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翟秋白

增加 20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翟秋白
| 圖像 = [[File:0026c644e9c818dd567c0c.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160629/0026c644e9c818dd567c0c.jpg 原图链接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5568901844671499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99年1月29日
== 人物简介 ==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从1925年起,瞿秋白先后在党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机历史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当他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而无法在党的领导岗位上继续工作的时候,他并没有因困难而退缩,而是很快在文化战线上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如获至宝,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他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6月18日临刑前,他神色不变,坦然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还唱《[[红军歌]]》。到刑场后盘足而坐,回头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敌人可以消灭一个革命者的肉体,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为党为人民的崇高品格是杀不掉的,是永生的!”<ref>[1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4964/145592/4525681.html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 . 2013-12-5]</ref>
== 家庭背景==
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八桂堂是瞿秋白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这所住宅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 [[ 瞿世琥 ]] 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的有5子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 [[ 瞿世琥 ]] 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 生平经历 ==
== 大学助教 ==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 [[ 时事新报 ]] 》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7月6日,是瞿秋白永远难忘的日子,他在安德莱厅见到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节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的纪念集会,又一次见到了列宁,并聆听了他的演讲。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中国班单独编一班,该班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彭述之、[[任弼时]]、[[柯庆施]]、王一飞、[[肖劲光]]等,瞿秋白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并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1921年5月由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当时属俄共党组织,1922年春,正式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1922年底, [[ 陈独秀 ]] 代表中国共产党到[[莫斯科]],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
== 上海大学教务长 ==
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工作。于是瞿秋白于1923年1月13号回到北京。1923年2月,瞿秋白部分翻译《论列宁主义基础》。为了更好地传播列宁主义,瞿秋白翻译了斯大林著作《 [[ 论列宁主义基础 ]] 》中的《 [[ 列宁主义概述 ]] 》部分,同年4月22日在《新青年》第1号上发表。在此之前,瞿秋白还撰写了许多介绍列宁、共产国际纲领与策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方面的文章。1923年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海大学,瞿秋白亦到 [[ 上海大学 ]] 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也在1923年8月撰写发表了《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为上大的发展制定了宏伟的规划。他们设想把上大办成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并着手制定学校章程、整顿师资队伍、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建立共产党基层组织等项工作。同时,瞿秋白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季刊《新青年》的主编,同时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 国民党候补执行委员 ==
== 中共政治局委员 ==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瞿秋白同[[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刘少奇]]等领导了爱国反帝运动。6月4日,瞿秋白负责主编出版了我党第一张日报《 [[ 热血日报 ]] 》,报道上海和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消息。1926春病重住院,抱病写《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一书。
== 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央 ==
1927年2月7日,自编《 [[ 瞿秋白论文集 ]] 》。同月22日,上海工人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瞿秋白赶到拉斐德路暴动指挥所参与领导起义。当晚,出席中央和区党委联席会议,连夜起草《上海二月二十二日暴动后之政策及工作计划意见书》,提交中央特别委员会。2月25日至3月2日,出席中央特别委员会会议,讨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问题,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3月从上海到汉口,负责第五次代表大会事宜。4月11日,为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序。4月27日-5月9日,中共五大召开,在第一天陈独秀做中央报告后,第二天瞿秋白便散发《 [[ 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 ]] 》,尖锐的批评了陈独秀等以及共产国际为代表的右倾计划主义错误。瞿秋白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并任政治局常委。
1927年7月12日,共产国际指令改组中共中央的领导,[[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7月13日,瞿秋白和鲍罗廷秘密前往庐山,一是商讨中共中央的领导改组问题,一是计划武装暴动。下旬瞿秋白回到武汉,参加了7月25日召开的中央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同意了南昌举事的提案。8月1日,南昌起义终于实现。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 [[ 陈独秀 ]] 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八七会议是 [[ 中国共产党 ]] 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在中共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的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及秋收起义。瞿秋白的领导方式与强势作风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但11月在上海召开的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展了八七会议以来“左”的情绪,形成左倾盲动错误。12月广州起义的失败使瞿秋白等中央领导人有所觉悟,及时发现纠正了左倾盲动错误,并在1928年3、4月间的临时常委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在实践中基本结束了全国范围内的左倾盲动错误。
== 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
1928年5月中旬,瞿秋白抵达[[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两年时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但1927年夏,米夫、王明一伙捏造了“浙江同学会”事件。1929年夏,[[王明]]一伙利用联共反右清党运动,掀起中山大学风潮。他们先是举行“十天会议”形成“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在王明的带领下喧嚣、起哄、谩骂,使用一切卑鄙手段攻击中共代表团,将右倾和左倾的帽子一切扣到瞿秋白头上,导致秋白的三弟景白的“失踪”。1930年春在联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瞿秋白被撤销了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的职务,携妻子离开苏联回国,8月26日回到上海。在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批判立三冒险主义路线。但由于瞿秋白“没有认出立三路线和国际路线的根本不同”,对立三路线的批判不够彻底,于是1931年1月7日在米夫操纵下在 [[ 上海 ]] 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不仅开除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员,瞿秋白也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至此米夫达到了控制中共中央的目的,而野心勃勃的小人王明也一步登天,6月向忠发叛变后成为代理总书记,去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后,由博古(秦邦宪)接任临时中央总负责人。
== 苏区教育部部长 ==
瞿秋白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中,从开始就被人们记得,而且到现在还被人们争论着的,无疑当属那篇《多余的话》了。“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这句话不是还在现在的“小资”们的口中流传吗?
它曾经被认为是国民党反动派伪造的,以便达到污蔑坚贞的共产党员瞿秋白同志的。首先是,国民党站出来说,瞿秋白的文笔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模仿得了的。后来, [[ 周恩来 ]] 说他见过《 [[ 多余的话 ]] 》的手迹,确是出自瞿秋白之手。终于,人们不得不承认,它确是瞿秋白的遗书。
它又曾经被当作瞿秋白变节的口供。所以,在文革中,他的第二任妻子杨之华也遭到连累。
61,2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