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康士

增加 1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陈康士</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中国 [[ 唐代 ]] 琴家。晚唐僖宗(874~888)时的琴师,曾向东岳 [[ 道士 ]] 梅复元学琴,编有《琴书正声》十卷,书中集有《广陵散》、《大胡笳》、《小胡笳》等传统名曲八十余首。
==人物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陈康士,字安道,晚唐琴家,活动于唐僖宗时期,
<p style="text-indent:2em;">陈康士“创调共百章,每调均有短章引韵,类诗之小序。”即在大曲之前附有相应短曲。这些作品都收在他编的《琴谱》十三卷里,诗人姜阮,皮日休都为他的琴谱写了序。遗憾的是他的作品没有全部保存下来,但是这种编辑体例却一直沿续到明代,见于《神奇秘谱》、《杏庄太音补遗》等琴谱。
<p style="text-indent:2em;">他根据 [[ 屈原 ]] 的诗创作的琴曲《离骚》,是 [[ 安史之乱 ]] 后具有现实意义的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历代都有人弹奏。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僧居月《琴曲谱录》谓原曲为九段,后人衍为十八段。此曲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离骚》,具有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风格。第二段在低音区出现的音调,凄凉而压抑;它与第三段表现愤慨的音调交替变化出现,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层层曲折。第七段一扫沉闷的气氛,豪放自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全曲随情绪的起伏变化鲜明、生动。《琴学初津》在《离骚》后记中,以“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的评语,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调。
<p style="text-indent:2em;">除《离骚》谱,陈康士辑《琴书正声》十卷,其中包括《蔡氏五弄》等八十余首,又撰《琴调》十七卷,《琴谱记》一卷、《楚调五章》一卷,对晚唐琴学的发展繁荣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作品大多已轶失。<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06/10/29593897_556694426.shtml# 琴人琴史 | 善琴知名 —唐代琴人 陈康士 ]个人图书馆</ref>
99,9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