/ 《毛泽东早年在国民党中央机关 新闻 工作 时所用 笔名,叶楚伧1887年10月4 子》出生于江苏吴县周庄一个书香门弟之家。其父叶凤巢是晚清秀才,为人甚是慷慨,又爱广交朋友,因不事生产,致使家道逐渐中落。叶楚伧11岁时,母亲去世,遂由姨母抚养长大。 叶楚伧自幼聪慧,一开始受业于同乡的[[唐鄂]]{{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不久便离开周庄,先后寄读于任氏、叶氏家塾。后来又回到家乡师从邑中石宿陶小址,博览群书,并在学业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0 auto"|- ! {{CHN1928}}([[國民 1902年,叶楚伧参加了县试和府试,均名列前茅。参加院试时则落榜了。那时正值清末新政,清 政府]] 为兴办教育而开办学堂。叶楚伧16岁那年考入了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后改名为南洋大学,是交通大学的前身 {{先代次代|[[ 。 同年暑假,叶楚伧转入庞青臣在浙西南浔镇主办的浔溪公学,在高级班继续学习。入学后不久,浙 蘇省 ( 发生学潮,浔溪公学解散。于是,叶楚伧便召集了浔溪公学的几位同学,在桐乡县的濮院镇一起“研讨学问”,互相切磋所学知识。恰逢邹容的《革命军》一书出版并对青年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叶楚伧和他的同学也得到一本,这本书便开始在他们手 争相传阅。每逢星期日,他们还在濮院镇公开演讲,宣传革命。这段经历也就成了叶楚伧接受资产阶级 國)|江蘇省]]政府 席|<small>1930年3月 - 1931年12月</small>|[[鈕永建]]|[[顧祝同]]}}|}革命思想的开始。
{{ 1904年,叶楚伧考入了苏州高等学堂,在那里学习了3年,在即将毕业时,发生了一件事。那时,有学生在不经意间发现学校的监督人员私自更改考卷名次,这一舞弊案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愤怒,叶楚伧等学生痛打学校监督人员。学生的行为引起了当局极大的不满, 江苏 巡抚端方下令缉拿,并打算以革命同党的罪名关押他们。叶楚伧得到消息后离开学校,避居于友人柳亚子家中,免去了牢狱之灾,但还是被苏州高等学堂除名了。这时,同盟会员,叶楚伧的同乡陈去病在汕头主办《中华新报》,因病辞职,便推荐叶楚伧来担任笔 长官|ROC}}{{ ,这样,叶楚伧经 上海 市市长}}{{ 赶往广东汕头。 在汕头参加《中华新报》是叶楚伧从事新闻工作的开始。到职后,他写了很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宣传革命思想。其文笔雄浑泼辣,针砭时政,文章很受欢迎,《中华新报》销量大增。1909年春,在《 華民國立法院副院長}}华时报》创始人谢逸桥的介绍下,由谢良牧主盟,叶楚伧正式加入同盟会。 1910年,叶楚伧参加了陈去病、柳亚子等人组织的“南社”。
{{DEFAULTSORT:Ye葉}}[[南社]]以“文字革命”为宗旨,借诗文来提倡民族气节,推动革命思想的传播。之所以取名南社,是因为“南者,对北而言,就是反对北廷的标志”。叶楚伧在《梦吴江行》中写道:“君王不向鼎湖去,五革何处非疆场。朝以太庙负矢出,暮挟胡俘北门入。”以表达自己对反清和参加资产阶级革命的雄心壮志。 叶楚伧广泛地接触汕头、潮州、梅州等地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交往后,他们决定组织“诗钟社”。诗钟社表面上是诗词唱酬之会,实际上则是联络革命党人从事革命活动的组织。在这期间,他写了很多文章和诗词,都收入在《楚伧文存》和《南社集》。
[[Category:葉姓|Chu楚]][[Category:崑 叶祖籍吴江县北厍叶家埭,生于周庄镇(现属昆 人]][[Category:辛亥革命人物]][[Category: 市), 自小在周庄长大,身材魁梧,桔皮脸,有幽燕之气,恰如其名。早年参加同盟会。1912年 國國 黨黨員]][[Category:西山會議派]][[Category:中華 国成立后,先后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生活日报》,并一度入《 國教育家]][[Category:中華 立报》操笔政。1916年,与邵力子合办《 國作家]]国日报》,任总编辑,抨击袁世凯称帝。[[Category:中華民國記者]][[Category:中國國民黨秘書長]][[Category:立法院副院長]][[Category:中国 1924年1月,被选为 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 ,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常务 委员]][[Category: 兼青年妇女部长。1925年参加反对孙 山联俄联共政策的西山会议,被选为西山会议派的 国民党 第三届 中央执行委员会 常务 委员]],其所主持的《民国日报》也为西山会议派所控制,1926年国民党二大停止其《民国日报》总编辑职务。北伐战争开始后,任职于蒋介石总司令部。 [[Category: 1927年参加清共的“四一二”事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二届 央特别委员会候补委员。1929年后,曾被选为 国民党第 三、 、五 届中央执行 委员、常务委员和政治 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长、秘书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 1935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公余兼职文教,创办大型《文艺月刊》,编印《文艺丛书》、《读书杂志》等。抗战胜利后,奉派为江苏宣抚使。叶楚伧著有《世徽堂诗稿》、《楚伧文存》以及小说《古戌寒笳记》、《金阊之三月记》等作品。 1946年叶楚伧在上海病逝,终年60岁,公葬于苏州木渎灵岩山。 ==视频== ===== 叶楚伧故居 ====={{#iDisplay:w01563ssu44 |480|360|qq}} ==参考资料==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