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寇谦之

增加 1,8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寇谦之'''({{bd|365年||448年|catIdx=K}},字'''辅真'''),[[上谷郡]][[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人,家族因避难迁居[[冯翊郡]][[万年县 (汉朝)|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寇谦之对[[天师道]]进行了重大改革,对[[道教历史]]影响深远,是[[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並力主排斥佛教,導致了[[北魏太武帝滅佛]]。
 
== 人物生平 ===
 根據《魏書·釋老志》記載,寇謙之早年愛好道術,對張魯的五鬥米道尤感興趣。曾與成公興一同入嵩山修道。成公興對他說:“先生未便得仙,政可爲帝王師耳。”
 
 
  後來他宣稱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年)太上老君會降臨嵩山,傳給他天師之位,還說太上老君賜給他《雲中音誦新科之誡》30卷,讓他“清整道教,去除三張偽法(指張陵、張衡、張魯),租米錢税及男女合氣之術”。“專以禮度爲首,而加之以服食閉鍊。”還說自己學得服氣導引之術,能夠辟穀。其後,泰常八年(423年)又說老君玄孫李譜文降臨嵩山,傳授他《錄圖真經》,並命他統領“人鬼之政”。
 
 
  此後,寇謙之下山並穫得當時信奉天師道的宰相崔浩支持,從而受到北魏太武帝的賞識。太武帝“崇奉天師,顯颺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從而成爲了“帝王師”。
 
 
  太武帝非常尊崇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特地在首都建立道壇,供寇謙之及其弟子使用。其後,太延6年(440年),太武帝遵從寇謙之的建議,改元太平真君。442年,還親自到寇謙之的道壇受籙。從此開始,北魏曆代皇帝即位,都要到道壇受籙,以此作爲鮮卑族統治中原的一種依據。而寇謙之也被尊爲國師,許多軍國大事都要首先征詢他的意見再作決定。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寇謙之去世。其道壇也一直遷移,最後在東魏武定六年被取消。他死後的北天師道缺乏有名氣的上層人物,其弟子在歷史上也沒有留下痕蹟,其傳授系統也無法考訂出來,這也成爲道教歷史上的一個謎團。
1,1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