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蘇花公路

增加 14,17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right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蘇花公路''' </p>
|-
| style<center><img src="backgroundhttps:#CCFF00//image.peoplenews.tw/news/8d5e9374-7bd3-41fd-b052-71617fb95044.jpg" alignwidth= "280"></center><small>[https://www.peoplenews.tw/news/8d5e9374-7bd3-41fd-b052-71617fb95044 圖片來自peoplenews]</small> |} '''蘇花公路'''是位於[[臺灣]]東海岸的幹線公路,為省道[[台9線]]、[[台9丁線]]的一段,在[[台灣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經倡議修築原先清代之[[北路]]為「臨海道路」,1932年5月通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名'''<big><big>苏 花公路</big></big>''',之後並持續新建隧道及拓寬為柏油路面,1990年10月25日改為雙向通車。北起[[宜蘭縣]][[蘇澳鎮 (臺灣)|蘇澳鎮]]白米橋,南迄[[花蓮縣]][[花蓮市]]中山中正路口花蓮中山路郵局前,全長118公里(現今里程縮短至102.4公里),大致依海岸線修築,間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為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 儘管蘇花公路是一條著名的景觀公路,但台灣東海岸盛產[[大理石]]、[[石灰岩]]和砂石等工業原料,故常在此路上見到砂石車和大貨車高速通行,而且沿路外海太平洋海底處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帶,地震發生非常頻繁,邊坡土石極易鬆動,不論天候晴雨都可能有落石。尤其在大雨或[[颱風]]過後更常會出現[[落石]][[坍方]]等,因此屬於經常需要維修照顧的公路系統。蘇花公路沿岸海底[[落差]]急遽下降,加上[[黑潮]]海流流速強,不適合[[親水]]活動,已有多起落水者意外記錄。 == 歷史 ===== 蘇花古道 ===1874年,臺灣發生[[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為鞏固邊防與安撫原住民,由欽差大臣[[沈葆楨]]派遣[[臺灣道]][[夏獻綸]]與[[福建省]][[陸路提督]][[羅大春]]修築[[理蕃道路]]。經費時兩年,開闢「平路一丈,山蹊六尺」為準之路,俾能通行輿馬,與當時完成的[[崑崙岰古道|-崑崙坳古道]]形成一南一北,因而被稱為「'''北路'''」,即現今所稱「'''[[蘇花古道]]'''」。 路線是北起蘇澳,沿途經過東澳、大南澳、大濁水、大清水、得其黎、新城、歧萊花蓮港、[[吳全城]]、大巴籠、周塱社,南迄至秀孤巒水尾。全程總長308里。北路開通前的交通貿易都靠海路,陸路則僅為東西向的原住民遷徙路線、獵路。北路沿著峭壁開出,相當狹小曲折,路寬僅約一丈多,且路況不穩定,時有坍塌的情形,交通功能極為有限。 但對於清朝開山撫蕃的政策下,有宣揚國威、防堵海寇、移民開墾、獲取資源等多重功能;然而此路修築後仍不時受到原住民侵襲,加上首尾間遠、駐防兵勇、維護不易、瘴厲疫病等問題,於完工後不及一年半即移紮駐營,任其廢棄。1881年曾有清朝營官何秀林帶兵重修,又有1889年[[劉銘傳]]副將[[劉朝帶]]再度疏通,但後者部將弁勇等人卻不日中伏,所帶官兵死傷逾半,在劉銘傳大軍圍勦後原住民雖投降,但實際上清代末年在東澳以南之路段可謂荒廢。 === 臨海道路 ===[[台灣日治時期|<center>日治時期]]後,北路被日人改稱為「'''大南澳路'''」、「'''沿岸理番道路'''」,沿線設置七個駐在所,多次整修拓寬。