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昌硕

增加 2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0121216123814563.jpg|缩略图|[http://www.i-scpm.com/uploadfile/2012/1216/20121216123814563.jpg 原图链接] [http://pic.sogou.com/d?query=%CE%E2%B2%FD%CB%B6&mode=1&did=78#did77 来自360网]]]
1词条概要
 
2人物简介
 
3篆刻生涯
 
4篆刻作品
 
5人物评论
 
6绘画作品
 
7倾心画梅
 
8人物故居
 
9书法生涯
 
10书法作品
 
11诗文生涯
 
12往事略集
 
寻师访友
 
夫人驾鹤
 
一贯朴素
 
鼓励青年
 
铜像戏题
 
13年谱简编
 
14世人评说
 
15人物语录
 
16相关图书
 
图书简介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17相关传承
 
18作品行情
 
19书法解读
 
20媒体推荐
 
21作者简介
 
22编辑推荐
 
23作品文摘
 
'''1词条概要编辑'''
''' 吴昌硕 ''' ,晚清民国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少年时即喜作书;1865年中秀才,任江苏省安东县知县;1872年与吴兴施酒结婚;1913年推为西泠印社社长;1927年突患中风,病逝于沪寓。
'''2人物简介编辑'''
吴昌硕作品吴昌硕作品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不是上海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3篆刻生涯编辑'''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糅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4篆刻作品编辑'''
 
《寿山老坑巧色雕狮钮》、《作了天下事》、《读遍千古书》、《好学为福》、《黑青田》、《一月安东令》、《湖州安吉县》、《泰山残石楼》、《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暴书》、《千寻竹斋》、《千寻竹斋》3刻、《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安吉吴俊章》、《雷浚》、《鲜鲜霜中菊》、《归仁里民》。
'''5人物评论编辑'''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6绘画作品编辑'''
 
《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花卉十二屏风》、《梅花》、《花卉四屏》、《牡丹》、《兰石图》、《松石图》、《花卉》2幅、《紫藤图》、《杂画册(之—、二)》、《依样》、《天香露图》、《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图》、《牡丹图》、《牡丹水仙图》、《大富贵》、《佛像图》、《富贵神仙图》、《红梅图》2幅、《蔷薇芦桔图》、《秋艳图》、《三千年结实》、《人物》、《三千年结实之桃》、《神仙福寿》、《石梅》、《石竹图》、《松梅图》、《岁寒交图》、《桃实图》、《瓜果》、《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8人物故居编辑'''
 
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居,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上街。
'''
9书法生涯编辑'''
 
吴昌硕的楷书,开始学习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颜鲁公,隶书学习汉代石刻,篆书学习石鼓文,
'''10书法作品编辑'''
 
《临石鼓文》
'''11诗文生涯编辑'''
 
至于诗文方面,在当时也出现了知名的诗人施愚山、郑板桥、赵瓯北等,都或多或少写下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诗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袁子才反对桐城派复古主义的倾向,提出直抒性灵、表现个性的主张,在当时也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吴昌硕就是生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受过浓重的封建思想熏染的知识分子,他对当时人民的革命斗争缺乏正确的见地,但同时却不能不受到时代浪潮的冲击。他出身于中间阶层,目击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穷奢极侈与他们对广大人民的厌殊求,心中感到非常不满,同时又由于个人找不到出路,更感到苦闷和彷徨,迫切要求发泄自己胸中积压着的一股郁勃不平之气。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他便集中自己毕生旺盛的精力从事于文学艺术活动,希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表现于当世。
12往事略集编辑
 
吴昌硕身材不高,面颊丰盈,细目,疏髯。年过七十而鬓发不白,看去不过四五十岁的样子。这是他勤于劳作的结果。他每天早起,梳洗过后,就面对书桌,默坐静思约一刻钟,把当天的工作程序安排好,然后再进早餐,有时兴致来了,不及进餐即开始工作。他在作画之前,先要构思。有时端坐,有时闲步,往往要过很长时间。及至酝酿到一定程度,整幅画面的形象在心中涌现,灵感随即勃发,于是凝神静气举笔泼墨,一气呵成,看去似乎毫不费力。等到大体告成之后,对局部的收拾,却又十分沉着仔细,惨淡经营,煞费苦心。常见他凝视沉思,笔头颤动,跃跃欲试,但很久不着一笔。他曾说过:“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一幅画作好之后,就张挂在墙壁上反复观赏,并请友人品评。大家提出意见,他就虚心听取,经过考虑之后,再着手修改,直到满意,才肯题款、钤印。万一画得不大满意,他就断然弃置,毫不顾惜。
'''13年谱简编编辑'''
 
1844年甲辰1岁9月12日(农历八月初一)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当时隶属孝丰县)。
'''14世人评说编辑'''
 
在《白石诗草》中,齐白石还写道:“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甚至又有“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之语。——齐白石
'''15人物语录编辑'''
 
1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17相关传承编辑'''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吴昌硕是一位开创了一代艺术风气的大师,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1863-1957)、王震(1867-1938)、赵子云(1874-1955)、陈师曾(1876-1923)、陈半丁(1877-1970)、朱屺瞻(1892-1996)、刘海粟(1896-1994)、钱瘦铁(1897-1967)、王个簃(1897-1988)、潘天寿(1898-1971)、吴茀之(1900-1977)、诸乐三(1902-1984)、来楚生(1904-1975)、朱宣咸(1927-2002)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于阐释,承袭与引领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传统中国画历来重视摹仿师承,吴昌硕的传人在对吴昌硕的研究中,反映了对其技法和观念的评价,其成败得失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研究具有的实践与引领一代风尚的意义。
'''18作品行情编辑'''
 
2004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吴昌硕的力作《花卉十二屏风》以高价格成交,创下了吴昌硕书画作品的最高纪录。吴昌硕作为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是在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键人物,他是金石画风从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主要继承者。
'''20媒体推荐编辑'''
 
书评
本书分传统论、画气说、四绝说等六章辑录了国画大师的吴昌硕画语录,并对其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所收录的近200幅精彩画作对其书画理论作出形象化的解释,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吴昌硕的绘画作品和艺术理论。
'''21作者简介编辑'''
边平恕,浙江诸暨人,1934年2月生。文艺学教授。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班。长期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艺术理沦的研究工作。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树人大学任教,任系主任、院长等职。曾发表《艺术生产和商品生产》、《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和艺术分类问题》等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文艺思潮》、《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研究》等著作。
'''23作品文摘编辑'''
 
书摘
浅*^_^*浅 ,魔法书流星雨 ,百科用户 ,相识有缘 ,laile ,百科用户 ,庆云乐寿 , 指尖の心跳 ,更多
'''免责声明'''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3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