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屋帽

移除 42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高屋帽''' </p>|-|<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chiyuanchin/1378819123-119802491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hiyuanchin.pixnet.net/blog/post/31179948-%E7%AB%8B%E7%83%8F%E5%B8%BD%E5%AD%90%E3%80%81%E4%BE%8D%E7%83%8F%E5%B8%BD%E5%AD%90%E8%88%87%E8%90%8E%E7%83%8F%E5%B8%BD%E5%AD%90~ 圖片來自痞客邦]</small>|}  '''高屋帽''',又稱'''高頂紗帽'''、'''高筒纱帽''',是[[漢服]]、[[和服]][[首服]]的一類,特徵是高頂形如屋脊,因而得名。最早出现于[[东晋]],流行於南朝至宋代,有白、乌两种<ref>{{Cite web |url=http://www.gg-art.com/dictionary/dcontent_b.php?bookid=232&strokes=8&bookdetailid=67448 |title=高屋帽 |access-date=2013-11-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04071816/http://www.gg-art.com/dictionary/dcontent_b.php?bookid=232&strokes=8&bookdetailid=67448 |archive-date=2013-11-04 |dead-url=yes }}</ref> 。其内型用铁丝编织而成,成为硬壳,内衬纱,外涂缯纱(缯是一种丝织品)。除了高頂之外,還有多種變化,最基本為無檐式,也有帽檐如卷荷狀、或連有下裙、長耳者。==中國==宋代時士庶依然有服烏紗高屋帽,由於[[白 紗高屋 帽]] 为天子、皇家亲贵使用 在隋唐之後已消失 多用于宴会和私 场合。<ref>《新唐书·车服志》:天子的"白纱 詩詞所提及高屋 者,视朝、听讼、 宴见宾客之也。" </ref><ref name="榖山筆塵">[http://www.bjdclib.com/subdb/clothing/anClotheLiterature/201303/t20130318_124485.htm 明于慎行《榖山筆塵》:「六朝士庶 應是指 烏帽, 惟人主宴居着白紗  ==歷史沿革==   乌纱高屋 。南宋廢帝既弒 諸王就秘書省見湘東王 又称笼巾 於時事起倉猝,王失履,跣至西堂,猶着烏 高屋乌纱帽、黑纱高屋 。建安王休仁呼主衣,以白 、高顶乌纱 帶之 即黄袍加身之意也。王敬則弒蒼梧王,手取白紗帽加道成 是汉服 。當時白紗名 服中 屋帽和乌 的一类 皇太子在上前則烏紗,在東宫則白紗,蓋惟天子 因以黑纱制成而 冠之耳 隋文帝即位 最早出现于东晋,流行于南朝至宋代 改服紗帽黄袍 有白、乌两种 解曰:紗 为官员和士庶通用 烏紗 又称乌纱 江南人主多服 但与后世别称为“乌纱帽”的官帽非同一种帽子。相反白色的 ,文帝乃 则为皇室专 烏耳 古人庶人服黄 子、皇家亲贵使用 至是 多用于宴会和私 主及百官服之,至唐時惟人主黄袍,百官亦不敢服矣 场合 」]</ref> [[高屋烏紗帽]]为官員和士庶通用,是[[烏紗帽]]的一種,但與後世常稱為「烏紗帽」的官帽非同一形制的帽子。<ref>《隋書‧禮儀志》七:「案宋齊之間,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烏,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紗高屋,或有烏紗長耳。……今復制白紗高屋帽。」</ref><ref name="榖山筆塵"/> 皇太子在上省时帽以乌纱,但在永福省时例外,服以白纱帽。[[东昏侯]]又下令左右作[[逐鹿帽]],帽形較一般高屋帽窄狭。乌帽在隋代时,被当作是官服的一种。<ref>《大唐新语》: “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纹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ref><ref>《新唐书·车服志》:"初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纹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辙,与贵臣通服。"</ref>唐代,不论贵贱,天子百官、庶民百姓均可以戴服它。<ref>《中华古今注》:“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以 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ref>[[宋代]]時,高屋帽仍然存在,宋人詩詞也有提及高屋帽,如[[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东坡何事不违时。”此詩一出,當時人更紛紛仿效蘇軾戴上短簷高屋帽,稱為「子瞻樣」<ref>李廌 《师友谈记》:士大夫近年倣 东坡 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样。”</ref>。
[[宋代]]時,高屋帽仍然存在,宋人詩詞也有提及高屋帽,如[[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东坡何事不违时。”此詩一出,當時人更紛紛仿效蘇軾戴上短簷高屋帽,稱為「子瞻樣」<ref>李廌 《师友谈记》:士大夫近年倣 东坡 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样。”</ref>。
==日本==
3,6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