1916年,臺灣總督府眼見島內局勢穩定,開始著手於開鑿「'''東海徒步道'''」,費時7年,將路寬拓增至12台尺,於1923年完工後,可供辦公、行旅之人來往,但車輛依然無法通行。 1925年,為了使車輛通行,將路幅拓為3.56公尺之寬,並於蘇澳到[[太魯閣口]]之路段鋪設砂礫路面,其中有部份之路段是為供車輪行駛,因而鋪設兩道混凝土(即[[剛性路面]]),然後於太魯閣口到[[花蓮港]]之路段則大幅拓寬為14公尺,鋪設砂礫路面。完工總長約120公里。合計有大型橋樑9座,隧道14處。全線於1932年通車,改稱為「'''臨海道路'''」,並編列為指定道路,沿線計有屬於以國庫或地方經費改善養護之。當時通車後的臨海道路,有[[東海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經營客運服務,提供巴士載運乘客來往於宜蘭、花蓮,每日對開二班車次,行車時間約莫於海運載客之航程。 === 蘇花公路 ===[[File: 臺灣戰後時期|戰後]],臨海道路改稱為「 蘇花公路」,最窄的路面僅有3.jpg|缩略图|居 5公尺,彎道的最小半徑則僅有15公尺,相當險峻。1980年代開始逐步拓寬,到1990年才開放雙線通車。 蘇花公路早年單線通車時期,南下北上車輛均需在各管制站依管制規定放行,從北往南設有蘇澳、東澳、南澳、谷風、和平和崇德共六處管制站。此時車隊多為日間通行,頭車必為[[臺灣省公路局]][[金馬號]]客車,行經斷崖路段,車 旅客往往無法看見狹窄道路的邊緣,僅見低處海色藍白,駕駛車行左旋右迴,讓人驚恐不已,印象無法磨滅。但在[[臺灣鐵路管理局]][[北迴線]]</center> 正式通車後,鐵路挾著安全、舒適、快速、便宜的優點,使得蘇花公路之定期客運路線慢慢走入歷史,雖一度有民營客運業者經營台北-花蓮客運路線,但和1970年代海路的[[花蓮輪]]一樣,重要的客運、貨運運輸,均已轉向鐵路,蘇花公路則轉為以景觀公路、採石運礦和區域性交通為主。 === 蘇花高、蘇花改、蘇花安 === 原計畫將長年面臨崩塌之虞的蘇花公路,改以興建[[蘇花高速公路]]做為可靠、安全的聯外道路,不過因[[蔣渭水高速公路#蘇花高速公路的爭議|諸多爭議]]而暫停原計畫,暫且實施「'''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因此被稱為「'''蘇花改'''」。 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分別於2009年11月26日、12月18日辦理專家學者深度座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則於2010年1月19日、8月20日召開兩次諮詢會,並在9月17日召開預審會;[[中華民國交通部]]則於2010年9月7日、9月15日、10月4日辦理民間團體溝通會議;蘇花改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亦於2010年9月28日送至環保署進入環評審查程序,環保署也於2010年10月18日召開專案小組初審會審查,11月1日召開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11月9日宣布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smallref>[http://big5.taiwannewtalk.cn/taiwan/tw_SocialNews/201012tw/t20101216_1650863news_read.htm php?oid=9604 来自 環評大會一如預期 6小時馬拉-{松}-通過蘇花改],載於newtalk.tw,2010年11月9日。</ref>,蘇花改的'''蘇澳-東澳段'''已於2018年2月5日通車,而'''南澳-和平段'''及'''和 国台湾网 -大清水段'''已經在2020年1月6日通車。  由於蘇花改計劃並未包括長約9.4公里的'''東澳~南澳段'''、長約4.8公里的'''和平~和中段'''、長約4.9公里或9.5公里 图片'''大清水~崇德段''',因此上述路段被納入「'''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劃'''」(蘇花安),目前行政院已核定、已完成可行性評估,目前亦已送到國發會審查中,之後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預計總經費為360億元,目前預計可以於2022年進行設計路線及施工階段,目標在2030年底前竣工並通車。 == 沿線地名 ==*[[宜蘭縣]][[蘇澳鎮 (臺灣)|蘇澳鎮]]: (以下為台9丁線)蘇澳市區→白米橋→砲台山(左岔路蘇南公路往[[南方澳]])→五公里→七公里(猴猴坑)→九宮里→正道橋(海拔約300-350公尺,蘇花公路臨海最高點)→烏岩角觀景台(蘇花公路安魂碑)→大坑橋(大崩塌區)→[[開路先鋒爺廟]](慶安堂)<sup>&#91;舊台9線112K-116K為豪雨嚴重崩塌處&#93;</sup>→東澳橋(以下至南澳橋,蘇花公路西側屬南澳鄉、東側屬蘇澳鎮)→南澳鄉東岳村/small蘇澳鎮東澳里→(以下為台9線與台9丁線共線)新澳隧道(長1162m,海拔約250公尺,以東有舊道往烏石鼻<ref>{{cite web|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N1aGXuSm-U |title= 舊蘇花公路 烏石鼻隧道 | stylepublisher="background: #CCFF00" align臺灣交通鐵道影像 台湾の鉄道映像 Taiwan Railway Movies BV2DP |date= center2018-02-16 | '''language=zh-TW}}</ref><bigref>[https://luodong.forest.gov.tw/0000142 區域型自然步道-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 羅東林區管理處]</bigref>''')→大灣→南澳鄉南澳村/蘇澳鎮南強里→南澳橋
|-*[[宜蘭縣]][[南澳鄉]]:
| align= light| 南澳橋→武塔([[泰雅族]]語:Buta)→澳尾橋(左岔路[[宜58線]]往[[南澳農場]])→南溪→魯基岳夫(日治時期為著名停車場,海拔約230公尺,Rukiyoh,旁有萼溫斷崖)→觀音(Go-on,又名高峰,海拔約224公尺)→觀音石146.930k→鼓音→谷風橋→[[漢本車站]](半分Hanbun/百里分、白來分,蘇花公路 間點)→澳花隧道(原 漢本隧道,長488m)→澳花村路口([[泰雅族]]語 利有亨Leyoxen、澳 公路)→大濁水橋155.520k(花蓮宜蘭縣界)
地理位置:台湾 *[[ 莲县 蓮縣]][[ 秀林 鄉]]:
大濁水橋155.520k→和平村157.620k([[太魯閣族]]語:克尼布Knlibu/克來寶Kinebo)→和中([[太魯閣族]]語:姑姑子/吾谷子Gukut)→和平隧道(長839m,以東則有舊路行經姑姑子斷崖的舊和平隧道<ref>{{cite web|url=https://news.openpoint.com.tw/v1/article?id=a54470f99b3a16e6a03a70b2365eb3c11ced207598492e518c998e099698db72 |title=看不見的象鼻隧道 攀岩才能重見它的風貌 |author=徐婉卿 |publisher=鏡週刊| date=2021-06-14 |language=zh-TW}}</ref>及'''象鼻隧道''')→和中隧道(長370m)→[[和仁隧道 (蘇花公路)|和仁隧道]](長783m)→和仁166.684k([[太魯閣族]]語:卡那崗/卡那岸Quragan)→卡南橋167.123k→和仁臨海短隧道(長28m,168k,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碑、清水斷崖北端)→仁清隧道(長200m,海拔約70公尺)→和清隧道(長315m)→大清水(吳錦文段長紀念碑)→[[大清水隧道 (蘇花公路)|大清水隧道]](長521m)→13號隧道(長632m)→錦文隧道(長406m)→小清水(匯源)→[[匯德隧道]](長1500m,蘇花公路最長隧道,其外靠海處〈得其黎斷崖〉有[[清水隧道 (蘇花公路)|清水隧道]]<ref>{{cite web|url=http://www.geotech.org.tw/upload/historical_activity_file/54_20200430161239740.pdf|title=工程地質研討會(22)~變質岩與隧道工程   