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锟

增加 3,6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王锟1.jpg|缩略图|王锟:[[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锟''',男,出生于1973年9月。[[甘肃]][[天水]]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ref>[https://www.jinhua.com.cn/app/news/jgzxw/2018-05-22/344418.html 金广早新闻》:浙师大科研院副院长王锟:金华精神就是笃实和包容来源:金华之声  发布:2018-05-22  ]</ref>== 基本情况人物事迹==  职称: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曾被聘为[[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最后 现任[[中华朱子学会]]理事,省哲学学会理事,[[浙江省朱子 历: 研究 生 最后 会]]副会长。入选省“之江青年社科 位:博士 者”和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计划 <ref>王锟教授当选浙江省朱子学研究会副会长 .浙江师范大学[引用日期2016-03-18]</ref>
  兼任职务:浙江 主要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研究。出版《[[孔子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和《[[朱学正传———北山四先生理学]]》、《[[怀特海]]与中国哲学的第一次握手》等专著3部,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世界文化论坛]]》(美)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省哲 社一般项目1项,曾获省社联首届社会科 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3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子项目“浙东 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ref>校报报道我院王锟教授 .浙师大法政学院网站[引用日期2016-03-18]</ref>===开设课程===《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论语读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 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的课题===  《北山四先生 学研究》,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排名第一。 ===已出版的著作===  1. 《孔子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齐鲁书社]],2006年8月
   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开设课程== 2. 中国哲 统文化》、《论语读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的课题==  《 —— 北山四先生理学 研究 》, [[上海三联出版 科基金重点项目,排名第一 ]],2010年5月 ===已 出版 发表 著作主要论文===  1. 孔子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 “天地以生物为心”——朱熹哲学的生本论 》, 齐鲁书社,2006年8月 《[[哲学研究]]》2006年2期
  2. 《朱学正传——北山四先生理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年5月。==已发表的主要论文==  1.《“天地以生物为心”——朱熹哲学的生本论》,《哲学研究》2006年2期。   2.《儒学与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会通的审视及反思》,《哲学研究》,2010年1期。
  3.《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光明日报》,2008年9月8日。
  4. 国学:民族自信力的试金石, 《光明日报》2007年1月11日。
  5.《儒学的目的性问题》, 《 [[ 中国哲学史 ]] 》2003年第4期。
  6. 《寻求“精英思想”与“民众观念”的统一》,《 [[ 南京大学 ]] 学报》,2005年第2期。
  7. 《儒学对唯物辩证法形成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研究与现实》,2007年第3期。
  8.《17、18世纪欧洲文化视野的孔子》,《 [[ 孔子研究 ]] 》,2001年第4期。
  9. 《从巫仪文化到实践理性——以<周易>和“三礼”为视镜》,《人文杂志》2002年第2期。
  11.《 论怀特海哲学对牟宗三的影响》,《哲学门》2009年4期。
===所获学术荣誉===  1. 论文《儒学的目的性问题》 ,获 [[ 浙江省社科联 ]] 首届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    2.论文《寻求“精英思想”与“民众观念”的统一》,获省社联第五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2008年。 ===其他荣誉与称号===  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第三层次。===《光明日报》刊发研究成果===2012年1月9日、2月13日及2013年6月17日,《光明日报》分别刊发了法政学院王锟教授的文章,这是他在中西哲学比较视域下阐述其中国哲学特质和路径研究成果的“三部曲”。 《[[中国哲学的“路径预设”]]》一文探讨了中国哲学在宇宙本体论、思维方式和人生观方面的“预设”。文章认为:相对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在宇宙论上主张“万物一体论”,在本体论上以变动生生、相互关联的“事物”作为最真实存在,在思维上主张“关联感通的致思方法”,在人生观主张“成己成人的善治论”,这些观点密切相关,前后勾连,成为一有机整体,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哲学路径的鲜明特色,这就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路径预设。 《[[中国哲学路径的发生]]》一文则回答了中国哲学特有“路径”何以发生。文章认为:相对于西方,中国哲学路径发生于中国文明的“轴心时代”,有其赖以生长的历史土壤。即正是在大一统的大陆国家型世界观、与自然打成一片的农业生活方式、整体又有差序的家族社会、重视经世致用的士人阶层以及相互调适的人神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合力”,最终塑造了中国哲学的特殊路径。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一文则是深入哲学家的文化心态,进一步提炼中国哲学的特质。文章认为,相对于西方“探究型”的哲学,中国哲学是“关怀型”的哲学,体现在主客交互的认识论、一个而非两个的世界观、实践型的哲学家人格及“经典诠释型的”创作方式
  2. 上述三文以理 预设、历史根源和 《寻求“精英思想”与“民众观念” 化心态 统一》 递进次序 获省社联第五届青年 对中国哲学的特质和路径进行探讨。该研究成果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 优秀 学网]]等网站转发,引起了学界的关注。<ref>《光明日报》刊发王锟教授研究 成果 奖,2008年。==其他荣誉与称号==  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第三层次。 .法政学院[引用日期2016-03-18]</ref>
==参考文献==
133,5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