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毛泽东年谱

增加 25,54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毛泽东年谱</big> ''' |- | File:300 (3)3546789765678.jpg|…”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毛泽东年谱</big> '''

|-

|
[[File:300 (3)354678976567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8713/20141126042238-1347134184.jpg/30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9257493&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8713%2F20141126042238-1347134184.jpg%2F30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毛泽东年谱,共分为(1893-1949),(1949-1976)两个系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逄先知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2002年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3卷,全书139万字。《毛泽东年谱(1949-1976)》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年12月22日起在全中国发行。全书共6卷,近300万字。
==基本内容==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逄先知主编

字数:139万字

ISBN:9787507339932

书名:毛泽东年谱

类型:辞典与工具书

出版时间:1993年12月

开本:16

页数:3846页

品牌:[[新经典发行]]

卷数:3卷

语种:[[简体中文]]
==1893-1949==
《毛泽东年谱(1893-1949)》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逄先知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2002年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3卷,全书139万字。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详细记述毛泽东自1893年至1949年思想发展和生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它以大量的档案材料为依据,在详细记述毛泽东生平活动的同时,多侧面多角度地体现了他的科学思想体系,展示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同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和光辉历程,也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过程,以及他的胸怀、情操、气度和风貌。这部年谱从1985年开始编写,历时8年完成。它融资料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是了解和研究毛泽东的重要书籍,也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书籍。
==1949-1976==
《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一部记述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27年间的生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理论、决策、工作方法和各种活动,反映了他领导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历程。从这部年谱的记述中,还可以了解毛泽东在27年间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这部年谱以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发表了大量未编入毛泽东著作集中的讲话和谈话,同时又使用了其他文献资料和访问材料,内容非常丰富。
==出版发行==
199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共3卷),经过修订后再次出版,同时在全国发行。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年12月22日起在全中国发行。全书共6卷,近300万字。
==具体内容==
199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共3卷),经过修订后再次出版,同时在全国发行。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纪委刊文重温毛泽东反腐倡廉:吃得最好不过红烧肉,另外,中纪委网站12月22日刊文重温毛泽东反腐倡廉,全文如下: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留下许多彪炳史册的成功经验和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营造了世间罕见的清廉氛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本报组织刊发系列稿件,借以重温和探讨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相信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倡导节约 反对浪费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深知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的道理。因此,他把“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作为“修身”之道;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做“齐家”的训言;把“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针。

苏区瑞金时期,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给自己的粮食定量只是一线普通战士的3/4。延安时期,他自己种粮种菜,按规定标准领取伙食费,自掏腰包招待名士和外宾;送儿子跟农民学种地,儿子结婚仅送自穿的旧大衣。建国后,子女没有享受到任何特权,亲友想进京谋事,被毛泽东劝回。他一生从未办过寿庆,离世时没有任何物质遗产给子女继承,就连稿费也是“除了支援有困难的工作人员,主席的稿费大部分投入国家建设,一部分用于给党内的高级干部买书”。

1952年到1962年,毛泽东没做过一件新衣服,一件睡衣穿20年补了70多次,一双皮鞋穿了几十年,袜子都露脚趾头;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饭、一根菜,他都要捡起来吃掉;三年困难时期,他7个月不吃一口肉;即使过了困难时期,最好的伙食改善也不过是一碗红烧肉。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讲话、著作和实践中,毛泽东都特别强调勤俭节约。这是他洞察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渴求开创与封建习惯势力彻底割裂的新社会而产生的最朴素的观点。其论述之深刻,见解之精辟,行为之示范,为反腐倡廉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说,建国初期清正廉洁的党风和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是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分不开的。

发扬民主 依靠群众

这是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重要特征。

毛泽东发扬民主、依靠群众反腐的第一次实践是在中央苏区时期。面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的出现,毛泽东倡导成立了各级工农检察院作为党组织开展反腐败的办事机构;利用各种媒体大造舆论声势;成立了反腐败突击队、轻骑兵、工农法庭等群众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参加到反腐败斗争中来,取得了苏区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延安时期,民主人士黄炎培问我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毛泽东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标志着毛泽东发扬民主、依靠群众反腐败思想的成熟。建国后,毛泽东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作为反腐败的根本措施。

第一,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认为,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反动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的影响,所以,他首先在思想领域反腐防变,要求全党和全军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成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实践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第二,发动群众,开展反腐倡廉运动。毛泽东一贯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人民主体思想,在历次整党整风、反腐倡廉实践中,都争取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他非常重视人民监督,注重公开揭露问题。无论是在中央苏区还是在延安时期,也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每次反腐败斗争,基本上都是由于群众的参与而取得胜利的。

