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叶楚伧

移除 1,215 位元組, 5 年前
早年生活
1902年,叶楚伧参加了县试和府试,均名列前茅。参加院试时则落榜了。那时正值清末新政,清政府为兴办教育而开办学堂。叶楚伧16岁那年考入了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后改名为南洋大学,是交通大学的前身)。 同年暑假,叶楚伧转入庞青臣在浙西南浔镇主办的浔溪公学,在高级班继续学习。入学后不久,浙江发生学潮,浔溪公学解散。于是,叶楚伧便召集了浔溪公学的几位同学,在桐乡县的濮院镇一起“研讨学问”,互相切磋所学知识。恰逢邹容的《革命军》一书出版并对青年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叶楚伧和他的同学也得到一本,这本书便开始在他们手中争相传阅。每逢星期日,他们还在濮院镇公开演讲,宣传革命。这段经历也就成了叶楚伧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开始。
 
1904年,叶楚伧考入了苏州高等学堂,在那里学习了3年,在即将毕业时,发生了一件事。那时,有学生在不经意间发现学校的监督人员私自更改考卷名次,这一舞弊案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愤怒,叶楚伧等学生痛打学校监督人员。学生的行为引起了当局极大的不满,江苏巡抚端方下令缉拿,并打算以革命同党的罪名关押他们。叶楚伧得到消息后离开学校,避居于友人柳亚子家中,免去了牢狱之灾,但还是被苏州高等学堂除名了。这时,同盟会员,叶楚伧的同乡陈去病在汕头主办《中华新报》,因病辞职,便推荐叶楚伧来担任笔政,这样,叶楚伧经上海赶往广东汕头。 在汕头参加《中华新报》是叶楚伧从事新闻工作的开始。到职后,他写了很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宣传革命思想。其文笔雄浑泼辣,针砭时政,文章很受欢迎,《中华新报》销量大增。1909年春,在《中华时报》创始人谢逸桥的介绍下,由谢良牧主盟,叶楚伧正式加入同盟会。 1910年,叶楚伧参加了陈去病、柳亚子等人组织的“南社”。
[[南社]]以“文字革命”为宗旨,借诗文来提倡民族气节,推动革命思想的传播。之所以取名南社,是因为“南者,对北而言,就是反对北廷的标志”。叶楚伧在《梦吴江行》中写道:“君王不向鼎湖去,五革何处非疆场。朝以太庙负矢出,暮挟胡俘北门入。”以表达自己对反清和参加资产阶级革命的雄心壮志。 叶楚伧广泛地接触汕头、潮州、梅州等地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交往后,他们决定组织“诗钟社”。诗钟社表面上是诗词唱酬之会,实际上则是联络革命党人从事革命活动的组织。在这期间,他写了很多文章和诗词,都收入在《楚伧文存》和《南社集》。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