度:118 km與會報導 |author=詹尚書、曹孟真、許珮筠 |publisher=財團法人地工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 date=2012-09-01|language=zh-TW}}</ref>,長513m,已封閉,部分路段改為小清水遊憩區)→崇德觀景台→[[崇德隧道 (蘇花公路)|崇德隧道]](長325m)→德惠橋《177k,[[清水斷崖]]〈得其黎斷崖〉南端》→板下(蘇花公路進入花蓮平地之始)→崇德村179.130k([[太魯閣族]]語:達吉利/得其黎Tkijig)→太魯閣大橋北端《右岔路為蘇花公路舊線([[花2線]]),往錦文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起   点 *[[花蓮縣]][[新城鄉 (臺灣)|新城鄉]] 宜兰县苏澳镇
终   点 興田(太魯閣大橋南端,[[台八線]][[中橫公路]]終點)→新城村185.100k→順安村([[阿美族]]語:Pibutingan)→南三棧189.100k([[縣道193號]]岔路,往七星潭)→加灣(景美、[[太魯閣族]]語 克澳灣Qowgan)→康樂([[阿美族]]語:Palamitan)→北埔196.300k(([[阿美族]]語:Hubu)、新城鄉公所)→ 莲县 蓮機場→嘉里([[阿美族]]語:加里宛Kaliyawan)→嘉興([[阿美族]]語:Cilapuk)→[[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前[[ 莲市蓮教育大學]])
开放时间 *[[花蓮縣]][[花蓮市]] 全天开放
著名景点:清水断崖、观音亭|}'''<big>苏 市界→府前路→花蓮縣政府(花蓮新市區)→美崙溪/中正橋→中正路(花蓮舊市區)→ 蓮中山 </big>'''位于台湾东部,沿着东海岸的悬崖峭壁修建而成,途 郵局前205.280k(中正 经过数不清的隧道,因为 况的崎岖难行,著名的特殊景观还伴随着灵异惊悚的乡野传说 花公路 就在惊叹与悬疑 原終點)→中正中華路口([[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花蓮文創園區]],右岔路往 奠定了「景观 華路為[[台9線#丙線|台九丙線]],為花東縱谷 公路 」的美誉。舊線,往[[鯉魚潭 (花蓮縣)|鯉魚潭]])→吉安溪(花蓮市界,仁里橋)
*[[ 公路的修建可谓巧夺天工!因为,中央山脉之东侧即滨临太平洋,山海直接相连,此地实为横亘于宜兰、花莲两地间的自然天险,形成悬崖峭壁之下即为汪洋大海的特殊景观,而苏花公路则辟建于此一自然天险之上。<ref>蓮縣]][[https://cnaphoto.culture.tw/home/zh-tw/road 走在高山與大海間的一條路──蘇花公路吉安鄉]] ,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ref>
花蓮市界(仁里橋)→仁里(中正路一段、[[阿美族]]語:Pukpuk)→南埔207.200k(蘇花公路新終點<ref>{{Cite book|title==''' 一一道來來道11:太平洋海岸 公路 歷史'''台11線人與路|author=李紀廷|publisher=苏花 交通部 公路 的修筑始于1874年 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year=2014|isbn=9789860408591|location=台灣|pages=}}</ref> 台湾发生左岔路往[[ 牡丹社事件台11線]] 后,清政府为巩固边防并安抚原住民 花東海岸公路 由钦差大臣[[ 沈葆桢]]派遣台湾道夏献纶与福建省陆 花東縱谷公 提督[[罗大春]] 修筑理蕃道路。两年后,开辟「平路一丈,山蹊六尺」为准之路,与当时完成的昆仑坳古道形成一南一北,被称为「北路」,即今所称「苏花古道」。
== 日治时期后, 替代道路 ==由宜蘭羅東[[台7丙線]](羅天公路)後接[[台7線]]( 橫公 沿线多次整修拓宽。1916年,)達棲蘭後[[ 台湾总督府台7甲線]] 着手开凿「东海徒步道」,费时7年,将 (中橫支線)達梨山後[[台8線]](中橫公路)後達花蓮新城接[[台9線]]。蘇澳至東澳、南澳至和平、和中至和仁、和仁至大清水等四個 拓宽至12台尺,1923年完工后, 供人员来往,但车辆仍无法通 [[台9丁線]](舊蘇花公路)