“打虎”用力 反腐从严

毛泽东熟读中国历史,清楚地知道,历代王朝的衰亡基本上都是由于统治集团生活腐化、不思进取导致的。因此,毛泽东对腐败十分憎恶,发誓不做李自成,也不允许下属学刘宗敏。在他眼里,丝毫容不得党内存在腐败,一旦发现腐败分子,毫不留情、严惩不贷。他曾经斩钉截铁地说:“谁要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毛泽东一生最重视的工作之一便是从严治党,防止党的变质,防止军人党员特别是干部队伍被腐蚀腐化。翻开《毛泽东选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打击贪污腐化防止消极腐败的文章和言论比比皆是。他把反腐败当做“打老虎”,主张“大老虎”“小老虎”一齐打,并指示“要注意打尽老虎,不要松劲”。比如,1932年,因贪色贪财致死人命的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判处死刑。这是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也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被处决的腐败分子。1934年,又对瑞金县财政部会计科长唐仁达、苏维埃大会工程所主任左祥云、于都县军事部长刘仕祥三个贪污分子判处死刑。毛泽东严惩腐败,执法如山,受到了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捍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1937年10月,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对陕北公学学生刘茜逼婚未遂,一怒之下,开枪将刘打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处这个思想和作风腐败分子以死刑。黄以为自己为革命有功,写信求助于毛泽东。毛泽东写信给法院院长雷经天。信中说:“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人。”

1940年,劳苦功高、身上有80多处战斗伤疤的老领导——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壁,公然贪污3000多元大洋。案发后,军区政府依法判处他死刑。肖以功臣自居,写信向毛泽东求情。毛泽东没有看信,沉思了一阵后,对带信的林伯渠说:“你还记得我怎样对待黄克功吧?”林说:“忘不了!”毛泽东接着说:“那么这次和那次一样,我完全同意法院的判决。”

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反腐败斗争,仅1939年至1941年上半年,陕甘宁边区就查出贪污案件1157件,惩治了一批腐败分子,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使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在延安乃至全国的威望大大提高。对此,中外媒体无不称颂陕北共产党政府是一个廉洁的政府、一个真正为民众的政府。

1951年11月,在是否枪决刘青山、张子善问题上,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两个,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非杀不可,挥泪斩马谡,这是万不得已的事情。1952年2月1日,北京市召开公判大会,由最高人民法院对7名大贪污犯进行宣判,其中两人被判处死刑。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对刘青山、张子善执行枪决。

这是建国之初反腐败的第一大案,史称“开国第一刀”。事后老百姓说,这两个人头换来了中国官场至少20年的廉政。

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形成了丰富的反腐倡廉思想。总结毛泽东的反腐倡廉实践还有很多。例如,加强学习、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教训反腐倡廉;加强世界观改造,从思想上反腐倡廉;废除专制,从体制机制上反腐倡廉;艰苦奋斗、联系群众,从作风上反腐倡廉;建章立制,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等等。

主要意义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出版,对于研究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论与工作实践,研究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经验和艰辛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由来和形成基础,有着重要意义。[3]
==推荐==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经中共中央批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一批著名研究毛泽东思想和生平的专家学者历经十多年,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访问了许多当事人,吸收了近年来最近学术理论成果,隆重推出了《毛泽东年谱》(1949-1976)。

《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记述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27年间的生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比较全面而充分地记录了他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过程,反映了他的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等。

《年谱》如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从这部年谱中,可以了解毛泽东在这27年间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具体到几乎每一天的情况。

《年谱》体现了资料性、学术性、传记性相统一,以档案材料为依据,采用客观记述方法,发表了大量未编入毛泽东著作集中的讲话和谈话,内容十分丰富而翔实。
==媒体推荐==
这部年谱的出版,对于研究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论与工作实践,研究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经验和艰辛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由来和形成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新华社
==目录==
《毛泽东年谱(1949—1976)1》目录:

1949年10月—12月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

《毛泽东年谱(1949—1976)2》

《毛泽东年谱(1949—1976)3》

《毛泽东年谱(1949—1976)4》

《毛泽东年谱(1949—1976)5》

《毛泽东年谱(1949—1976)6》
==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编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研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门。
==文摘==
1893年12月1893年诞生

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字咏芝,后改为润之。

祖父毛恩普,字寅宾,一生贫苦,勤劳厚道。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原为贫农,曾因负债被迫当兵多年。他治家谨严,善于经营,由贫农变为中农,后又成为富农。他性情暴躁,对子女要求严厉。母亲文素勤(文七妹),勤俭持家,敦厚慈祥,和善好施,乐于助人。胞弟毛泽民、毛泽覃,继妹毛泽建。

毛泽东幼年大部分时间在湘乡唐家圫外祖父家度过。外祖父家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务农为业,生活比较富裕。他同表兄弟们一起生活,六岁开始作些田间零星劳动。因受母亲影响,幼年曾信佛。

毛泽东在外祖父家期间,中国发生了甲午年的中日战争和庚子年的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中国被迫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1 9 0 2 年春1902年九岁

春从唐家圫外祖父家回韶山,入南岸下屋场私塾读书,启蒙教师邹春培。先读《三字经》,接着读《幼学琼林》、《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毛泽东记忆力强,能够口诵心解,很快领悟。在学了一些字以后,父亲便要他习珠算,并给家里记账。1 9 0 4 年秋1904年十一岁

