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负薪救火

增加 4,771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负薪救火</big> ''' |- | File:Fb19186e459647dab2276ee467cf2283.…”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负薪救火</big> '''

|-

|
[[File:Fb19186e459647dab2276ee467cf2283.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02/fb19186e459647dab2276ee467cf2283.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14072373_770046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负薪救火(拼音:fù xīn jiù huǒ)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

“负薪救火”的原义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拼音 fù xīn jiù huǒ

反义词 适得其反<ref>[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diangu/9/6799ev.htm 负薪救火],搜狗, 2014-04-13</ref>

注音 字母ㄈㄨˋ ㄒㄧㄣ ㄐㄧㄡˋ ㄏㄨㄛˇ

成语出处 《韩非子·有度》语法结构连动式语法属性作谓语、定语

=='''目录'''==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寓意'''

'''成语运用'''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

'''衍生典故'''

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负薪救火”。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

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

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

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这个打算被一个叫苏代的谋士知道了,他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

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秦国侵略的欲望。”

苏代举例说:“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了公元前225

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最终魏国被秦国灭掉了。

=='''成语寓意'''==

抱着柴草去救火,无疑是火上浇油,不但灭不了火,而且使火越烧越旺。秦国野心很大,不断地侵占魏国的土地。儒弱的魏国一味屈膝求和,也没有改变被灭亡的命

运,原因是魏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不到秦国的贪婪,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成语告诉了人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避免悲剧的发生。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负薪救火”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含贬义。

运用示例

五代·刘昫《旧唐书·魏征传》:“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乱易乱,与乱同道,莫可则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弟丹杨太守翊为左右所害”裴松之注引西晋·张勃《[[吴录]]》:“犹负薪救火,无乃更崇其炽乎!”

=='''参考资料'''==
{{Reflist}}
4,257
次編輯