1925年,将路幅拓宽为3.56 == 沿線景點 ===== 清水斷崖 ===蘇花 尺,部份 段为供车辆行驶而铺设两道混凝土 沿線最著名的景點是[[清水斷崖]] 然后于 主要界於崇德到和仁(或和中)之間約9至21公里斷崖<ref>[https://www.taroko.gov.tw/zh-tw/Tourism/AttractionDetail?id=12 清水斷崖 鲁阁口到花莲港 魯閣國家公園]</ref>。斷崖峰頂 路段则拓宽为14 清水山(清水大山)海拔2408 公尺, 完工总长约120 斷崖之北端台九線約168 公里 。全线于1932年通车,改称为「临海 處為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和仁界址碑所在(若列入姑姑子斷崖則北端從和平村和中的和平隧 路」 北口起算) 。「 临海道路 清水斷崖 通车后有东海自动车运输株式会 於日治時期曾經由[[台灣日日新報]] 经营客运服务 讀者票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 提供巴士载客来往于宜兰、花莲,每日对开二班车次 戰後也曾被[[台灣省政府]]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 二次世界 紀念碑 ===*羅 战后 春開闢道路里程碑記:位於宜蘭縣[[蘇澳晉安宮|蘇澳鎮晉安宮]]內,立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 临海 由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囑託其幕僚范應祥撰文記述 道路 改称 開闢經過等情事。*遭難碑:在東澳的烏岩角附近,有一廟稱「[[開路先鋒爺廟|慶安堂]]」,又名「開路先鋒爺」,原刻 遭難碑」,立於1917年12月。紀念[[台灣日治時期|日治]]至[[臺灣戰後時期|二戰後]]開闢蘇 花公路 而不幸殉職的12位日籍與台籍工作人員。*大南澳抵達紀念碑:此碑為清代提督羅大春所立,位在南澳往朝陽漁港的叉路上(蘇澳鎮朝陽里)。*[[莎韻之鐘]]紀念碑:位在[[南澳鄉]]武塔路段,距[[武塔車站]]不遠處。*觀音石:位在觀音一號橋的觀音石上 最窄 有一台灣省公 面仅3.5 局於84年9月立的碑文,記載巨石在1993年(民國82年)3月墜落,入土二點五 公尺 。觀音石位在第二觀音橋畔,命名來由應參照49年5月觀音瀑的原始由來 石上繪有觀世音菩薩像供人膜拜。*殉職碑:位在大清水服務站北側清水橋畔,原碑立於1922年11月,是紀念日治時期不幸殉職的51位築路工人,現存為後續修建。*吳故段長錦文殉職紀念碑:位在大清水服務站北側清水橋畔,紀念1950年6月7日殉難於清水斷崖的前省公路局花蓮工務段首任段長吳錦文先生。*故丁監工員培俊殉職紀念碑:位在和仁隧道外的蘇花公路舊 上,紀念1973年,殉難於清水斷崖 最小半径则仅15 前省 尺。1980 路局丁培俊先生。*蘇花公路安魂碑:位於台9線114.2公里處,悼念2010 开始拓宽,1990 遊覽車墜海事故。詳見[[2010 开放双向通车 蘇花公路遊覽車事故]]
=== 觀音亭 ===1993年(民國82年),3月蘇 花公路 早年单线通车期间 彎道改善工程時 南下 巨大觀音石由上高邊坡墜落原第二觀音舊橋頭 上车辆均需在各管制站依规定放行 引道入土2.5公尺 从北往南设有[[苏澳]]、[[东澳]]、[[南澳]]、[[谷风]]、[[和平]]和[[崇德]]共六个管制站。此时车队多为日间通行 可謂一大奇蹟 头车必为 公路局 的金马号客车 及地方善心人士 行经断崖 因地名為觀音之緣 旅客坐在车中无法看见狭窄道路的边缘 於觀音石上恭刻觀世音菩薩乙尊 仅能看见低处的海面,行使过程中左右回旋,坡度起伏极大,人在车中更觉惊心动魄 暨興建觀音亭及蓮花池各乙座
== 在北回铁路通车后,客运货运运输都转往以铁路为主,苏 事故 ==花公路 之定期客运走入历史,苏花 曾被稱為「死亡 公路 则转型为景观公路。<ref>」,[[https://cnaphoto.culture.tw/home/zh-tw/road 走 內政部警政署]]的統計資料指從1997年至2008年5月1日期間, 高山與大海間的一條路── 蘇花公路],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ref>發生的交通事故共造成1,046人死亡,13,488人受傷。