秋到韶山关公桥私塾读书,塾师毛咏薰。1 9 0 5 年春1 9 0 5 年十二岁

春就读于韶山桥头湾、钟家湾私塾,塾师周少希。

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1 9 0 6 年秋1 9 0 6 年十三岁

秋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塾师毛宇居。在这所私塾里,继续读四书五经,并开始练习书法。毛泽东不很喜欢读经书,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曾读过《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1 9 0 7 年—1 9 0 8 年1 9 0 7 年—1 9 0 8 年

十四岁—十五岁停学在家务农。白天同成年人一起在田间劳动,晚间替父亲记账。虽然辍学,仍继续读书,读当时能找到的一切书籍,常常读到深夜。有一天忽然想到,小说书里有一点很特别,主要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这一点困惑不解。后来逐渐发现小说中颂扬的都是人民的统治者,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

这期间,从表兄文运昌处借了一些书,有一本是早期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书中主张设议院,办商务,讲农学,兴学校,使上下同心,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畅其流。还说到中国之所以弱,是因为缺少西洋的铁路、电话、电报、汽船等,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学习西方的原则。还有一本为改良主义者冯桂芬所著《校邠庐抗议》,该书对外国侵略和清政府腐败表示不满,并提出一些富国强兵的主张。毛泽东读了这些书,开阔了视野,萌发了爱国思想,激起恢复学业的愿望。

由父母作主,娶罗氏为妻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我十四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不久,罗氏因病去世。1 9 0 9 年秋1 9 0 9 年十六岁

秋复学,在韶山乌龟颈私塾就读,塾师毛简臣。

当时,韶山冲李家屋场由外地回来一位维新派教师李漱清。他常给韶山人讲述各地见闻和爱国维新故事,宣传废庙宇、办学校,反对信佛。人们对李漱清的言论有各种议论,毛泽东赞成他的主张,并同他建立了师生和朋友关系。1 9 1 0 年春1 9 1 0 年十七岁

春到韶山东茅塘一位秀才毛麓钟家里读书。选读《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还读一些时论和新书。

4月湖南粮荒,长沙饥民成群结队到湖南巡抚衙门示威要求平粜救灾,被巡抚的无理答复所激怒,冲进衙门,砍断旗杆,吓走巡抚。后饥民暴动惨遭镇压,许多人被捕杀。毛泽东和同学们对这件事议论多日,对“谋反者”所受冤屈深感不平。这件事给毛泽东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个时期,毛泽东读了一本关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开始意识到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

秋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1916年曾载于《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原文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署名西乡隆盛。据考证,这首诗不是西乡隆盛的作品,而是日本和尚月性所作,原诗是:“男子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东山小学除教经书外,还教授被称为“新学”的自然科学和其他新学科。有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体育教员,经常向学生讲述日本明治维新和列强窥视中国的情形,并教授音乐和英语。毛泽东在这所学校里很有长进,写得一手好文章,受到校长和教员们特别是国文教员的喜欢。萧三在《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说:“这个学校每个星期天的上午都要由教员出题目,由学生各自作一篇文章,作完后整天休息。毛泽东同志每次都认真为文,成绩很好,他写的‘言志’、‘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全校有名。”国文教员贺岚岗见毛泽东对历史很有兴趣,买了一部《了凡纲鉴》送给他。这时,毛泽东的心思不在读经书上,而经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对中国古代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的业绩表示仰慕,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同时也学到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从一本世界英杰传里,读到拿破仑、叶卡特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华盛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后,对同学萧植蕃(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 9 1 0 年秋在东山学堂期间,读了表兄文运昌借给的关于康梁变法的书报,其中有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毛泽东对这些书报反复阅读,有的可以背诵出来。对《新民丛报》连载的梁启超《新民说》一文,看得非常用心,并写有批语。对该文“论国家思想”一节所写的一段批语,说到两种君主制国家:一为“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一为“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这时,毛泽东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只是反对君主专制,而赞成君主立宪制,希望由康有为、梁启超那样的维新派进行改革。他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1 9 1 1 年春1 9 1 1 年十八岁

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读书。在这里,首次看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知道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知道黄兴在广州领导反清武装起义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英勇殉难的事迹,开始拥护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激奋之下,写一篇文章贴在学校墙壁上,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主张由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组织新的政府,反对专制独裁的清王朝。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5月国内掀起反对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权的运动。湖南绅、商、学界组成“湘路协赞会”,反对清朝断送主权借外债筑路。革命派焦达峰、陈作新等同谘议局的一些议员,策划领导反清政府的长沙起义。毛泽东和同学一起卷进这一斗争潮流。湘乡驻省中学学生以反对留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不满情绪。毛泽东和另一同学首先剪去自己的辫子,并强制十几个人也剪掉辫子。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在剪辫子事件上,我和一个在法政学堂的朋友发生了争论,双方就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反的理论。这位法政学生引经据典来论证自己的看法,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但是,我自己和反对蓄辫子的人,站在反清的政治立场上,提出了一种相反的理论,驳得他哑口无言。”<ref>[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404/c40531-24827175.html   逄先知 冯蕙:《毛泽东年谱》不仅有历史意义 还有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4-04</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2,2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