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山法门

增加 5,50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东山法门</big> '''   |-   | File:E1c3964dccfe9e80.jpg|缩…”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东山法门</big> '''
 
|-
 
|
[[File:E1c3964dccfe9e80.jpg|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MmLkEkL0TkKIMkLELjbgQmLkEmrELjbkRmLkElbYTkKIMkrELjbgRmLkEkLYTKVeRFTbxHUwElKJ6wu9DxqRLzO1H1qR7zOMTMkjYKTiBHUMElKJ6zeV%2Fj%2FlBz%20cGwOVFj%20lGmTyRFCflWaIPjepHwO9Gj%20lHzo%3D%3D_-1125193965&query=%E4%B8%9C%E5%B1%B1%E6%B3%95%E9%97%A8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东山法门'''指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

==历史演进==

合浦之有寺庙,以东山寺为始。
秦汉之际,南越王赵佗驻军合浦,设行宫作大本营,指挥训练水师,筹集军粮,反击入侵的瓯雒国军队。
汉末三国纷争,合浦郡时为吴土,时为晋地,战事频繁,南越王行宫由是湮没。
晋兴,郡人在行宫故地建灵觉寺,为广西现存最早的两间寺庙之一,故有“三廉古刹”之称。
南朝萧梁时期,天竺高僧达摩渡海而来,到[[东山寺]]参禅礼佛时,赞东山寺有“佛光云霞”之瑞。
隋唐一统,佛教兴盛,灵觉寺一度以达摩之言改称“[[云霞寺]]”。
宋,宝山成禅师拜缘至珠城,因闻达摩之名及所留圣迹,遂立愿重修扩建寺庙,寺成,以达摩所创禅宗传至五祖弘忍东山开法,史称“东山法门”,故以“东山”为寺名,以示系出禅宗“东山法门”之源。
时为一方胜景,岭南名刹。
那时,东山寺建成四进,南北两庑。其一山门,其二金刚殿,其三大雄宝殿,其四观音殿。供奉四大天王,佛祖释迦牟尼及阿难和迦叶、十八罗汉,观音大士,护法天尊诸法相。
由是,东山寺佛缘深厚,名声显于三廉,功德广播八属。

=='''环境'''==

东山寺为历代历朝名人雅士,官宦谪臣、居士僧侣探胜寻踪、抒怀寄情、问禅悟道、皈依佛缘之所,时人或“理屐携琴看舞鹤,邀朋扶杖伴僧间”,或“镇日论诗频击钵,白云深处不思还”。
“菩提老树迷孤寺,明镜高台接远山”、“风送梵钟喧上界”、“枯座跏趺老衲间”。三廉古刹,意境精妙,气派超凡,警世脱俗,幽雅辟尘之地,千古传诵。宋礼部尚书,大学士苏东坡居廉时,至寺访僧,欣然留书题句云:“孤云出岫岂求伴,锡杖凌空自要飞。为何庭松尚西指,不知名奘几时归。”极尽古寺禅意精妙。清鲍俊为之作联:“宝花飞上界,灵鹫起东山。”又书牌匾“三联廉古刹”。
护法天尊韦陀殿亦有联云:“身是将军心护法,志归大士力降魔。”字体庄重凝厚,沉稳储蓄,更添加古寺神韵。清提督冯子材、廉州知府等也为东山寺修建捐资,碑刻留名。

=='''兴起'''==

'''东山法门的兴起'''
达摩(磨)所传的禅,到初唐而忽然隆盛起来。被尊为四祖的道信,住蕲州(今湖北)黄梅县的破头山(约公元六二0──六五一),会下有五百多人。
到了弟子弘忍。也就是五祖,在破头山东(所以也称东山)的冯茂山,继续弘扬(六五二──六七四),学众多到七百多人,成为当时中国的禅学中心。杜朏的‘传法宝纪’(七一三──作),形容当时的盛况为:“既受付嘱,令望所归。裾屦凑门,日增其倍。十余年间,道俗受学者,天下十八九。自东夏禅匠传化,乃莫之过”。
达摩的禅门,到这时才成为中国禅学的主流。再经六祖惠能门下──荷泽,南岳,青原门下的阐扬,进一步而成为中国佛法的主流。在中国禅宗的发展中,被称为“东山法门”的五祖弘忍,是有重要贡献的!五祖并没有著作,现有炖煌出土的‘导凡圣悟解脱宗修心要论’,署名“蕲州忍和上”,这也只是弟子们传述而撰集下来的。

'''修心要论'''
代表五祖禅的‘修心要论’,主要为:“夫言修道之体,自识当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故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菩萨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 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修心要论]]’,大致代表了五祖的禅。然“东山法门”的面目,最好从五祖门人,分化一方的诸大弟子,所表见的禅风去理解。虽然五祖门下,悟入有浅深的不同,应机设化的方便也不必相同,但同承五祖的“东山法门”,在差别中应有共同的部分。从五祖门下的共同部分,来理解“东山法门”当时的情况,应该是更正确的。
 
<ref>[https://www.sogou.com/sgo?query=%E4%B8%9C%E5%B1%B1%E6%B3%95%E9%97%A8&_ast=1633237249&_asf=www.sogou.com&w=01025001&hdq=sogou-clse-7221e5c8ec6b08ef-0099&duppid=1&cid=&s_from=result_up&oq=%E4%B8%9C%E5%B1%B1&ri=0&sourceid=sugg&suguuid=0b0df92e-3b2d-4608-a44b-36c61df810ab&stj=0%3B21%3B0%3B0&stj2=0&stj0=0&stj1=21&hp=71&hp1=&suglabid=suglabId_1&sut=12796&sst0=1633237262233&lkt=0%2C0%2C0&sugsuv=1596238843618830&sugtime=1633237262233   东山法门],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9-1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4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