==''' 不過根據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與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戴興盛分析內政部警政署及[[交通部 公路 塌方'''==2010年10月下旬 總局]]統計,在2001至2007年間 风“鲇鱼”及东北季风影响, 九線由 湾各地连日来普降大雨,东 部山区的雨量尤其惊 到屏東楓港共627 ,导致苏(澳)花(莲)公路沿线落石坍方不断,大批游客乘坐的游览车遭遇坍方而受困 因交通事故喪生 ,其中 大陆游客约120人。<ref>[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3160340.aspx 蘇花公 路遊覽車 路70公里距離喪生65人,還排不上 事故 處非2010年陸客團墜海點 台9線新舊差很大],中央通讯社</ref>發生率前三名(池上馬蘭段、瑞穗玉里段和林榮光復段)。
=='''公路未來'''== 原计划将长 前述十 面临崩塌之虞 內造成1,046人死亡 數據統計可能錯誤引用全台九線總和,而非單指蘇 花公路 ;惟以上數據資料並未區分天災事故與人為事故 改以兴建苏 尚無法解釋蘇 公路受天災事故影響較 的比例,故推測會有「死亡公路」的印象乃自於蘇花 公路 作为联外道 相較其他公 ,不过因诸 擁有較 争议 天災事故所造成的傷亡比例 為之。自[[臺汽客運]]於1997年2月1日<ref>{{Cite book|title=蘇花道今昔|author=李瑞宗|publisher=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year=2003|isbn=9570141069|location=花蓮|pages=}}</ref>、[[福和客運]]於2006年12月21日 駛北花線客運路線後 实施「台9线苏 原無全程行駛蘇 花公路 山区路段改善计划」 的定期客運或公車班車;於2020年起 ,因 此被称为「苏 [[蘇 花改 ]]開通後有[[國光客運]]與[[葛瑪蘭客運]]新開闢聯營之201及201A公車班次,[[統聯客運]]1663<ref>[https://www.ubus.com.tw/Booking/StationInquiry/96 統聯客運時刻表]</ref>、[[首都客運]]1580、[[臺北客運]]1071<ref>[https://www.capitalbusgroup.com.tw/CTBUS/index.html 首都客運、台北客運時刻表]</ref>三條北花線客運路線亦有於[[蘇澳]]設點並中停載客往來蘇花間
直到今日,苏 花公路 都被公路总局列为风险最高的路段。苏花改主要目 歷年來曾發生過 在改善台9线苏花公路危险路段,共有苏澳至东澳、南澳至和平、和中至 清水3路段,总计改善长度约38.8公里,工程 事故 括8座隧道,总长24.5公里。括:
环保署于2010 *1972 年11 月9 月13 有条件通过环评审查 苏花改的苏澳-东澳段已于2018年2月5日通行小客车、2018年5月7日通行 [[ 客车、2019年1月17日开放 華技術學院| 货车通 華工專]]師生在畢業旅 。其余 途經蘇花公 段所有 時,遊覽車在現今和仁 隧道 皆已完成贯通,目前同步赶工,预计2020年1月10日全线通车。北口被落石擊中墜下邊坡<ref>[httpshttp://www.thb.gov.tw/sitesTM/chMenus/modulesMenu09/newsmain0901/news_detailsdownload/CommonStory.pdf 《路遠情長:公路人的共同故事》(註:該內文應是誤植為79年11月13日)]</ref>,造成20人死,25人輕重傷。<ref>[http://dava.ncl.edu.tw/TOVODBookInfo.aspx?nodev_file_no=eeb33aa6cca-1-20001-58a1nw-4d5dttvdy-b6aa19721128_08-28dd4d5270b0n.asf&idfile=baf550f4n&acn=ttv154137 台視全球資訊網-93b8國家圖書館-4226-b5e7-cbd7ecc588f5 《台灣記憶: 因應蘇花改蘇澳至東澳段即將通車,持續推動蘇花路廊交通改善作為], 大華工專與 公路 協調會》] 1972年11月28日。</ref>
