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次編輯
變更
寇谦之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根 據 据 《 [[ 魏 書 书]] · 釋 [[wikisource:魏书/释老传|释 老志 ]] 》 記載 记载 ,寇 謙 谦 之早年 愛 爱 好 [[ 道 術 术]] , 對張魯 对[[张鲁]] 的 [[ 五 鬥 斗 米道 ]] 尤感 興 兴 趣。曾 與 与[[ 成公 興 兴]] 一同入 [[ 嵩山 ]] 修道。成公 興對 兴对 他 說 说 :“先生未便得仙,政可 爲 为[[帝师| 帝王 師 师]] 耳。”
后来他宣称[[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年)[[太上老君]]会降临嵩山,传给他[[天师]]之位,还说太上老君赐给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30卷,让他“清整道教,去除[[三张伪法]](指[[张陵]]、[[张衡]]、[[张鲁]]),[[賦稅|租米钱税]]及[[男女雙修|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还说自己学得服气导引之术,能够[[辟谷]]。其后,[[泰常]]八年(423年)又说老君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传授他《录图真经》,并命他统领“人鬼之政”。
太武帝非常尊崇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特地在首都建立道坛,供寇谦之及其弟子使用。其后,[[太延]]六年(440年),太武帝遵从寇谦之的建议,[[改元]]為[[太平真君]]。太平真君三年(442年),还亲自到寇谦之的道坛受箓。由此开始,[[北魏]]历代皇帝即位,都要到道坛受箓,以此作为[[鲜卑族]]统治[[中原]]的一种依据。而寇谦之也被尊为[[国师]],许多军国大事都要首先征询他的意见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