=='''主要景点'''==苏花 *2004年8月15日:東澳段123.7 路沿途可看海景峭壁 里處 右側山崖約20公尺高處落下 边是蔚蓝 顆高2.5公尺、寬1公尺 浩瀚 重約3公噸 太平洋 巨石 砸中 边是峭壁悬崖 輛轎車貫穿車體 沿途风光秀丽 車內尤姓一家4口中3人罹難 沿线景点众多 僅6歲小女兒躲過一劫 <ref>{{cite news |title=三公噸落石砸死一家三口 蘇花公路慘劇六歲女童倖存|url=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040816/2XV5XKEBU3OJHLPS4NJZTNUJSY/}}</ref>
===清水断崖===最著名的景点是清水断崖 *2010年10月21日,受[[超强台风鲇鱼 (2010年)|超强台风鲇鱼]]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吹襲影響 由和仁至崇德的 蘇花公 路112.8公里至116.1公里之間 段發生七處大坍方。據台灣[[交通部公路總局]]表示 都屬於清水斷崖 這是通車78年來最嚴重 範圍 坍方事件。這次的意外造成一人死亡,造成25人失蹤 约有十数公里。断崖峰顶之清水山 包括21名來自[[廣東]][[珠 拔2407米 ]]的旅行團員 清水断崖之北端台九线168公里处为今日太鲁阁公园北界。清水断崖于日本殖民时期曾经日日新报社读者票选为台湾十二胜之 名中國大陸籍領隊[[田園 (人名)|田園]] 在不同时期也与太鲁阁峡列为 一名 湾八景之 灣籍遊覽車駕駛蔡智明,以及 部銀色小貨車(車號3690-HA)失聯,車上有夫婦許枝容、林金珠兩人 <ref>詳見[[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381.html 2010年 蘇花公路 .清水斷崖],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81)</ref>[[File:清水斷崖123.jpg|缩略图|居中遊覽車事故]]
===观音亭===景点还有 “观音亭”等。1984年9月 *2017年5月28日 一块巨大的观音石坠落 恰逢端午節連假第2天 入土2蘇花公路112.5米,可谓一大奇迹, 6公里處[[宜蘭縣]][[蘇澳鎮 (台灣)|蘇澳鎮]]九宮里路段 地名为观音之缘 豪雨造成落石坍方中斷 故于观音石上刻观世音菩萨一尊 連日搶修於5月31日開放單向通行 暨兴建观音亭及莲花池各一座。<ref>[https://www.timelog.to/a5642622 宜兰苏花 [ 路147公里观音亭(观音石)路總局]] 稱完全修復約需5個月時間 因連假車潮壅塞,用 客</ref><center>人被迫開往[[File:觀音亭123.jpg|缩略图|居 橫公路]]及[[南迴公路]]</center> 方式繞過坍方路段。
==视频=====台湾最美苏 *2021年3月16日下午16時許,一輛遊覽車撞上蘇 花公路 在318川藏线面前 東澳-南澳段路邊山崖,造成6人死亡,39人受伤,據新聞報導 属于小巫见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裁定該案屬重 公路一級事故 却推向全世界立案調查並持續收集相關證據及安排後續檢測。<ref>{{Cite web |url=https://www.peopo.org/news/520113|title =蘇花遊覽車撞山釀6死39傷 運安會列一級事故調查|author=李忠衛|date=2021-03-17|publisher={{#iDisplay:m3229e5o8us[[PeoPo公民新聞]] |640language= zh-tw |360accessdate=2021-03-17|qqquote=}}</centerref>==参考资料==
== 參考文獻 == {{reflist}}[[Category:680 733 中國地理類志臺灣‎ ]]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